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才子沈德符费尽辛苦才拿到《金瓶梅》,兴奋之后却担心不已!
《金瓶梅》被列明代四大奇书之首。另三部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我想,很多朋友都跟我一样,对后三部的情节与人物耳熟能详,但于《金瓶梅》,则是只知其主人公西门庆、潘金莲、瓶儿……对具体内容想象多于实见。大学时,从图书馆抱回三大本,名为洁本。在宿舍放了三个月,看着里面那些口口口口以及此处省略多少多少字的说明,对这部不完整的书,实在看不下去。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还是四百年后的情形。那么,在明朝万历年间,又是怎样的情形呢?当时的读书人,对这本书,又是怎样的心态呢?我们不妨随着生于万历六年(1578)的才子沈德符的思绪来一探究竟。按现在研究者们的说法,《金瓶梅》成书于明朝隆庆、万历年间。传抄之时,很少有人见到真本。当时知识界的领袖之一袁宏道在其著作里说《金瓶梅》是《水浒传》的外典。什么是外典呢?即与现在同人小说类似,从某本书中抽出人物另写故事,《金瓶梅》就是抽出武松、武大郎等人来写的。沈德符于《万历野获编》中说,自己“恨未得见”。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个恨字,把此书名声在外而就算是有名的知识分子也难以见到写得淋漓尽致。万历三十四年(1606),二十八岁的沈德符的北京遇到袁宏道,迫不及待地问他看过全本吗?袁宏道告诉他,我也只看了数卷,“甚奇快”。如今只有麻城刘承禧家有全本,是从其妻家抄录来的。刘承禧是万历八年的武状元,其妻徐氏是嘉靖朝大学士徐阶的曾孙女。可见,徐阶家里,是有过《金瓶梅》的。由此也说明,这部奇书,在当时主要是高官在传阅。像沈德符这样,好像还不够格看。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又过了三年,他终于找到机会,抄得此书。朋友们可以想象一下,梦里念过无数遍的《金瓶梅》,终于被他沈德符看到了,该是何等快意激爽啊!而他朋友冯犹龙“见之惊喜”,与另一个朋友马仲良一起,劝他将这书印出来,肯定会上畅销榜。白花花的银子啊,“可以疗饥”。看来当时沈德符有点穷!但他人穷志不短,义正辞严地说,“一刻则家传户到,坏人心术,他日阎罗究诘始祸,何辞置对?吾岂以刀锥博泥犁哉!”哟,你看就不会坏心术,人家看就会?太瞧不起别人的定力了吧?结果,他不刻,有人刻,不久该书便已传遍吴中大地。当然,我们知道,名声一大乱子多,《金瓶梅》后来被禁几百年。由是看来,虽然身在民间,沈德符的脑子跟皇帝们,倒是想到了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