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被掩盖的荒野谋杀案(上) | 马上读书
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而著称,如《梦的解析》(1899)。不过我更欣赏他后期的著作,尤其是当他从个体心理分析转向群体心理分析后,例如《图腾与禁忌》(1913),《一个幻觉的未来》(1927)和《文明及其不满》(1930)。1938年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弗洛伊德不得不背井离乡逃往英国,在战乱中完成了其最后著作《摩西与一神教》(1939)。
《摩西与一神教》的成书过程因受到战乱的影响,几篇文章之间断断续续,内容稍显混乱,不过主线基本明确。书的灵感来自于一个怀疑,“作为犹太人民族领袖的摩西,可能是埃及人”,以及由此疑问而推演出来的一桩荒野谋杀案,最后弗洛伊德基于群体心理分析而做出解释。
文 | 代洲
1. 《出埃及记》里的摩西
圣经旧约《创世纪》结尾提到雅各(以色列人祖先)的儿子约瑟因其天赋异禀而被哥哥们嫉妒,后来被他们卖到埃及为奴。不过约瑟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翻身而成为埃及皇室首要顾问。后来雅各家乡闹饥荒,约瑟的哥哥们来埃及买粮食而与约瑟重逢,终于一家团聚,之后雅各一族全部迁居到埃及,此为《出埃及记》前的历史背景。
雅各全家迁居到埃及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以色列族群人丁兴旺。这引起了埃及本土势力的忌惮和不满,埃及法老对以色列人政策逐渐严厉,施以繁重的劳役,甚至下令“以色列人所生的男孩,都要扔到河里”。但一对以色列人夫妇生下摩西后,违命藏了下来,直到三个月后实在藏不住,才将摩西放进蒲草箱,并把箱子搁在河边的芦苇丛中。箱子恰巧被路过的埃及公主发现,于是摩西被带回宫里当作公主的儿子抚养。成年后的摩西某天看见一个埃及人打他的以色列兄弟,命悬一线之间,他选择“不肯成为法老女儿的儿子,宁愿选择与上帝的子民同受虐待”,杀死了那个埃及人,重新成为以色列人。
此后摩西不得不出逃埃及,直到被米甸祭司收留而为他的女婿。某天摩西放羊时,耶和华的天使显现,指示摩西“把我的子民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摩西回到埃及面见法老,要求他释放上帝的子民,但遭到拒绝。上帝在埃及降下十场灾难,法老不得不容许以色列人离去。不久法老后悔,派人去追以色列人,摩西以手杖分开红海,以色列人安然渡过后海水恢复,淹死了埃及追兵。不过摩西并没有带领以色列人直接去往应许之地——迦南,而是逗留在荒野中长达四十年。
以色列人渐渐对荒野生活的艰难抱怨不已,但摩西借助上帝显示神迹,安抚了众人的不满。在西奈山上,摩西代表以色列人与上帝立约,刻在两块石板上即为摩西十诫。但此时山下的百姓却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铸造并崇拜偶像。崇拜偶像这一行为触犯了十诫,摩西愤而砸毁那两块刻有立约的石板,惩治胆敢触犯禁忌之人。之后,上帝命摩西再次制作新的石板,完成后放进约柜内,《出埃及记》至此基本结束。
摩西最后的命运,摩西五经之一的《申命记》如此写道,四十年后正当摩西准备和族人一起进入应许之地时,上帝却告知他没有踏入应许之地的资格,“我所赐给以色列人的地,你可以远远地观看,却不得进去”,“你必死在你所登的山上,归你列祖去”,最后死在摩押尼波山。
至于以色列人,旧约圣经写道,在荒野中逗留了四十年后翻过西奈山,由约书亚带领征战迦南,与周边部族征战不休。两百多年后,公元前11世纪末,犹太国王大卫终于建立以色列联合王国,定都耶路撒冷。其子所罗门继承王位在耶路撒冷城建造圣殿,但死后国家一分为二,北方为以色列国,南方为犹大国。此后犹太人历史见诸史书,以色列国在公元前722年被亚述人攻陷,而犹大国靠黄金贿赂才保住国家,但公元前597年和586年犹大王国两次被巴比伦王国征服,大批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直至公元前538年波斯灭亡巴比伦王国之后,犹太人才被获准返回耶路撒冷,之后犹太人痛定思痛,重新编纂《摩西五经》,分别为《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
