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成功之前,必须要断舍离的三样东西

人活一生,谁不想有一番成就呢?

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不明不白的失败。

凡成功者,都是根据自己的长处来确定并坚持自己的人生方向,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回避自己的弱点和短处,然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梦想。

成功者在发迹之前,都会“断舍离”三样东西。

1

「断」掉自己的惰性

这世上有一种人总是抱怨自己是三无人员,一没有钱,二没有人,三没有未来,总是感觉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很委屈,对个人的未来发展完全是感到迷茫没有任何的信心。

更是有许多人,总是把“自己不愿意改变”归功于“自己太弱了,想要改变实在太难了”。

当我们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一下这些问题的时候,那些阻碍你事业上发展的,真的就是因为没钱没人脉造成的吗?这难道不就是一种弱者自甘堕落了的思想现状吗?

因为你没有人脉所以你不成功,因为你没有钱所以你始终无法赚到更多的钱,这在人生的成长逻辑上明显是行不通的,原因是既然你什么都知道为什么没有围绕自己缺的东西去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呢?

造成你弱者心态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懒”

曾国藩讲:“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大部分人都是比较享受“懒”的状态,因为懒是对自己要求的放松,对“懒”有依赖人,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比较散漫,懒兴许会让你感到无比舒适,而这种舒适很可能就是一把温柔的刀在悄悄的刺进你的身体。

当人停留舒适区暂时虽然显得悠然自得,可是长时间沉浸在舒适区里,即便你曾经是一只战斗力极强的青蛙,在温水里面煮久了,也会慢慢死去。

经济学中有一个“懒马效应”。

有两匹马各拉一货车为主人送货,一匹马走得快,另一匹马则走得很慢。

为了赶路,主人只好把后面的货全搬到前面。

后面的马开心地笑了,它在心里暗暗地想:前面这匹马真傻,连“越努力越遭罪”这个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

到达目的地后,主人想:既然一匹马就能拉车,干嘛养两匹?

最后懒马被宰掉吃了。

如果一直偷懒享受,到头来也一定会得到这个世界最狠的惩罚。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做自己的贵人。

你付出一分的努力,就能得到一分的收获。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实力,那就努力。

2

「舍」弃走捷径的想法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需要我们创新求变、弯道超越,避开一切笨拙的方法。

而且很多自媒体不断地宣传一些重大理论和发现,似乎可以帮助我们绕开弯路,有捷径可走。

但是一些真正的聪明人,却都在暗暗地下笨功夫!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钱穆先生博闻强记,聪敏早慧,幼有神童之誉。他却从不以聪明自恃,而是几十年如一日作读书笔记,一丝不苟地查抄资料,每日读书写作10个小时。

学者张自铭评价说:“辛亥以还,时局屡有起伏,先生未尝一日废学辍教。”

历数古往今来的成功者,无一不印证了钱穆先生的这番话。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很独特,那就是“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的天资一般,他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劲”。

他考了九年才考中秀才,但是自此之后,他的发展就很顺利,中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高中进士。

他总结说,这得益于自己基础打得好,所以“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正是坚持不断地下笨功夫让曾国藩成为极“精明”之人。

曾国藩打仗靠的也是笨拙精神。其一生善打愚战、笨战,不善巧战。他打仗不贪小利,不求奇谋,踏踏实实,稳扎稳打。他说:“打仗要打个稳字。”他一生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战前,他会花费很多精力去研究敌我双方情况、战斗的部署、后勤供应、出现不利情况如何救援等等,每个环节都算到了、算透了,才能下定打仗的决心。

曾国藩说,自己“天分不甚高明,专赖学问以求精明”。

曾国藩一生经历千难万险,处理过无数大事,大体都很得当。其过人之处就是不怕费心费力,对事物进行不留死角得深入分析。

在对事物进行透彻分析的基础上,再找出要害,把握关键。每次处理完之后,还要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作参考。

曾国藩的精明,就是建立在这样的笨拙之上。确实,“笨”到极致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成了“巧”。

知乎大咖采铜在《精进》一书中说: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信息是爆炸的,知识是过载的,观点是鼓噪的,热点是速朽的。而反过来,专注在一件事上,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态度和行动,则是最稀少和最真珍贵的。

成功无机巧,莫要走捷径。

懂得做个“笨小孩”,从基础做起、从专业做起,下苦功夫、下笨功夫,是人生的大智慧。

3

「离」别自己的绝望情绪

著名哲学家尼采曾说: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大风大雨会摧毁一棵树,也会滋养一棵树。

