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漫谈】农村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024-06-25 16:16:49 农村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关山听风 “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是过去农村常听说的俗语,老人嘴里肯定不会自己说自己。一般由旁人和老人的儿女来说。老人儿女说出这句话时颇有点酸酸的味道,旁人说出来这句话时大多是实情。老人指父母。那为什么说父母是一条龙呢?不了解的人以为这是在称赞父母,因为民间认为父母就是天,就是地,把他们比作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龙也不为过。小时候我就上过当,不是说龙有龙气吗?父母向着谁谁不就沾了龙气,虽不能飞黄腾达,让儿子富裕起还是可以的吧?后来才知道,这不是在称赞父母,是拐弯抹角地损父母。龙分两种之分,即好龙和孽龙。俗语说父母是孽龙,在家里兴风作浪。 儿女酸酸的心理我们所在的那个年代不同如现在,现在家里子女多的两个,少的是独生子女,说父母偏向哪一个,就不公平了。毕竟一个是宝,两个也是宝,何况现在的家庭条件都允许父母对他们特别好,捧在手心怕掉了,衔在嘴里怕化了。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或更早出生的人,家里兄弟姐妹多的六七八个,少的也有三四个。那时家庭条件普遍很差,很多家庭吃了上顿没下顿。那时儿女都是草,父母任其自然生长。但草里也有贵重的草和贫贱的草之分。兄弟姐妹五六个,按中国传统习俗,爷爷奶奶爱头孙,父母爱满崽(最小的子女),只有中间的几个就无人疼爱。好在当年这种现象极普遍,怨不得谁,谁让你出来的时候排队没烧到头香,也没有哭在最后呢。因此,子女们对这样的现实很自然地接受了,认为是理所当然。 然而,父母也有既不向着排头的,也不向着排尾的,偏偏从中间挑一个出来向着他(她),或者父母意见不一,父亲向着一个,母亲向着另一个。这样原有的家庭生态就被打破了,凭什么会是这样呀?子女自然就要闹别扭。但是,有什么办法呢?父母是龙,子女是虫,小虫子斗得过龙吗?想不通只好生闷气。俗语说“胀气(生气)不如恨气(努力)”。旧时的家庭也有一个自然法则:“物竞天择”。通过家庭内部竞争后,不受父母待见的子女,一旦走向社会,他们往往适应能力要强如受父母待见的子女,参加社会竞争往往能脱颖而出。在家里他们是失败者,到了社会他们有了竞争残酷性的思想准备,也积累了经验。俗话说“棍棒之下出状元”,在家中不受待见的子女,虽然未必全成为状元,但他们更像是野外的花草,比温室里的花草更能适应大自然的气候。他们更容易在竞争上获得成功。 他们的成功往往不会感谢父母,相反,有的人把父母偏向的酸酸心态揣在心里,过一辈子,于是就有了“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的无情嘲讽。但很大一部分人在自己取得成功后,也就释然了,知道对父母的感恩。旁人眼里的父母偏向旁人一般指居在一起的家族邻居,或同村的人,还包括娘舅家等。兄弟姐妹还在一个锅里吃饭的时候,父母向谁,不向谁,旁人大多不便发声,只是冷眼旁观,即便兄弟姐妹之间对父母有微词,大多一笑了之,或和稀泥蒙混过关。兄弟姐妹都成家后,父母向谁不向谁之争,他们倒愿意站出来说话了。这时他们认为父母对子女手心手背都是肉,子女有家境富裕的,父母心里当然很高兴,子女有贫穷一点的,父母对他们总是怀着一颗忧心,恨不得他们一夜暴富,只是恨铁不成钢,有力无处使。 我邻居家有一对老夫妻,生有五个儿了,其中四个家里日子越过越舒坦,但老二家里就不怎么样。而这位老二恰好是老夫妻从小到大最向着的儿子,这正应了“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老话。四个家境好的儿子平时总是提着大包小包来看他们,每次还要放下一定数目的钱,两位老人应该说日子也过得舒坦。而老二与老人住在一起,分灶吃饭。平时逢年过节,或是家里有什么好菜,让家里贫穷为由,从来不让老人沾边。老夫妻对老二的行为好像一点也不在乎。四个儿子给老人的东西和钱,老夫妻做了“二传手”,大多转到老二家里去了。另四个儿子知道后,一个个非常气恼,提来的东西少了,给老人的钱少了。有一次,老大还为了这事与老人吵了起来。这时,旁人就出来评理了,你一言,我一语,说的都是家境好的四个儿子的不是。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你们拿给老人的东西和钱,自打进屋开始就是老人的啦,老人有权支配,想给谁就给谁,你们给不给老人钱和东西是你们的孝心。谁让我们的老祖信奉劫富济贫、锄强扶弱的优良传统呢? 在旁人的眼里,四个儿子孝敬老人是应该的,老人给比较贫困的老二也是应该的,老人向着老二更是理所当然。旁人其实另有打算,老二穷,你们富,间接帮衬一下,没有哪里不妥。人言可畏,四兄弟都是在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也都是要面子的人。经旁人这种强词夺理般的一番劝说,老夫妻的四个儿子依然恢复了对老人的孝敬,给的钱更多了,不过自此以后,他们再也不过问东西和钱的去向,也许他们想,肉烂在锅里,无所谓。不知他们想没想过“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话,就不得而知了。 老夫妻这四个家境好的儿子都算度量大,是很孝顺的人。有的老人的儿女可就没有这么好讲话,与老人一杠到底,斤斤计较。这些人家的子女,旁人也不买他们的账,该说的还得说,不听也要说,有意见也说。到后来,名声可不怎么样,这种人说起来也可怜,父母从小到大不向着他们,事业有成了,旁人也不向着他们。看来人还是要大度的好,何必与父母斤斤计较呢。总之,我国民间俗说,“龙生九子,九子十样人”,又有“十个手指头不一样齐”之说,还有“兄弟强弱不为乖”的劝导。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之心,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是一样,只不过有些人表现得明显些,有些人表现得沉稳些。