同样是英语老师,他41岁才开始创业,如今已身价百亿

在汽车界当中,从造摩托车转行造汽车的不在少数,德国有宝马,日本有本田,咱国内也有一家车企也是从造摩托车转行来的,这家车企就是力帆汽车。

在90年代初的时候,力帆还不叫“力帆”,而是叫“轰达”(和Honda没有半毛钱关系),力帆创始人尹明善是这么解释这个名字的:“马达轰的一响,就可以到达了。”

尹老师不愧是英语老师出身的人,这个名字起得很形象,解释很到位。

尹明善这个人,刀妹必须要好好给大家讲讲,这个人当年和马云一样,是个英语老师,但是41岁才真正开始他的“人生”,励志程度堪比卖橙子的褚时健。

从小商贩到大书商

和李王二人相比,尹明善显然要“惨”一点。幼年丧父,因为是地主之后辍学成为小商贩,好不容易到了高考前,又被打为“右派”,平反之后都已经41岁了。

平反之后的尹明善跟“打了鸡血”一样,开始了他最为传奇的一段经历。他先后做过大学英语老师,当过出版社副社长,拯救过严重亏损的国企,最后靠着卖教辅书赚了60万!

1991年,尹明善用卖书赚来的60万,买了车买了房,还剩余20万。这20万干啥呢?

在和一个摩托车厂老板的聊天中,尹明善发现,小厂需要的发动机,要么从日本进口,要么从河南购买,前者价格高后者质量差。这就是商机啊!

经过一番考察,尹明善成立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力帆的造摩托之路就此开启。

从东拼西凑到自主创新

说是研究所,但是尹明善毕竟不是本田宗一郎,压根就不懂技术。不懂技术没关系,有钱可以买嘛。

于是尹明善瞄准了一家配件齐全的公司,组织员工分批去买人家的配件,然后自己找师傅组装成发动机。买配件回来的成本是1400元,发动机一台卖1998元,短短半年,轰达的销售额就达到730万元。

老是这样东拼西凑显然是不够的,尹明善很快就拿出一大笔钱,进行独立研发。在金钱的刺激下,轰达几乎每半年就推出一个全国没有,甚至全球没有的新发动机。

有一段时间,国内生产摩托车的大企业如新大洲、钱江、轻骑、富士达、港田等都采用轰达发动机。

1994年,轰达接到一批70辆摩托车的出口订单,这被认为是重庆民营摩托车企业第一批向国外出口的产品。1998年,民营企业自营出口权批下来后,尹明善更是不遗余力开拓国际市场。早期的国际市场的开拓,为后来力帆汽车打开国际市场提供了便利。

在2001年,轰达正式更名为“力帆”。之所以叫“力帆”,是因为尹明善特别喜欢郭岚英唱的《我的祖国》中的一句歌词:“听惯了号公的号子,看惯了穿上的白帆。”

从两轮摩托到四轮汽车

到了21世纪,汽车行业开始兴起,尹明善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商机。但是大家都知道,国内造汽车是要有“准生证”的。

要想拿到“准生证”,办法就几个,要么挂靠一个国企,比如一汽、东风之类的车厂;要么“借壳造车”,就像当年的大地众泰。力帆先后把这两种办法都尝试了一遍,结果前者大企业不乐意和一个小摩托车厂合作,后者条件谈不拢。

最终,力帆通过收购了一家有“准生证”的公司而成功得以造车。

从无到有的力帆520

力帆520是力帆造车的第一辆车。为了能造好第一辆车,力帆请了上海同济同捷(目前国内最大的独立汽车设计公司之一)设计开发车子的外形;模具方面,选择与加拿大Magna有技术合作背景的上海千缘。

但是毕竟造车不可能全靠外包,力帆520当中有很多细节是力帆自己的研发团队摸索出来的,这也导致力帆520从诞生前到诞生后都招来不少“笑话”。

比如刚开始造的实验车,仪表的灯光都会折射到挡风玻璃上,和我们现在的投影仪似的。力帆工程师解决的办法就是给仪表加一个“遮阳帽”。

车子生产出来后,被媒体在网络上吐槽“用门铃来当车门围观提示音”、“方向盘没有正对驾驶座”、“百公里加速需要17秒”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力帆520搭载的发动机是出自宝马与克莱斯勒在巴西合资设立的Tritec发动机公司。单个发动机的售价就在8万元左右。

然而,力帆520上市时,整车售价才7万多元!这已经不是买发动机送车了,而是亏本卖发动机送车!

据江湖消息传闻,力帆曾将大批摩托车销往巴西,但当地经销商却没钱付款,因此用Tritec发动机抵账,这或许正是力帆配备Tritec发动机的原因。

力帆520最传奇的还要数它整整申请了3次才被批准量产销售。

第一辆力帆520早在2004年1215日就下线了,但是由于没有建立发动机工厂且没有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的评测,初稿被打回重做。

2005年1月5日,力帆再次提出造车申请,随后被受理并转交到国家发改委,但是因为样车存在缺陷,如车门关不紧等问题,而再次被打回重做,直到质量达标。

2005年10月8-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中央明确提出要鼓励自主创新。同年12月,力帆520获得了“准生证”,至此,力帆成为继吉利、奇瑞、比亚迪之后,又一家被承认的自主品牌轿车生产企业。

刀妹说

和马云、李书福、王传福等诸多大佬相比,尹明善的前半生简直能称得上是半部“悲惨世界”,但是他最为令人敬佩之处也正是在于此。

早年丧父,12岁就走街串巷做小贩赚钱养家;高考前被打为“右派”仍然不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这如果是一部电视剧,换做我们大多数的普通人来经历,大概都“活不过两集”。

也许正是因为前半生的不幸经历,让尹明善形成了比大多数人更加强烈的成功欲望和敏锐的商业嗅觉,也促使他能够在面对老师、出版社副社长、国企领导等“铁饭碗”时,仍旧能够发现更好的机会,并果断作出当时周围人难以理解的决定。

都说人生如戏,然而倘若没有一颗坚如磐石的心和强烈的成功欲望,人生不过是一出鸡毛满地的闹剧罢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