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女子因公婆刁难就想跑回娘家,却在半路被人拐走
有个女子叫姚滴珠,因为公婆刁难就想跑回娘家,却在半路被人拐走。两年以后他哥哥在妓院找到了她,并把她送还了夫家。第二天夫家就去县衙告状说这个妻子是假的。而此时又来了一个女子,也称自己是姚滴珠。
明朝万历年间,徽州有一个叫姚滴珠的女子,年方二八,生的如花似玉,美冠一方。却被媒人所误,嫁给了一个潘姓人家。她与丈夫成婚两月,倒是恩爱。只是公婆不善,骂儿子只顾媳妇也不管外出做生意了。姚滴珠的丈夫不敢违背父母之命,只好告别妻子出去了。丈夫走后,公婆就变本加厉。有时她起得晚了,公公就在窗口骂她。家里的杂活,一时干得慢了,婆婆就说她是不要脸的小娼妇。这姚滴珠从小在家娇生惯养,哪里受得了这些委屈。一日又被公婆刁难,哭了一场,于是决定回娘家跟父母诉诉苦。第二天天还未大亮,姚滴珠就悄悄出了家门往岸边走去。也是她时运不济,正好碰见一个不做好事的光棍,名叫汪锡。汪锡也是在外面跑惯了的,看见岸边有个貌美的妇人,脸上带着泪痕,就知道不正常。于是骗她上了自己的竹筏。汪锡一边撑竹筏,一边问她出了何事,姚滴珠就把自己的遭遇说了出来。汪锡假装正经地跟她说,你可以先去我家住下,我去帮你把娘家人请过来接你回去,也省的你上了岸还得走好些路。姚滴珠称谢不已,于是上了岸随汪锡到了一个僻静的住处。
这时从里面出来一个老婆子,跟姚滴珠说,你回了娘家,不过心静几天,还得回婆家受罪,不如我给你找一个富贵人家去享福如何?那姚滴珠本来也是在夫家受罪怕了,觉得这个老婆子说得有理,就留下了。果然没几日,汪锡就找了本地一个大财主吴大郎,收了人家八百两银子,把姚滴珠给人家做妾。但是吴大郎家的娘子厉害,他不敢把人往家领,仍旧让姚滴珠住在汪锡家,自己也时常过来住,每月付给汪锡十两银子。再说那姚家父母,见女儿出嫁两个月了,心里很是惦记,就派家里的下人去潘家看看女儿。哪知道了潘家,潘家却说她已经回娘家十几天未归了。这下两家着了急,都告到官府。只是这姚滴珠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县太爷也没有办法。当日有人见姚滴珠坐竹筏走了,所以县太爷就觉得是姚家父母私藏了女儿,经常打姚公的板子。
过了两年,姚家一个亲戚在外地做生意,偶然间在妓院看见一个女子,跟姚滴珠长得一般无二。赶紧回去告诉了姚家。姚家父母只当是女儿被人拐卖,就让儿子跟这个亲戚去解救女儿。待见到了那个妓女,姚家公子细细问了一番,才知道这并不是他妹子。原来这个女子也是个可怜人,原来嫁给一个秀才为妾,后来大娘子不容,就把她逼良为娼卖到了妓院。姚家公子也就将计就计,给她赎了身带了回去。姚家去衙门告状,说女儿已经找到,知县把潘家叫过来,大家一看都当是姚滴珠,于是潘家大郎把妻子领回了家。这下姚家也从官司里脱了身,总算松了一口气。但是第二天潘家大郎就来官府告状,说昨天领回去的妻子不是真妻子。县太爷听了大怒,打了他十个板子。潘家大郎却辩解道,这个女子虽然长得跟妻子一样,但是两口子之间,耳鬓厮磨,总有些不同,别人难以发现。
县太爷听了也觉得有理,于是告诉潘家大郎不要声张,待官府慢慢寻访。过了十几天,汪锡跟那个婆子听说姚滴珠的案子结了,也松了一口气,两人看着县衙门口贴的结案公文正在议论,正好被县衙里一个公差听见了蹊跷,一路跟着他们到了住处。正好看见姚滴珠给他们开门。这公差赶紧回县衙禀报,于是县太爷派人把他们三人抓了过来,又把姚潘两家还有假的姚滴珠叫了过来。姚滴珠将事情原委一一供出,县太爷命潘家大郎将真妻子领回。汪锡贩卖人口,被当堂打死。那假的姚滴珠本也是个良家女子,后来做了娼妓也是被人所逼。她感念姚家大郎将她从妓院救了出来,于是就嫁给了他。
从此真假两个姚滴珠竟然做了姑嫂,只是有时外人见了有些分辨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