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谷歌齐推广:2018年会成为“AR之年”?

在火热了数年之后,VR的商业化进程现在似乎已经遇到了瓶颈——特别是对于手机厂商来说,“VR盒子”糟糕的体验和高品质VR对于手机屏幕和性能的超高需求令消费者们兴趣缺缺。或许正是对VR的“钱途”感到不满,业界巨头们现在将目光转向了新方向——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或称扩增实境)。

就在春节假期刚刚结束的这两天,苹果和谷歌两大业界巨头先后更新了自家的AR开发工具。其中苹果的ARkit 1.5版加入了更精确灵活的表面识别,还引入了大量游戏之外的商业应用场景;而谷歌也在前几日正式发布旗下ARCore开发软件的1.0正式版,甚至正在准备将其“推广到1亿台设备”的企划。不难看出,两大巨头对于2018年的AR布局都相当重视,那么问题就来了,和“凉了凉了”的VR相比,AR的优势和“钱途”到底在哪呢?

  • 便宜,这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是一位热衷于在Steam平台上体验顶级VR大作的玩家,应该明白搭建一套高品质VR平台所需的成本有多高:首先你需要一台至少是业界次旗舰水准的台式机或是旗舰水准的游戏笔记本,其次还要购买一套HTC或Facebook出品的VR头戴显示器(HMD)——这些加起来的花费至少不会低于一万五千元。而且你还得有一套客厅(或书房、影音室)足够大的房子来支持VR游戏中的动作捕捉特性……

相比之下,目前的AR平台虽然也对性能有很高的要求,但那是指的高性能手机而非PC——即便是最昂贵的iPhone X,其价格也比顶级的台式显卡要便宜得多,更不用说iPhone8和谷歌Pixel、三星S8。购买一部旗舰手机的花费远小于购置一套旗舰的PC娱乐系统,而它却足以支撑起最新的AR平台体验。

当然,有人可能会提出,廉价的手机也可以搭配VR盒子,组成效果较差但便宜的VR体验平台——但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春节期间的“扫五福”?其实那正是AR商用化的一个范例,而它所需的,仅仅是最初级的一个带有摄像功能的智能手机即可。

  • 舒适便捷,易于商用化

既然说到了“扫五福”,我们就不能不提一下AR与VR在使用体验上的差异。众所周知,VR因为需要将用户“扔”进虚拟的感官世界,就必须要遮断使用者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能力。不管是佩戴头显也好、使用专门的身体追踪器也好、还是戴上具备环绕特性的耳机也罢——VR使用者对真实外界的感知能力都被完全剥夺了。而这种潜在的安全隐患就意味着VR的使用场所被大大限制了,同时,长时间佩戴沉重的VR头显也并不舒适。

相比之下,AR不需要构造虚拟世界,它所做的是将虚拟的物体“投射”到现实世界中来——扫五福的时候,大家在手机屏幕上不仅看到了扫出来的结果,还能看到摄像头所捕捉的现实画面。而其他运用AR技术的软件在这方面做得还更加明显——比如说在AR地图中,用户通过手机屏幕,不仅看到了地图列举的周边美食和优惠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够直接看到手机摄像头捕捉的实时街景。显然,仅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AR的安全性要远胜于VR。

在本次苹果更新的ARkit1.5版本中,还专门提到了AR应用的“舒适度”和商业运用问题。前者是指尽量不要让用户长时间举着手机,而后者则举出了数个很有商业价值的运用例子,比如活用ARkit的垂直表面检测功能,在电影海报、博物馆画像上叠加AR的动态演示和交互效果、在家居演示场景中直接叠加装饰效果和家具电器摆放的预览等——事实上,比起单纯的游戏,这样的应用场景显然更容易让一般用户接受,而这也是AR在商业化方面的巨大优势体现。

  • AR之“风”挂起来了?也不见得

由此可见,相比于VR,目前的AR技术的确有不少商业层面上的优势。但是从长远来看,真正的AR应该是类似谷歌眼镜那样的视觉辅助设备,而非现在这样必须要举起手机、打开摄像头的“扫一扫”……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当前的VR设备虽然笨重昂贵,但却更接近VR理念的极致;而AR尽管商机凸显,但当今的产品形态却还显得非常初级简陋,甚至可以说有点偏离正道。

照此看来,今年的AR之风,或许能够火上一阵子——但它是否真能促进AR生态、AR技术的发展,则还需要观望。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 推 荐 阅 读 」

魅蓝要出骁龙845旗舰了?高通却高兴不起来

2018年的MWC越来越近了,好戏一触即发。

这两天,广东人的这个习俗征服了所有上班族

今天,你收到老板的“利是红包”了吗?


关注我们,更多惊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