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遗”峨眉山|普贤道场
“双遗”是指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38处,自然遗产有14处,而既是文化遗产又是自然遗产的只有4处,峨眉山(含乐山大佛)就是这4处珍贵的“双遗”之一。其它三处分别是泰山、黄山、武夷山。
-----佛教文化之峨眉-----
01 普贤道场
也许,大多数旅游者并不知道峨眉山的“双遗”身份,但一定知道它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更进一层,对于喜爱佛学的人来说,它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佛教有四大菩萨,除了普贤,另外三位是文殊、观音、地藏,他们的道场分别是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
可以说,这四座大山因佛教而扬名;反之,佛教也藉大山得以弘传,可谓佛山互映,相得益彰。
那么,峨眉山是怎样成为一座佛教名山的呢?
一开始,道教因为本土之便率先在峨眉山上建立道观。后来,情况逐步转变。
东晋年间,从庐山来了一位僧人,他就是中国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的胞弟慧持大师。慧持为何要离开庐山转投峨眉?不存在被挤兑离开的说法,因为庐山之主是亲哥哥慧远,兄弟感情很好。唯一的解释就是慧持也是一代高僧,不想在哥哥的光环下虚度一生,也是希望能创建一番佛业。于是,婉拒了哥哥的苦苦相留,毅然只身来到峨眉。最终的结果是,虽然慧持没能像哥哥那样开宗立派,但是却为佛教开辟了一座弘教名山。山以佛立,佛因山扬。
慧持来到峨眉后,修建了普贤寺,开始收徒,以《华严经》里的“普贤行愿品”为主要经典,广传普贤大法。由于慧持精妙的宣讲,使得峨眉山一带信众如云,逐渐产生了的普贤信仰。之后一直到现在,峨眉山上的所有寺庙可以没有大雄宝殿,但一定要有普贤殿,这就是峨眉山成为普贤道场的物质基础。
唐五代,由于石敬瑭的狭隘私心,导致北方燕云十六州丢失,而当时佛教信仰影响很大的五台山从此归了番邦(辽国),华夏信众再也不能去五台山拜佛。北宋建立后,为了安抚民众,朝廷决定另立一座佛教名山弥补五台山的信仰缺失。
五台山当时已经成为文殊菩萨的道场,而文殊菩萨、毗卢遮那佛、普贤菩萨为“华严三圣”,于是,很自然的,由慧持建立了普贤信仰的峨眉山成为了北宋朝廷的首选目标。
在朝廷的大力支持下,峨眉山的佛、道天平迅速发生了根本的逆转。从此,峨眉山上的道教力量日薄西山,而以普贤信仰为中心的佛教如金顶上的太阳以喷薄之势,冉冉升起,不可阻挡。
清嘉庆年间,最后一批道士从纯阳殿下山,自此,峨眉山彻底成为佛教之山、普贤道场。今天,仍有一些遗迹显示道教当年的存在,比如“纯阳殿”的名称还存在,只是殿内的供奉已变成了佛菩萨;又比如,报国寺的正门三块匾中,有一块匾额为“鹤驻云归”,这显然是道教的文辞。
02 重点寺庙掠影
【金顶寺】
金顶寺原名叫华藏寺,明朝时建成铜殿。3077米高山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灿灿,更显佛界庄严,因此之后人们便直接叫它为“金顶寺”。
2002年,四川人为了进一步扩大峨眉山普贤信仰的影响,在金顶寺西广场铸造了高达48米的十方普贤骑象铜像,成为了今天峨眉山的宣传标志、旅游标志。
不上金顶,便没来峨眉山。
【万佛阁】
山外有山寺外寺,金顶虽高,离此三公里的万佛顶才是峨眉山山体的至高点,海拔3099米。要是算上建筑,那肯定是金顶的十方普贤铜像最高了,3077+48=3125米;万佛顶上的万佛阁高21,3099+21=3120米。
热闹的还是金顶,万佛顶只有孑孑一座万佛阁,人都不去,甚是寂寥。不过,本着旅游探奇的心理,在一片漆黑中辗转三四回,小心翼翼地登上万佛阁最顶层。豁然开朗,极目远眺,天边云际,一览众山小。回首再撞几下身后的铜钟,浑厚低沉的钟声穿透云层峭壁,向山外山下的娑婆世界传去,这正是:晨钟暮鼓警醒世间名利客,佛号经声唤回苦海迷路人。
【万年寺】
当年慧持修建的普贤寺,后来因为山寺多遭火灾,就以山中的白水河命名,晚唐时改名为白水寺。到晚明时又因万历帝为母祝寿改名圣寿万年寺,简称万年寺,沿用至今。
