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成功之前,必须要断舍离的三样东西
人活一生,谁不想有一番成就呢?
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也没有不明不白的失败。
凡成功者,都是根据自己的长处来确定并坚持自己的人生方向,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回避自己的弱点和短处,然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梦想。
成功者在发迹之前,都会“断舍离”三样东西。
1
「断」掉自己的惰性
这世上有一种人总是抱怨自己是三无人员,一没有钱,二没有人,三没有未来,总是感觉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很委屈,对个人的未来发展完全是感到迷茫没有任何的信心。
更是有许多人,总是把“自己不愿意改变”归功于“自己太弱了,想要改变实在太难了”。
当我们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一下这些问题的时候,那些阻碍你事业上发展的,真的就是因为没钱没人脉造成的吗?这难道不就是一种弱者自甘堕落了的思想现状吗?
因为你没有人脉所以你不成功,因为你没有钱所以你始终无法赚到更多的钱,这在人生的成长逻辑上明显是行不通的,原因是既然你什么都知道为什么没有围绕自己缺的东西去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呢?
造成你弱者心态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懒”
曾国藩讲:“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大部分人都是比较享受“懒”的状态,因为懒是对自己要求的放松,对“懒”有依赖人,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比较散漫,懒兴许会让你感到无比舒适,而这种舒适很可能就是一把温柔的刀在悄悄的刺进你的身体。
当人停留舒适区暂时虽然显得悠然自得,可是长时间沉浸在舒适区里,即便你曾经是一只战斗力极强的青蛙,在温水里面煮久了,也会慢慢死去。
经济学中有一个“懒马效应”。
有两匹马各拉一货车为主人送货,一匹马走得快,另一匹马则走得很慢。
为了赶路,主人只好把后面的货全搬到前面。
后面的马开心地笑了,它在心里暗暗地想:前面这匹马真傻,连“越努力越遭罪”这个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
到达目的地后,主人想:既然一匹马就能拉车,干嘛养两匹?
最后懒马被宰掉吃了。
如果一直偷懒享受,到头来也一定会得到这个世界最狠的惩罚。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做自己的贵人。
你付出一分的努力,就能得到一分的收获。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实力,那就努力。
2
「舍」弃走捷径的想法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需要我们创新求变、弯道超越,避开一切笨拙的方法。
而且很多自媒体不断地宣传一些重大理论和发现,似乎可以帮助我们绕开弯路,有捷径可走。
但是一些真正的聪明人,却都在暗暗地下笨功夫!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钱穆先生博闻强记,聪敏早慧,幼有神童之誉。他却从不以聪明自恃,而是几十年如一日作读书笔记,一丝不苟地查抄资料,每日读书写作10个小时。
学者张自铭评价说:“辛亥以还,时局屡有起伏,先生未尝一日废学辍教。”
历数古往今来的成功者,无一不印证了钱穆先生的这番话。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很独特,那就是“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的天资一般,他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劲”。
他考了九年才考中秀才,但是自此之后,他的发展就很顺利,中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高中进士。
他总结说,这得益于自己基础打得好,所以“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正是坚持不断地下笨功夫让曾国藩成为极“精明”之人。
曾国藩打仗靠的也是笨拙精神。其一生善打愚战、笨战,不善巧战。他打仗不贪小利,不求奇谋,踏踏实实,稳扎稳打。他说:“打仗要打个稳字。”他一生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战前,他会花费很多精力去研究敌我双方情况、战斗的部署、后勤供应、出现不利情况如何救援等等,每个环节都算到了、算透了,才能下定打仗的决心。
曾国藩说,自己“天分不甚高明,专赖学问以求精明”。
曾国藩一生经历千难万险,处理过无数大事,大体都很得当。其过人之处就是不怕费心费力,对事物进行不留死角得深入分析。
在对事物进行透彻分析的基础上,再找出要害,把握关键。每次处理完之后,还要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次作参考。
曾国藩的精明,就是建立在这样的笨拙之上。确实,“笨”到极致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成了“巧”。
知乎大咖采铜在《精进》一书中说: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信息是爆炸的,知识是过载的,观点是鼓噪的,热点是速朽的。而反过来,专注在一件事上,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态度和行动,则是最稀少和最真珍贵的。
成功无机巧,莫要走捷径。
懂得做个“笨小孩”,从基础做起、从专业做起,下苦功夫、下笨功夫,是人生的大智慧。
3
「离」别自己的绝望情绪
著名哲学家尼采曾说: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大风大雨会摧毁一棵树,也会滋养一棵树。
所有的压力,难熬的苦,都是一个人成长路上的考验,20岁时遭受的困境,40岁时回头再看,也不过尔尔。
1918年某天,年逾60岁的前清举人梁济问了儿子梁漱溟一个问题:“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能好就好啊!”梁济说罢离家,随后投湖自尽。
故事发生的时代,清帝逊位,民国建立,但新政权并未带来人民安泰,一切充满着未知和无常。父亲的选择触动了梁漱溟,但他的选择是去承担、去经历、去体悟,书写了传奇的一生。
而在法国作家大仲马的笔下,基督山伯爵一生历尽悲喜起落,最终这样说:“人类的全部智慧包含在这五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那些生活中的所有障碍,不过是为了激发你的坚强,直到你迈过了所有绝望,那么希望就会立刻展现在你的眼前。
当年,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传世名言,殊不知,此时的他正面临着人生中最低谷的一段岁月,然而从这寥寥八字却丝毫看不出他的困顿之情,反倒是能读出范公那无懈可击的强大内心。
不管是哪个时代,处于怎样的环境,我们也需要面临各种烦恼和问题,但是否能够抵抗这场恶战,重要的并不是我们手上拿了什么武器,而是我们的内心是否足够强大。绝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勇气和激情。
生命中的艰难困苦就像当头棒喝,在跌跌撞撞中,我们或许会怅然世界的现实与残酷。但是,当从沧桑和疲惫中归来,历经蜕变,请相信,你会成为一个真正昂然而立的人。
是的,那些打不败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那些受过的“伤”,也会化作成长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