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分封诸侯,本是精妙布局,和刘邦最大差距,在于人生阅历
项羽的分封布局失败原因,既不是一些人说的倒退搞封建,违反历史潮流。也不是一些人说的,放着当秦始皇第二,当关中王不要。项羽的资本远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强大充足。
论名义项羽只是联军统帅,楚国上将军。论实力,项系根本就是其叔父从会稽带出来的8000子弟兵,之后楚军聚众7万,其中多少是项氏完成改编的能控制的嫡系军队,其数量是值得怀疑的。
所谓的封建贵族的项氏,在秦末早就丢掉封地又无封臣,根本不具备强大的贵族势力。项梁的八千江东子弟完全是用的秦会稽郡政府系统招募的。
另外项氏的真正当家人是项梁,项梁的过早去世导致项羽实际是以少主身份仓促上台,其资历严重不足,类似项伯等项氏长辈和类似英布这种和其叔叔平起平坐的楚系大佬们,对项羽其实是以少主视之的。
事实上项羽恰恰是以小博大,以比较弱的资本来吞食整个天下再造帝业,因为其太年轻,锋芒毕露,太自信,虽然布局精细,但是恰恰是因为布局太精细了,所以很容易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崩溃,因为其太自负,本来应该是稳扎稳打不动声色的削藩,但是项羽的动作太大,吃相太难看,反而让天下各路诸侯看出其野心太大,因此围攻他。这才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
项羽难以立足关中的问题是存在的,但是不等于关中项羽就不能争取,当然,一个不完整的而且民心不服的关中是否比回楚地更有利,部下部分逃散回家的损失是否能弥补,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我个人认为占据关中最大的优势是安全。就算项羽在关中休养生息争取民心拖个10年20年,但是够安全,没人能消灭项羽,等项羽年龄优势发挥出来,天下还是他的。
如果项羽还是坚持先取楚地为家的战略,个人认为项羽想五个指头按跳蚤的战略是不行的。以项羽的形势,宁可不要南阳郡(给申阳,换取河南郡)和东郡(给彭越换取其稳定下来),把河南郡空出来给楚怀王(给其留退路,如果不从则先项羽自己直辖另找楚王系为帝/傀儡)。快速整合七个郡。
赵地把太原郡给陈余(让陈余有地盘需要经营,而不是没地盘和张耳拼命,而且陈余在河北可以得到田荣支持,如果去了太原地盘大了,但是张耳就把陈余和田荣隔开了),把济北郡给田荣。田安田都给胶东琅琊(以他们的实力,项羽无力干涉的情况下根本无力把田荣挤出齐国核心区,不如让其占据琅琊和胶东分齐之势也是在楚国北部建立屏障)。
关键是关中,事实证明,让刘邦进巴蜀,只是逼着刘邦必须立刻打出来(刘邦手下皆楚人,人心思归,在巴蜀适应只是让手下跑光的下场,而一旦打出来,以思归之军打不得人心之三秦王,就是无可阻挡)。
让最强的章邯去巴蜀。司马欣和董翳分别占据陇西北地上郡。让刘邦占据最富裕的内史郡。如此一来,刘邦无话可说。但是为了刘邦占据关中,需要刘邦杀秦宗室交投名状,并容忍联军抢劫关中。如此以来,刘邦得关中之人心将散去大半(历史刘邦是被赶进巴蜀,不需要对此负责)。
而刘邦收拾关中局面对三秦王开战,三秦王占据的陇西巴蜀汉中北地对内史都是易守难攻的地形。最强的章邯在巴蜀汉中,绝不是刘邦能轻易打垮。而三秦王不垮台,项羽不妄动,刘邦敢大举出关吗?
如此一来,项羽先稳定西楚七郡。支援齐国二田占据琅琊和胶东分裂齐国(不求控制齐国,只求分裂齐国使其无力对楚国构成威胁)。
如果刘邦大举出关,则项羽可以以刘邦不守旧约野心勃勃为名义再大举西进,联合彭越韩成申阳魏豹以守河南护卫天子为名讨伐刘邦。
如果刘邦不出关,刘邦寿命有限,项羽大可以等刘邦死后,先南下兼并英布(找借口以个人恩怨清算的名义)。再西进兼并共敖和吴。总之先向边角扩张,对中原镇之以静,毕竟,时间在项羽这一边。他最大的优势,其实是他的年龄。
项羽确实把刘邦作为最大竞争对手,不然就不会赶去巴蜀了。问题是章邯也不能低估。但是就秦地部署来说,项羽属于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而出了大问题的。
简单说,刘邦、楚怀王、田荣这三个人都是项羽最大的竞争对手,对当时的项羽来说,都是很危险的,项羽如果不计后果不惜代价当然可以淘汰掉刘邦,但是不计代价不计后果肯定无法让项羽走到最后。
所以说项羽在秦地的布局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他就把刘邦封到内史,让章邯去巴蜀汉中,司马欣去陇西也许拖延刘邦的时间反而更长。
结论:项羽并非一些人说的无政治头脑的一勇之夫,就分封布局表现出来的项羽的战略头脑,大战略眼光和权谋之术都是出类拔萃的,问题是太年轻,其布局太追求完美和精细,缺少容错度。
而且,到处煽风点火,完全超过了项羽的实力,本来说好的火中取栗反而烧了自己。对比日后刘邦当皇帝一样不过诸侯盟主,削藩那叫一个兵不血刃,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差距在人生阅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