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瑰宝,永祚寺《宝贤堂集古法帖》

古城古藏、斑斑凿痕、风雨琳琅。现存于太原永祚寺《宝贤堂集古法帖》,是全国唯一保留原石的明代法帖。

这部在中国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王室巨制,它的诞生与明朝藩禁制度甚严,藩府韬光养晦求自保有着极大关系。

明弘治九年(1496年)深秋一日,金瓦红墙的紫禁城内,明孝宗朱祐樘打开写有“宝贤堂集古法帖”字样的镂精锦盒,检视着一部行格疏朗、墨色黝亮的拓本。

丘濬(文渊阁大学士)说:“晋王收藏精富,游心翰墨,企代际传承,世子朱奇源踵其父志而刻成,以循声著。”

朱祐樘说:“晋藩典籍详备,集古法帖,巨册不逊内府,存有成祖谓'我朝王羲之’沈度之书,并将国朝诸大儒宋克、解缙、胡广、张弼墨迹一同勒于石上,确是书林功德。”

古人认为“纸寿千年,金石永寿”,刊之金石是最好最持久的一种传播途径。十二卷的《宝贤堂集古法帖》,荟萃了魏晋以来如王羲之、智永等127位书家的宝翰。它的主人是晋王朱钟铉(系朱元璋四世孙、朱棡曾孙、朱美圭之子,谥为“庄”)。

朱钟铉通文博雅,仰仗晋王府岁禄足赐、万顷良田、财力雄厚,藏书、刻书如宏篇巨帙,“卷帙浩瀚,足可称冠诸藩。”

弘治二年(1489年)春日,此时的朱钟铉已就藩47年了,他想世子朱奇源已逾不惑之年,嗜墨成癖。于是诏来世子说:“宗室子孙学书须敬古、拟古、学古、厚古,王府所藏名帖甚多,堂奥勒于石上,王孙可广涉博采。”

不久,朱奇源让王府长史雷普邀来儒士参政王进,副使杨光溥,佥事胡汉、杨文卿,对所藏《淳化帖》《绛帖》《大观太清楼帖》及《宝晋斋》诸帖进行甄选。

素有雕镂铭刻的“铁笔”良工宋灏、刘瑀,藩府私藏品曾亲手翻刻,神韵与书家底本无异,藩王又旨令刊刻法帖。这年秋天,两人在晋藩养德书院里,一钩一画,双钩勒于石,镌于180块石上。

朱钟铉常常光顾养德书院,对最细微的笔画末端用匠心针凿都加以校勘,后撰写《宝贤堂集古法帖序》载记刊石脉络过程。

弘治九年(1496年),刊石之事经过七年,大功告成。

《宝贤堂集古法帖序》宗法丛帖,是极为全面的书法资源,震撼了整整一个时代,带动明中期书法走向浪漫主义风潮,使士大夫文人书家们意识到“取法高古,变古出新”,文征明、董其昌是受此思潮影响的代表人物。

明清鼎革,末代晋王被杀,晋王府经年所积蓄古籍善本荡然四出,毁裂焚弃已十之六七。后清军“精骑营”驻入晋王府故址。

书法自古是精英文化。清顺治十三年(1655年),崇儒重道的白如梅任山西巡抚,命人四处搜寻晋藩法帖遗石。太原知府宗彝也参与到极有价值的“抢救性”工作中,法帖宝物收回大半。

顺治十六年(1659年),宗彝在太原府署后圃建宝贤亭,存入残帖。宗彝、王京乘增刻了跋石为记之。30年后,傅山等找来旧藏拓本,寻人摹刻,补刻所失的五十余块,刻石得以齐全,摹勒更为圆秀、遒媚和精湛。羿年,补刻齐全的《宝贤堂帖》石刻被移置于侯家巷三立书院。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太原知府李清钥文人兴致浓郁,其书体奔放横生、逸笔遄飞。他常沉醉在宝贤亭内体味笔走龙蛇的神韵,升腾起续刻“宝贤堂法帖”,影射宋明、清初书风流变的想法。

于是,李知府选取唐褚遂良,宋苏东坡、黄庭坚、赵孟頫、朱熹、明唐寅、文征明及清初董其昌、王铎、傅山等名家墨宝摹勒上石,书家作品风格恰好,清初官宦都相继研习书法。共四十八块,康熙五十七年刻毕(俗称《小宝贤堂》)。刻石积至一百四十多块。

时至光绪年间,晋阳书院(原“三立书院”)被巡警道署占用,无人爱惜。辛亥革命太原起义时,大、小法帖迁至山西公署后院。

民国六年(1917年)时代巨变,在东缉虎营修建了专门纪念傅山的“傅公祠”,两套法帖由晋阳书院相继移置到了“傅公祠。”1920年11月,日本人佛教访查团来到傅公祠,六朝唐宋名家之碑幢艳羡,拓印了六块,甚是高兴。