2. 摩西犹太人身份的疑点
后世研究表明,《出埃及记》的历史时间基本处于公元前14-13世纪,此时埃及正处于埃及第十八王朝(约1575 BC-1308 BC)和第十九王朝(约1308 BC- 1200 BC)时期。既然历史时期基本确定,那么弗洛伊德针对《出埃及记》中的摩西身份展开了疑点分析。
1)埃及公主给摩西取的名字——摩西,其希伯来文(犹太人使用的文字)为‘Mosche’,取意“我从河水中救起了他”。此处存在疑点,埃及公主怎么会使用希伯来文,按理说应该使用当时埃及通用的中埃及语;另外在中埃及语里‘Moses’,‘Mose’常用作“孩子”之意,例如‘Amon-Mose’即为阿蒙之子,因此摩西有可能是埃及人,至于希伯来文中“摩西”意为“我从河水中救起了他”,可能是后世附会的。
2)摩西的成长模式与主流神话模式相违背。弗洛伊德和助手一起查阅了大量古代神话,分析出一个主流神话模式:英雄出身高贵家庭,但因为父亲受到警告或梦到儿子将来会威胁自己王位,遂将还是婴儿的英雄抛弃荒野。英雄后被野兽或者穷人培养成人,经过一番冒险后,向父亲报复从而赢得荣誉,其典型代表为俄狄浦斯。而摩西的成长模式恰恰相反,他出身在当时埃及社会低贱的以色列家庭,反而被高贵家庭所收养,身份倒置。因此,弗洛伊德怀疑后世的犹太人为了避免承认摩西为埃及人而采取神话模式中不常见的“拔高身份”做法。
3)犹太民族的割礼习俗,在公元前14-13世纪的埃及已经流传了很长时间。而东地中海其他居民,根据“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的记载,并未追随这一习俗。假如摩西是犹太人,带领犹太人离开奴役自己民族的埃及,为何要强迫他们接受此埃及习俗,难不成要提醒自己时时不忘当年的屈辱?
4)摩西接受耶和华指派的“带领犹太人走出埃及”的命令时,曾以自己口吃为由而拒绝,“主啊,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我本是拙口笨舌的”。口吃这一点,可能表明身为埃及人的摩西在没有翻译帮助时无法同以色列人进行语言交流。
3. 古埃及的宗教改革
在详细描述这些对摩西犹太人身份质疑的同时,弗洛伊德引用《出埃及记》历史时间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介绍当时埃及国内的宗教改革运动。
公元前14世纪的埃及第十八王朝成为历史上最强大的埃及帝国,北方占据了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南方占领了努比亚,如何持续占据这些新国土成为法老必须解决的问题。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约1379 BC-1362 BC在位)登基后认为必须在埃及的新国界中树立起唯一的无限的权威,类似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的政策目标。而以往的埃及实行多神教,万物皆有神灵,不符合维持帝国统治的需要,于是推行宗教改革,试图统一崇拜一个唯一的,全能的,无法接近的神。此时埃及北部祭祀的名为“阿顿 ”(Aton)的太阳神被选中,阿蒙霍特普四世狂热歌颂崇拜阿顿神,将自己改名为“埃赫纳顿” (Ikhnaton)(意为阿顿光辉的灵魂),并在埃及北部建设新首都,取名埃赫塔顿(意为阿顿的视线)。同时怀着宗教敌意,拒绝死神奥西里斯(古埃及宗教中的九柱神之一,冥界之王),拒绝谈论阴间的任何事物,这一点与犹太教禁止讨论阴间类似。
这一宗教改革基本上宣判了埃及传统宗教的死刑,好在阿蒙霍特普四世在位只有17年,公元前1362年去世后埃及帝国陷入混乱局面,外国领地相继沦陷。直至公元前1319年王朝末代法老哈伦海布恢复稳定,以孟斐斯重建首都,但摧毁了阿顿神一神教,恢复了阿蒙神为主的多神教,一神教的痕迹便被抹除。之后接位的拉美西斯一世建立了第十九王朝,其孙子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时期(约1279 BC- 1213 BC)成为古埃及最后的强盛时代。拉美西斯二世基本上被认为是《出埃及记》中的那位法老,电影《法老与众神》(2014)亦如此设定。
弗洛伊德考察犹太人的迁徙历史,发现证据显示犹太人在埃及第十八王朝时期定居于埃及地区。那么阿蒙霍特普四世的宗教改革目标是建立一神教,同样身为一神教的犹太教与之是否存在关联?
