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专家说,督师史可法抗清的本事,不及区区典史阎应元千分之一

史可法英名传千古,但真有带兵的才能吗?

顾诚在《南明史》里对他的有过这样一些评价——

史可法一生只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他居官廉洁勤慎,二是在最后关头宁死不屈。至于他的整个政治生涯并不值得过分夸张。明清易代之际激于义而死焉者多如牛毛,把史可法捧为巨星,无非是因为他官大;殊不知官高任重,身系社稷安危,史可法在军国重务上决策几乎全部错误,对于弘光朝廷的土崩瓦解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顾诚还直言,扬州不到一天即失守,史可法作为南明江淮重兵的统帅,其见识和其才具实在平凡得很。比起江阴县区区典史阎应元、陈明遇率领城中百姓奋勇抗清八十三天,相去何止千丈?

(史可法像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们知道,后人评价古人,虽然占有的资料更多,更能跳出当时的历史局限,但又容易苛责于古人,变成喷子马后炮。因此,身为南明史专家,顾诚的这些话,会让很多从初中语文《梅花岭记》了解史可法的人,可能难以接受。

所以,不如来举史可法身边的官员应廷吉记载的两个例子。

其一,兵部将南京城里保存的朱元璋时代的兵器(至于为何能保存两百多年而不坏,咱就不去追究了)以及一些新造的弓箭,解送到史可法营中去。经过仪征时,被江北四镇之一的黄得功部抢去一大半。黄得功抓了些人送给史可法治罪,“阁部宥而弗治,所失重器亦不可问矣”。

他竟然宽恕了这些人,被抢掉的兵器,也不追究其去向。

其二、兴平伯高杰十分专横,其部队横行无忌,杀良冒功,营房周边尸骨累累。听到史阁部要来阅兵,高杰等人都有些惴惴不安。毕竟,史可法官大,他们有些怕;又据说在朝廷是个不怕事的主,更有畏惧感。如果他像袁崇焕那样,杀人不顾一切怎么办?于是派人迅速把尸骨都埋了。升帐之时,高杰声色俱变,不晓得会有怎样的狂风暴雨;结果呢——

(古代战争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及庭见时,坦衷朴质,平易近人,偏裨亦各留茶。自此,将帅视为易与,矫命横行,大为跋扈之势矣。

原来史阁部这么温和有礼啊……不就是好欺负嘛……

这可是最亲近史可法的人所写的呀,它明白无误地证实,史阁部真的没有带兵的本事。

《明史》记载,崇祯十一年夏,史可法“以平贼逾期,戴罪立功”。

(扬州陷落后被屠城 史称扬州十日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形势还不是最恶劣时尚且如此,弘光朝一片乱局之中,他这个书生更加进退失据,毫无办法。督师一事,本就是负气而出。

在我看来,南明很多重要人物,如史可法、何腾蛟……乃是历史给他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他们的才能与操守,在太平盛世或许能做个好官,有利于百姓,但在波谲云诡、错综复杂之中,他们真的吃不开呀。

但他们最终又能视死如归,以身殉国,在重视道德的中华文化里,注定有他们的一席之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并不会有损于他们的高大,一味为尊者讳,才是对他们最大的不尊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