日伪时期,郑裕孚(山西阳曲人,任过神池、和顺等六县知事,天津特别市政府科长)喜好收藏古书碑帖,再添刻石,增刻了撰书的《宝贤堂集古法帖后叙》。

1980年,依照原拓本重新补刻了2块。2017年,又补刻6块。

“法帖是无声的,却更胜有声。”是现代人可真实触摸的明晋藩“历史物件”——《宝贤堂集古法帖》,于1980年悉数迁入人文之地永祚寺。法帖镶嵌入廊,置身于此仿佛是徘徊在纵贯千年的汉字走廊,可体味或恭正大气、或高峰坠石、或万岁枯藤,供人臆测、神往和摹写。

这几多辗转、经历不凡的书蕴法帖,与风铃悠扬的凌霄双塔和风姿绰约的紫霞仙牡丹将长相为伴。

卢丰

(0)

相关推荐

  • 不游晋祠,枉到太原——太原晋祠

    不游晋祠,枉到太原——太原晋祠

  • 明代藩王的放养生活:想过好这一生,别碰这几样就行

    本 文 约 4360 字 阅 读 需 要 12 min    大明初建,朱元璋把儿子们封为藩王,帮老朱家镇守四方.但是,后世对明朝藩王的评价却很低.明朝中后期,各地藩王更是成了一群无所事事的寄生虫.如 ...

  • 《锦绣太原城》之明清太原城

    明清太原城 --历史上中国城市的平面布局(节选) 明初太原城扩建后,共开设8座城门,每面两个.东宜春门.迎晖门,西振武门.阜成门,南迎泽门.承恩门,北镇远门.拱极门.每座城门都筑有瓮城,城东门外有先农 ...

  • 从《太祖皇帝钦录》入手看朱元璋屠戮功臣时,晋王朱棡所起的作用

    前言:<太祖皇帝钦录>是一部由晋王府编撰而成的明太祖朱元璋敕谕集,其中收录的大部分都是朱元璋下达给晋王朱棡的谕旨,其原本收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太祖皇帝钦录>中记录了朱元璋大 ...

  • 太原文化历史怎么读?一山一水佛衣在,双塔双城凡人心

    随 我 行 走 山 西      许 你 万 里 荣 耀鉴古  |知非  | 旅途  | 视野  |  生活如果不是天龙山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的意外回归,那一尊尊无首佛像如灭度般的蒙尘,将是压在太原人心 ...

  • 名胜|山西·永祚寺

    双塔凌霄 宿晓健 摄 早春雪霁 宿晓健 摄 在山西太原城南东部的永祚寺,有两座古塔巍然而立.直冲天际,构成了"双塔凌霄"的奇观.这两座古塔,数百年来,一直是太原的标志.古往今来,登 ...

  • “国保”寻踪--- 永祚寺(二)

    ---永祚寺双塔 --- 只要随便两座塔组群呈(前后.左右.斜向)对峙布局,空间距离相对较近,一般我们就称她为双塔.我国的双塔组群千差万别,组群中的两座塔完全一模一样的几乎找不到,但是从外观上看不出太 ...

  • “国保”寻踪--- 永祚寺(一)

    ---永祚寺 --- 永祚寺,说起这个名字很多人都感到陌生,要说她的小名"双塔寺"可能就会有些人知道了,但是这个小名又很俗气.永祚寺中的双塔,一直都被誉为太原的标志,不过真正了解并 ...

  • 聞锺記郵 | 邮走山西之永祚寺双塔

    聞锺記郵(2479)邮走山西之永祚寺双塔        龙兴之地的太原城,有两个名胜值得一去,一是晋祠,再一个是永祚寺.5年前的太原之行去过一次晋祠,在到达太原的第二天游逛了一趟永祚寺.        ...

  • 永祚寺

    永祚寺俗称双塔寺,位于太原市区的东南方向,是全国唯一全部采用砖仿木无梁建筑组成的寺院,寺内的大雄宝殿.禅堂.客堂.三圣阁等均为明代无梁砖结构建筑的代表.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双塔是全国砖塔成双组合实例中形制 ...

  • 太原之行 | 永祚寺

    太原之行--永祚寺 ----文/全兴---- 与太原结缘,既源于情,又系于景.   情者,初恋也:情者,思念也.景者,太原八景也.这八景,让太原驰名,令游者神往. 与这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相 ...

  • PF30《永祚寺双塔》

    全套枚数:1枚 全套面值:0.80元 发行日期:2002/1/25 信封规格:230×120毫米 邮票规格:30×40毫米(异形) 设 计 者:阎炳武 印 刷 厂: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印刷版别:胶印 注 ...

  • 山西太原:永祚寺

    永祚寺在太原市迎泽区郝庄乡郝庄村.当地人叫双塔寺,因为有两座塔,故名之.双塔寺很有名,老乡经常问我去过双塔寺没有?2020年9月2日一早到了双塔寺,寺庙内外在维修,这是访古旅游中经常遇见的事情.因为有 ...

  • 【第186期】吟坛唱和 | 惠来永福寺水陆法会说法唱和集

    惠来永福寺水陆法会上堂大斋说法二首唱和集序言 戊戌三月十六日,馨风习习,丽阳照煦.下午三时正,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丶广州光孝寺方丈释明生大和尚登坛惠来永福寺,主持了在这里举行的佛门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