4. 假如摩西是埃及人
上述关于摩西犹太人身份的质疑和埃及宗教改革历史的回顾,促使弗洛伊德大胆假设摩西是埃及人,基于此而重新推演《出埃及记》中的故事。
假设摩西是埃及人,甚至是埃及王室成员,少年时期与法老关系密切,成为新宗教——一神教的自觉追随者。待到摩西成年时,埃及国内局势动荡,直到法老哈伦海布恢复稳定。摩西原本希望新法老继续支持一神教,却发现他意欲推翻一神教而重建阿蒙神教。摩西的希望和憧憬都化为泡影,“埃及已不再是留恋之地,他孕育了一个计划:建立新帝国,寻找新臣民,将一神教传给他们”。
此时的摩西可能已经担任了祭司或者边境省总督职位,他选中了迁徙到埃及的外来户——以色列人。这也解释了为何“一个神突然选定一个民族,让他们作为他的人民,使自己成为上帝”,毕竟在大多民族神话中,一般是人民接受神。此时,摩西如同上帝一般选中了以色列人作为自己的子民,即“上帝选民”。另外易怒的上帝也可能是以色列人对摩西的记忆,摩西“义愤填膺地杀掉了虐待犹太劳工的野蛮监工”,“手下变节时,在西奈山打碎了为他摆好的桌子”,这些暴怒的摩西形象有着酷虐的上帝影子。
摩西选定以色列人族群后,趁埃及国内局势尚未完全稳定下来之前,带领他们出走埃及。并在荒野之中将一神教传给他们,通过展示各种神迹,笼络以色列人对耶和华的忠诚之心,打击对耶和华不忠之人,试图建立一神教的宗教净土。
问题是,为何摩西带领下的以色列人在西奈荒野中逗留了四十年?《摩西五经》中《民数记》给出的解释是,以色列人发现迦南之地虽然肥沃美好,但惧怕迦南人的雄厚武力,主张选出一位新领袖,带领他们返回埃及,免于死在迦南人的刀下。就在他们准备用石头打死摩西时,耶和华亲自干预此事,摩西免于一死。之后摩西恳求耶和华为了他自己的圣名和声誉不要灭绝以色列国,耶和华答应了摩西的请求,但提出了一个条件:“以色列人必须在旷野流浪,直至所有第一次清点人数时20岁以上的人全部死掉为止,他们的儿女才可进入迦南”。四十年后再次清点人数时,除了迦勒和约书亚之外,没有一个是第一次清点人数时剩下的人。
这个解释看似合理,但仍然有些牵强,难道第一代走出埃及的以色列人四十年后就全部死绝?另外,在旅途的终点即将到达之际,为何摩西却被告知没有进入应许之地的资格?《民数记》对此的解释是,摩西在米利巴击打磐石流出水来时没有归荣耀给上帝,结果失去了进入应许之地的特权。这一错误难道就罪无可赦吗?
在西奈荒野中的四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摩西为何不被允许进入应许之地?弗洛伊德试图寻找更合理的解释。
本文作者为英国华威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