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聊处暑
闲人聊处暑
这两天疫情加暴雨,宅在家里看书倒是个不错的选择。翻开日历看了一下,今天中元节,明天处暑。对处暑这个含义把握的不准,学习吧。
元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据此,人们的解释是,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再看看汉典里的解释,止,隐退,如,处暑。既然是隐退,那为什么不用“出暑”呢?
处,还有处于某环境之中的意思。古人把从立秋到秋分之间称为“长夏”,所以“处暑”的第一个意思,就是还处于暑中,另一方面到了此时暑气也渐渐消减,所以“处暑”也表示,暑即将停止的意思。那种简单的说,处暑,即为“出暑”。这是不准确的。
研究了题目,那接着就欣赏有关古诗词吧。查了一下,直接以处暑作题目的的古诗词还真不多。读了几首,有些写得还是蛮好的。
元稹的《咏廿四节气·处暑》一开始就点明物候,“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处暑的第一候,就是“鹰祭鸟”,老鹰要大开杀戒捕猎小鸟了,这也许就是肃杀之秋的表现吧。那“白藏”指什么呢?白藏指秋天,秋于五色为白,序属归藏。《尸子·仁意》中有“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也喜欢他的颈联,“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暑气将消,禾黍将熟,一个丰收的秋季即将到来。这也切合处暑的物候,“三候禾乃登”。秋风过后,草虫悠闲地叫着。从这里看不出曹丕的“草虫鸣何悲”的哀叹,也看不出李频“秋尽草虫急”的浮躁,有的只是季节变幻的平淡。
苏泂的《长江二首》,虽然不是以处暑为题,但写的是处暑境况,“暑向风前退,秋从雨后来”,对得又工,表述的又形象。暑退的原因是风,秋来的标志是雨。白居易说过,“何以消烦暑”,“窗下有清风”,这不是风把暑吹走了么;人们也常说,一场秋雨一场凉,雨和秋就是孪生物。
乾隆皇帝的“天高云影淡,日远树阴长”不仅给人们展示了处暑时节的秋日景象,仔细品品,这里面是不是也有一定的哲理呢?他的“叶从人面落,爽自马头披”,很形象。黄叶从人们面前飘然而落,这就是秋的感觉;风吹马鬃飘起来,我们似乎看到了骑士的披风也在风中扬起,怎一个爽字了得!
合上书,站在阳台上,看着外面的雨幕,幻想着天气放晴,登南山,赏黄菊的清爽,吟成一阕《天仙子》。
天仙子·处暑
翠蔓苍藤怜尽暑,紫蕊红葩收晚暮。长空雁叫唤秋来,雨频顾。风未住。转色稻田金欲镀。
高柳无须吟别绪,摇落青华飘野渡。已听淡菊梦初醒,轻声语。移缓步。明日黄花香满路。
悠雲于上阳古城
2021/08/22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