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必温病

​春必温病:

冬季寒气

侵入人体

没有发病

潜伏体内

到了春季

气机开泄

便会触动

潜伏的寒气

引发出温病

从而产生很多

伏气致病学说

冬伤于寒

春必温病:

是否能理解成

寒气潜伏人体

到春季发温病

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

夏伤于暑,秋为痎疟

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夏伤于暑,秋必痎疟;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秋伤于湿

这句应是

历史上的

传抄错误

两段均讲

春伤于风

夏伤于暑

冬伤于寒

都是讲当季

伤于本季之气

到了秋季讲“秋伤于湿”

既不合排比的句式结构

也不符合四季气化规律

所以判断,这一句秋伤于湿

应为“秋伤于燥”的传抄错误

历史上清朝

医家喻嘉言

也持此观点

另外,对于

伤于风,伤于暑

伤于燥,伤于寒

的理解是关键

伤于风,不是被风所伤

而是春季风的本气伤了

伤于暑,不是被暑伤了

而是夏季暑的本气伤了

伤于燥,不是被燥所伤

而是秋季燥的本气伤了

伤于寒,不是被寒所伤

而是冬季寒的本气伤了

冬伤于寒

春必温病:

冬季本气

寒气伤了

封藏不足

肾阴精不足

到春季,风木引动,肾阴精化气

肾阴虚,肝阴不足,体现火旺

则容易,产生温病

春伤于风

夏生飧泄:

春季本气

风气伤了

即生升不足

风木生升不足

心脏得到的供给减少

到了夏季,心阳不足

引发洞泄,飧泄之证

夏伤于暑

秋必痎疟:

夏季本气

暑气伤了

导致秋季

肺脏的

收气不足

从而导致

寒热互结

形成痎疟

夏火气受损

导致秋肺

收气不足

一般是以为火克金

但在四季的气化中

水生木,木生火,

火生金,金生水,

土是作用在

每一季度的

最后十八日

促使水木金水的相生

称为化的作用

夏火气不足

导致秋天

收气不足

夏三月

此为蕃秀

此夏气之应

养长之道也

逆之伤心,秋为痎疟

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这一段就明确讲了

火气对收气的作用

当然这是指

正常的火气

是“少火生气”

理解心和肺之间,的关系的时候

不能单独只认为,心火是克肺的

不能认为心气只助肺宣发

心气同样可以,助肺收敛肃降

肺气收敛肃降

不能只是肺阴

在起作用

而是肺中阳气

也要收敛下降

正是

有正常的

心火助肺

肺才能正常实现

收敛肃降的功能

香薷助肺

清化下降

香薷辛温,助肺宣发,容易理解

助肺清化下降,由于肺需要有

火之阳气推动,才能收敛肃降

香薷能助肺这一功能

桂枝辛甘热,桂枝能助心阳,

能通阳化气,能平冲降逆

辛甘热为啥

能平冲降逆

也正是能助心阳

以助肺收敛肃降

故可以平冲降逆

同样

在五苓散中

用桂枝利水

除了桂枝,能助心阳

通阳化气使水液化气

同时也能够助肺

收敛肃降以利水

秋伤于燥

冬生咳嗽:

秋季燥气

本气受损

收敛不足

冬季闭藏时候

肾闭藏不稳固

气有外泄

而生咳嗽

伤于寒是

冬季寒气本气伤了

而不是被寒气伤了

就没有任何违背,四季气化的地方

也没有任何违背,医理的地方

并没有说,冬季受寒了

会潜伏起来到春季发作

冬季受寒

身体内的

阳气不足

到了春季

阳气开始

充足些了

能有力量

上升外出

但被郁闭在内

从而导致发烧

是有的

这是属于寒郁热

这种不是寒气

潜伏到身体内

成为致病因素

还是寒气,仍闭塞在外

使阳气不能顺利上升外出

内经关于四季伤气

的这一段经文理解

涉及一个最关键的是

对五行的关系的理解

水生木,木生火,金生水容易理解

但在四季,火也是生金的

在人体也是如此

木生火长

金收水藏

土化

土之气力散四方

助木火金水

之顺利转化

如下图

水生木,需要土气,帮其转化

木生火也需要土气,帮其转化

火生金,也需要土气帮其转化

金生水,也需要土气帮其转化

由水生木,则是由阴生阳

由火生金,则是由阳生阴

在下阳生于阴中

在上阴生于阳中

在下,肾水生肝木

在上,心火生肺金

夏三月

此为蕃秀

夏气之应,养长之道

逆之伤心,秋为痎疟

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如果理解清楚了

五行阴阳的关系

对于《四气调神大论》

是讲逆长气,则奉收者少

非讲逆长气,则奉化者少

就能理解了

土之化气

是在四季,都在发挥作用

不是只是火生土才有化气

《四气调神大论》

不讲逆化气

是由于化气

在四季均有

水能生木,阴能生阳

由于水中有一缕,至阳存在

故用坎卦表示,外阴而内阳

火能生金,阳能生阴

由于火中有一缕,至阴存在

故用离卦表示,外阳而内阴

理解清楚,四季五行

也能理解,命理学中

地支藏干的一个内容

地支藏干中讲:

亥中藏甲木,寅中藏丙火

巳中藏庚金,申中藏壬水

亥中藏甲木,即是

水生木,木生水中;

寅中藏丙火,即是

木生火,火生木中;

巳中藏庚金,即是

火生金,金生火中;

申中藏壬水,即是

金生水,水生金中

如不理解四季五行的,火生金

就搞不清楚为啥,巳中藏庚金

不要仅仅

只拿其中

某一句话

某一小段

进行解读

需要将相关内容

放在一起来理解

才容易理解清楚

才不会断章取义

在历史上及现代

均普遍有将《黄帝内经》

单独拎出来某一句话

进行解读的情况

一解读就错了

从而衍生出非常多的错误推论

把中医的很多内容往复杂里讲

验之临床,反而常不应验

研习《内经》

一定要以经解经

而不能断章取义

(0)

相关推荐

  • 明师课堂 | 冬天咳嗽不仅仅是寒气伤肺,病因竟然还有这个!

    张教授敲重点 再来看最后一个内容:"秋伤于湿".秋伤于湿,秋为阴季,湿为阴邪,那么这个就叫做重阴. 此时你可能会想,秋天不是燥令当时吗?它感受的是燥邪,怎么这个地方能成了湿邪呢? ...

  • 五行生克规律与相生相克的涵义

    (一)五行生克的一般概念与规律 生是相生,克是相克.相生有相互资生和促进之意,相克有相互制约和克胜之意.事物的生长.发展.变化.衰已,其过程不是孤立和不相关的,而是事物之间既有相互资生和促进作用,又有 ...

  • 冬不藏精,春必温病方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是冬不藏精春必温病方 冬 北方 对应肾精 春 东方 对应肝木 冬气在腰,春气在头 所谓温病者 冬天 发热 汗出 脉浮 冬天见春脉 此谓冬不藏精春必温病也 此处春,不是时间,而是病位 ...

  • 朱燕中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在人体五脏疾病方面的应用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图3-16-1 南北回归线 冬至之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图3-16-1),住在北半球的人们正处于一年当中日照时间最短的一天.中国和美国大部分地区一样都地处北温带,这一天阳气最少,阴 ...

  • 朱燕中 |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 ...

  •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28: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28: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有无相生阴阳变,宇宙轮回自浑圆.大极无外小无内,九盈九墟九重天.一世一界一精灵,若隐若现恍惚间.银河经脉太阳系,三山五岳水相连. 高山流水四 ...

  •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这个看起表面上是温热的病,实际上都是寒症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温病派,就是春必温病,他就是温病.开始温病了,这个温病的定义是什么?是因为 冬伤于寒,所以冬天的时候伤到寒,春天才会有温病,也就是说温病本身不存在, 一定要冬天伤到寒才会存在温病. ...

  • “冬不藏精,春必温病” 到底什么行为会伤精?

    自古,国人饮食调养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q ...

  • 《黄帝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什么是温病?

    想了解更多最新政策.消息? 戳上方蓝字"橘香园学堂"关注我们 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温病是外感性疾病.其发病原因,主 ...

  • 春必病温,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温病治则

    温病治则--清透滋□ 李士懋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2009-8-10中国中医药报 温病本质是郁热在里,我以为温病治则不外清.透.滋.既有热邪,故当清之,然有热在气血之分,故清之又有清气与凉血之别.热 ...

  • “冬不潜藏,春必病温”

    <黄帝内经>说:冬不潜藏,春必病温. 冬天如何潜藏? 冬三月,通常指每年阴历的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也就是亥月.子月.丑月. 冬天的潜藏,真正从阴历十一月,即子月开始. 子月,其辟卦是地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