但父母对子女“手扳手背都是肉”,父母向谁不向谁之说,本来就是一个假命题,作为儿女就没有必要为此纠结到底。 赞 (0) 相关推荐 “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为何把老人比作龙?家庭衰落的征兆 俗语是古人留给后辈的精神财富,他们将生活经验总结成一句句简短.凝练的俗语,并通过这些俗语来教育后辈. 虽然我们常说老一辈人的思想观念过于保守,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可是有时候不得不 ... 农村俗语“老大傻,老二精,家家有个坏老幺”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以前农村每家都会有好几个孩子,之前我也一直纳闷,为什么这么穷,还要生那么多孩子呢?后来听老人们一说才知道,因为那时候农业劳作主要靠人力,人多了生产力就多了,正所谓人多力量大.而且人多了还能多分一些田地 ... 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并不是迷信,蕴含老祖宗的智慧 我们国家历史上下五千年,而且没有出现过断层,其他的一些古国都已经消逝在历史的车轮之中了,这让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这段历史长河之中,出现过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他们的智慧让人敬仰,但是,经历过千百年 ... 农村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受穷”,啥意思?老话在理吗? 一年一度的春节将要来临,对于过年来说,老年人的想法跟年轻人更加的不同.老人对于过年更为的看重,尤其是全家能够在一起过年,老人是最为欣喜的,所以也有人说过年是老人和孩子的节日.孩子过年会有红包和好吃的好 ... 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竟是这意思?你认同吗?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不过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很多子女甚至孙辈和自家老人产生冲突的事情已经很多见了. 了"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句话就很好的诠释了其中关系. 其实孝顺是我们中华 ... 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并非迷信,老祖宗的劝世良言 十点夜读美文 公众号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不过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很多子女甚至孙辈和自家老人产生冲突的事情已经很多见了,虽然孝顺老人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但是生而为人是不可能不犯错误的,很多时候我们的 ... 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此话并非迷信,有现实依据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无法像"文人骚客"那样以优美华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会将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以一种简练而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常 ... 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看似无稽之谈,却道尽真实人性 在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中,俗语是一种很特别的存在.它通常来自于广大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总结,是一些对社会经验的归纳,是一种很奇特的民间智慧,并且实用性相当强,总结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教 ... 农村俗语,“果树高过房,家破人亡”,这句话有什么道理吗? 农村俗语,“果树高过房,家破人亡”,这句话有什么道理吗? 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不是迷信,做父母的值得一看 历史上人类由猿进化而来,每个人都要经历出生.婴幼儿.童年.少年.中年.老年这样一个成长衰老的过程.在婴儿到孩童时期,我们从牙牙学语的小幼儿渐渐长成口齿清晰的小孩子,这个时期是最可爱最天真的.到了十多岁 ... 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此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涨见识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农村俗语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虽语句朴实,却字句皆智慧. 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说一下这句俗语:"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这是说的什么意思呢? 在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