万年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是无梁砖殿,为明代建筑。里面的普贤铜像,连同坐骑共重62吨,是北宋初朝廷铸造。寺内藏有贝叶经,这是从印度传来的古文物,古印度人没有纸张,用贝树叶抄写佛经。
万年寺表面上很低调,似乎无法与高高在上的金顶相提并论。但实际上,万年寺的低调属于奢华的低调。因为现在金碧辉煌的金顶,基本是21世纪的产物,而万年寺的佛像、贝叶经都是千年、几千年的古文物,价值连城。
-----武侠文化之峨眉-----
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之外有武当。在金庸武侠世界中,峨眉派的武功排不到前列,但是颇有特色,阴柔舒展,因为大部分的峨眉派弟子都是比丘尼(女尼)。
无独有偶,今天峨眉山伏虎寺是专门的比丘尼寺庙,而且号称是全国最大的比丘尼寺庙。熟知历史的金庸肯定了解伏虎寺有比丘尼出家的历史,而这应该是峨眉派师太们产生的文化渊源。
伏虎寺最初也是和尚寺庙,什么时候变成尼姑庵的?不得而知。
历史上的峨眉武术肯定要比金庸武侠世界里要强得多,因为金庸世界大部分的武侠派系都是虚构的,但少林、武当、峨眉是真实存在的。峨眉武术源远流长,据一些史籍记载,其开宗之祖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司徒玄空,这位武师模仿峨眉山猿猴的动作创造了白猿剑法和通臂拳。
万佛顶上,至今立着一块“冰雪神功”的石碑,以纪念一位传说中的仙人在此修炼成绝世武功。
-----茶文化之峨眉-----
四川与云南是世界茶叶的源头,四川也是茶叶产茶大省,茶叶品种也不少,比较有名气的如川红功夫、边黑茶、蒙顶甘露、竹叶青等。但是,缺少鼎鼎大名的品种,尤其国内几次“中国十大名茶”评比中,鲜有上榜。偶尔,蒙顶甘露会上一次榜,而且排在后面,可能也是得益于那句“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古谚语。
峨眉山上的茶叶,数竹叶青最为著名。竹叶青茶的外形相当漂亮,光滑秀丽,大有“峨眉”之态。泡在杯中,尤其好看,根根绿芽,沉稳地树立水中。但是,似乎香气欠缺些,比龙井、碧螺春差老远,滋味也不如黄山毛峰、庐山云雾。有可能的原因是峨眉山的水系太过发达,雨量充沛,有雾日达322天,几乎每天都有大雾,日光太少;又临近川藏高原,气温偏冷。茶叶生长离不开水,但不能太多;日光照射不能太强,但也不能太少;喜温,不喜寒。所以竹叶青不如同为高山茶的庐山云雾茶。
至于另一大名品峨眉雪芽,笔者还真没喝过,不好评论。但这一次从上山缆车上往下面的山腰看,“峨眉雪芽”“高山林间茶”的招牌很吸引人,“高山林间”是好茶生长的绝好环境,按说应该差不了,找机会尝尝,希望能改变峨眉茶印象。
不管是峨眉山,还是成都,茶文化的确非常突出,随处可见的茶馆都是座无虚席。现在大部分城市不乏大大小小的茶馆,但上座率高的真不多见。
-----自然物产之峨眉-----
【动物】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峨眉山上,生存着2300多种动物,生长着3400多种植物,其中有一半是药材植物。
比较珍贵的动物有小熊猫,但是很难遇见;峨眉猴就不一样了,到自然生态猴区就可以近距离接触,投喂。
山上还有一种珍奇青蛙,非同一般,这种青蛙的叫声如琴声般悦耳动听,因此人们给她起了个雅名叫“弹琴蛙”,同时附上一段美丽的传说:诗仙李白是四川人,常游峨眉山,每次都到万年寺听一个叫“濬”的和尚抚琴,李白为此写了一首诗《听蜀僧濬弹琴》。在美妙的琴声中,经常还有一位绿衣姑娘也在一旁听得如醉如痴。后来,濬和尚圆寂了,李白也不再来了,但是,万年寺里还是一如既往地经常有美妙的琴声传来,僧人们循声找去,原来是白水池里青蛙在鸣叫,僧人们恍然大悟,原来,听琴的绿衣姑娘便是青蛙精。
今天,去万年寺的游人们都不会错过去白水池边寻看青蛙,看到了便会拍手逗她鸣叫。
【植物】
植物中,有各种名贵花卉,光是杜鹃就有好多种,如“山光杜鹃”“问客杜鹃”“金顶杜鹃”等。
树木有杉、樟、松等,最珍贵的是楠木,四川是中国产楠木最多的地区。由于楠木有特殊香味,耐腐蚀,经久耐用,木质坚硬,古代帝王宫殿里,经常可以见到楠木。
楠木里,最顶级的品种叫金丝楠,木质里有很多像金丝一样的花纹,极为亮丽夺目。由于楠木的耐腐蚀性,所以古代又常作为棺木使用。这一用途,使得楠木背上了“阴沉木”的名声,在不使用棺木的当代,楠木受到人们的冷遇,人们喜欢她,但往往敬而远之,只是看看,不太愿意买回家。