所有的压力,难熬的苦,都是一个人成长路上的考验,20岁时遭受的困境,40岁时回头再看,也不过尔尔。

1918年某天,年逾60岁的前清举人梁济问了儿子梁漱溟一个问题:“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能好就好啊!”梁济说罢离家,随后投湖自尽。

故事发生的时代,清帝逊位,民国建立,但新政权并未带来人民安泰,一切充满着未知和无常。父亲的选择触动了梁漱溟,但他的选择是去承担、去经历、去体悟,书写了传奇的一生。

而在法国作家大仲马的笔下,基督山伯爵一生历尽悲喜起落,最终这样说:“人类的全部智慧包含在这五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那些生活中的所有障碍,不过是为了激发你的坚强,直到你迈过了所有绝望,那么希望就会立刻展现在你的眼前。

当年,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传世名言,殊不知,此时的他正面临着人生中最低谷的一段岁月,然而从这寥寥八字却丝毫看不出他的困顿之情,反倒是能读出范公那无懈可击的强大内心。

不管是哪个时代,处于怎样的环境,我们也需要面临各种烦恼和问题,但是否能够抵抗这场恶战,重要的并不是我们手上拿了什么武器,而是我们的内心是否足够强大。绝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勇气和激情。

生命中的艰难困苦就像当头棒喝,在跌跌撞撞中,我们或许会怅然世界的现实与残酷。但是,当从沧桑和疲惫中归来,历经蜕变,请相信,你会成为一个真正昂然而立的人。

是的,那些打不败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那些受过的“伤”,也会化作成长的“养分”。

(0)

相关推荐

  • 去西部,你一定得有匹马

    在新西兰,哪里算西部? 或许北岛的极点,九十哩海滩算,那里黄沙莽莽,自火山山脉喷射出去的尘埃经过飘浮,沉落在海边,日渐研磨,形成宏伟的沙丘景色:又或许指的是南岛西海岸,那里的大洋路曲折蜿蜒,来自塔斯曼 ...

  • 人到五十,要想提高“生活质量”,首先要“断舍离”这三样东西

    相关研究表明,当人到了五十岁以后,他们所追求的,就不再是单纯的物质了,还有精神上的享受. 当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结合在一起时,它所代表的,就是人的一种生活状态.而人的生活状态怎样,我们称之为" ...

  • 哲思 | 越聪明的人,越懂得断舍离这三样东西

    人民论坛哲思,用灼热的观点启迪思想,用温暖的文字抚慰心灵. 每晚九点三十分,带你看清世界,认识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越聪明的人,越懂得大道至简的道理,越会及早断舍离掉这三样东西. "断&qu ...

  • 研究显示:经常去“断舍离”这3样东西,会让你活得更高级

    "断舍离"是现代社会里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它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去剔除那些对自己没有意义的东西,然后保持心灵以及身体上的一个干净通透. "断舍离"这个词 ...

  • 真正聪明的人,正在断舍离这三种不值得交的朋友

    本来周五是让人兴奋的事情,但是一大早就发生了让人倒胃口的事情. 上班的时候,微信一直被轰炸,点开一看,一朋友连着给我发了五条消息: 在吗?帮我砍一刀, 你朋友群多,顺便帮我转发一下呗, 还在吗?怎么不 ...

  • 断•舍•离(三)

    断·舍·离(三) 亲爱的人呀,我和你只隔了心的距离. 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涯-- ---题记 当张绍柯再次见到彩票女孩的时候,是在建筑工地上.当那个女孩把中奖500万的消息告诉他的时候,一贯以淡定自居 ...

  • 断舍离之后,这些东西打死我也不买了!

    那些断舍离的人,现在都生活得怎么样了? 以小编为例,在断舍离的过程中,确实减少了物质带来的经济压力和选择焦虑,也越来越清晰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我发现了断舍离之后的另一大好处--省钱,这 ...

  • 扔掉这三样东西,是人到中年最好的断舍离

    推么推文化传媒 理智与情感,有爱有温暖 128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文字丨孙静 文章首发丨推么推 <菜根谭>中有言:"人生只为欲字所累,便如马如牛,听人羁络:为鹰为犬,任物鞭笞. ...

  • 断舍离之后,这些东西打死我也不买了

    装修毫无头绪?不知从何下手? 给大家推荐一个非常实用的公众号:住范儿(ID:zhu-faner). 专门写给装修小白的文章,不是干巴巴的专业术语,谁都能看懂. 案例也超级好看,感兴趣的话,可以扫码查收 ...

  • 断舍离心理学:定期扔掉这三样东西,你会活得更高级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断舍离究竟是什么? 三个字其实是应该进行分别的理解的:首先"断"说的是和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进行决断:"舍"的意思则是舍弃一些与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