而红木属于“暖木”,有富贵气,质地和楠木差不多,受到人们的追捧,买回去用作各式家居,床、沙发、柜子等。本来就少,需求又大,导致红木价格远超楠木。
红木是热烈的艳丽,楠木则是高贵的冷艳。
-----风景之峨眉-----
风景放在最后说,其实也是压轴,因为峨眉山的风景实在太美了。
俗语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在游了庐山之后,在后面加了一句:庐山归来两不看。现在我游览了峨眉山之后,尴尬了,黄山我还没去过,在我眼里,峨眉山比泰山、庐山都要美。
虽然有喜新厌旧之嫌,但事实确实如此。比人文,泰山最盛,庐山也妥妥地超过峨眉;但比风景,峨眉确实称得上“秀甲天下”。
【涧水】
前文说过,峨眉山的水系很发达。由于山形关系,不大形得成瀑布,这点无法与庐山相提并论。但就水量而言,远超包括庐山的大部分山脉。
随处可见的山涧水哗哗地流淌,比一般山涧水要大得多,不停有游人挽起裤脚到涧水里捉鱼。可能是天然的山溪不足以排水,景区又另外修建了人工渠,从山脚到半山腰,十几二十公里长、一米宽一米深的水渠里,白花花的山水从上而下滚滚涌出,一天到晚这么大流量,哪来这么多水?很疑惑。
最能体现峨眉山水之美的,是“双桥清音”景点。基本上,在我看来,除了山顶缥缈的云雾,这里要算峨眉山最美的风景了。
一座六角飞檐的琉璃亭,少女一般,婷婷玉立,裙角飘扬;两边各一小拱桥,宛如美人的两弯黛眉,尽显风流。两座拱桥下喷出两道湍急的涧水,在阳光的映射下,五色斑斓,恰似两道跌落人间的彩虹。两道流水一样清白,但却有“白水”和“黑水”两个截然对立的名字。原来是这两道水的源头分别是“白龙江”和“黑龙江”(与东北黑龙江无关)。
白水和黑水穿过拱桥交汇在一起,交汇处有一突兀的圆石头,状如牛心,人们叫它“牛心石”。
眼前的这幅美景最终汇成一句名联:双飞两虹影,万古一牛心。联为戊戌六君子、四川人刘光第所撰。
【云海】
有了大量的水之后,雾也就多了,云也就低了,云雾便时常搅合在一起,飘在山前山后,绕在山左山右,给整座山披上了一层白纱。山风吹动,云雾缥缈,恍若瑶池幻境,白衣仙女,衣袂飘飘。
相比庐山的云雾,峨眉山的云雾明显广阔得多、厚重得多,可称为“云海”。云雾是庐山之美的关键所在,云海则是峨眉山之美的重中之重。
民间,人们总结峨眉山四大景观:日出、云海、佛光、圣灯。
所谓“圣灯”,在1980年之后,再也没出现过,经科学考察,原来当时有人在此开采磷矿,暴露在空气中的磷矿石会产生磷化氢气体,自燃后产生蓝绿色火焰。
“佛光”,是高山顶上的光、云、气在一定条件、比例下,共同作用,偶然形成的特殊景观,极为罕见,极难偶遇。
只有这云海和日出是人间的,只要你上得峨眉山金顶,就能看到。
尤其是云海,无须上到金顶,半山腰便触手可及。
登到高处,往别处看,厚厚的白云漂浮在山头上,像一位老者的一头银发。
在缆车上沿着索道往下看,两根长长的粗钢索消失在灰黑的云层深处,那种“深不见底”的感觉尤为强烈,莫名的恐惧感隐隐而生。
在金顶上,四处张望,没有侥幸偶遇“佛光”。但在不经意时,蓦然回首,却发现高大的普贤金身耸入厚厚的云层,普贤座象足踏祥云,悠闲漫步,正所谓:佛法广大、庄严无边。
倚着舍身崖的栏柱,望向远处的万佛顶,一堵浓厚的云墙,笼罩了万佛顶崖壁,万佛阁在银装素裹中安详地冬眠。
【日出】
太阳每天必然升起,但峨眉山顶的日出未必能每天看到,因为有时云海太过厚重高广,黑云比重恰好又大,这种情况下,微弱的晨曦未必能穿透得出。
不幸的是,我就碰上了这样厚重高广的黑云墙。幸运的是,这世界有矛就有盾,有问题就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云虽厚黑,风亦劲吹。在晨风不懈的努力下,云墙逐渐被吹薄,被吹散。道魔相长,一会,云墙又积累起来,挡住鱼肚白光,一会,晨风再次努吹,云墙再次被吹走。
就这样,在此消彼长中,在若隐若现中,地平线开始泛出一抹鸭蛋红。
又相持一会,浑身鸭蛋红的金乌开始露出一弯弧形,继而一点点扩大。
逐渐地,当一轮完整的金乌跃出地平线后,再厚黑再高广的云墙也无济于事了,不用风吹,鸭蛋红已蜕变成红彤彤的朝霞,正以不可阻挡之势,穿透重重云墙,慢射到峨眉山颠,温暖每位游客的脸堂。
手机、照相机、摄像机组成的摄影墙,每个墙格里有一个同样的圆圆朝霞。
随着朝霞的不断升起,红彤彤的霞光逐渐变成了金橘黄,再变成黄灿灿。
再之后,明亮耀眼不可直视,人们便渐渐散去,在朝阳的照耀下,开始了一天新的的旅程。
【补充一些夜景】
时值中秋,补充一些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