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拉动(二)廉价的橙色

橙色  

我与总部的常助理沿着七分厂通往总厂的一段坡地边走边聊,常助理是总部负责装备的高工,认识有十多年了,这是一个言语不多,务实谦和的上级机关同事。不象上级机关某些干部目空一切、趾气高扬。

我一直坚信,“做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能没傲骨”的信条,所以当在指挥大帐相逢时,我没有主动与他打招呼。只是友好的点了一下头。

这条通向总厂的路有一千米的下坡,坡度5°。路的右手是联合拉动指挥部的大帐和通信、战勤、卫勤的保障营帐,左手是来自新疆、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六个总队救援队的宿营地。

常助理问:你觉得这次拉动,这些装备有问题吗?

我说:一支军队是通过统一服装来统一思想的,你看我们来了六支救援队,穿着八种不同式样的救援服,六种不同的救援靴,两种头盔,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不是一支完整的部队,更像一支游击队。

常助理说,关于服装的事,总部也在考虑统一的问题,只是现在标准很难确定。

我说,东汉时期的王充在著作《论衡》里有一句话叫: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多听一下基层的意见,对我们部队的发展有好处。

橙色,是我们救援服的主体颜色,在汶川大地震中,被媒体渲染成生命的希望,橙色是暖色调,多数情况下是用于装饰色调,当橙色成为主色调时,颜色太“跳”,让人视觉疲劳,让人心里烦躁,所以这种颜色用做服装面料时,多用于警告色。比如:夜间工作的环卫工的服装基本采用橙色。也是女式服装的点缀色。

中国消防救援服为什么选择了“橙色”是因为模仿日本,因为日本人的性格是“菊与刀”的结合,菊花就是橙色。菊是日本皇室的代表。

中国消防承担火灾之外的救援源于成都消防。

1998年3月15日,成都消防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向社会公开承诺“有灾必救”。当时这只是一个城市的个体行为,并未引起上层过多的关注,因为之前的“彰州110”曾在全国宣传的如火如荼。当时消防部队的执法权范围不大,并未引起社会过多的关注。1998年6、7月间,中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突遇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数十万的解放军士兵用人体筑成了生命之墙,那时候的橙色是战士身上救生衣的颜色,那时候的镜头中几乎没有消防救援人员的身影,因为那时候消防队的主要职责是灭火。也没有专门的救援服。

1999年9月21日,台湾南投县发生里氏7.6级大地震,中国政府通过红十字会向台湾表达派出地震救援队协助救援的意愿,但被拒绝了。因为当时中国哪有什么地震救援队,救援工作主要是解放军承担,台湾当然不会同意中国军人进入。这个问题很严重,中国的土地上发生灾害,中国人去不了,一群外国救援队在协助台湾救援。于是,“9.21”大地震后,成立国家地震救援队被提上了国务院的议事日程。据说,当年国家地震局曾有意向将国家地震救援队设在消防部队。但被当年的领导回绝了。回绝的主要原因是当年我们的人员力量和经费保障经常捉襟见肘,我们没有实力去完成救援任务。

之后,国家政策性的经费投入让总部领导意识到我们失去了一次发展壮大消防部队的机会。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在于国家决定做一件事时,可以调动大量的资金和人员,万人一杆枪去做好一件事。成立国家救援队的程序和速度异常的快,最终国家地震救援队设在了解放军某工兵团,随后大量的装备和去国外培训的机会随之而来。于是我们各省市消防部队开始积极与地震局联系组建各省地震救援队。当年各大军区、武警总队与消防总队都在争取承担地震救援任务,最终消防部队由于大量的救援装备和救援经验作支撑从而承担了省级地震救援队的任务,但还是有个别省工作不到位让武警部队抢走了地震救援队的战旗。

大概在2000年左右,总部在成都召开“成都会议”,推广成都经验,正式向社会承诺中国消防部队“有警必出、有灾必救、有险必抢、热情服务”16字原则。

几乎在同一时期,中国消防与日本消防有一个技术合作,在北京大兴的消防培训基地由日本教官培训绳索救援技术。那年,我参加为期三个月的救援技术培训。我们穿着迷彩服,日本教官穿的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橙色救援服,但与现在我们的救援服不同的是,日本的救援服没有什么装饰用的口袋,也没有黄白相间的反光带,只是在肘、肩、膝等可能负重和摩擦的地方多扎了很厚的耐磨层。但,现在我们的救援服上反而没有了这些关键的设计,也许后来的商业竞争,厂家为了省布料取消了。当时随救援服配套的还有白色的头盔、棕色的牛皮腰带和黑帆布的软底救援鞋。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国消防部队上万名救援队员进入灾区拯救生命。那时候,中国消防有了十年的各类救灾经验,也有了大量的破拆、顶撑、起重工具,这十年,中国消防队员中的精英也多次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外国培训机构进行相关的地震救援培训,理论和经验都远远的超过其它部队,汶川地震其实是让中国老百姓认识消防部队实力的一次机会,各级媒体聚焦一线的消防队员,汶川大震让消防救援工作发挥到了极致。

汶川地震,电视上出现过温总理调动空军部队时无奈的一句话“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随后,总理摔了电话,忧郁的看着前方。当时调动军队的被动与消防部队的主动成为反差。这让消防部队在这场大救灾中有了一次充足的展示。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大地震,总部调动了在汶川地震中有丰富救援经验的内陆几个总队赴玉树救援,今天我们不得不反思,玉树地震调动上的失误,当时我们只考虑了调动经验丰富的部队参与救援,但没有过多考虑高原救援所带来的生理反应,这与作战意志无关。按向民的说法玉树地震是:一方有难,八方捣蛋。我们只在电视上看到沿海的消防队员携带先进的救援工具和搜救犬雄纠纠、气昂昂的登机奔赴玉树,但没有看到到达玉树后沿海部队不适应高原反应而灰溜溜、病殃殃的离开。当时向民负责联络工作,第一天找他联络的各总队指挥员都很急切的要求受领任务,而第二天,找他联络的个别总队指挥员都是急切要求离开玉树,因为很多来自海边的消防队员不适应高原反应而躺倒了。甚至连搜救犬都趴在地上大喘气。气候反差和高原反应让海边的消防队员多人感冒。而在高原一旦感冒是一件危及生命的事。

当时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最多的还是橙色救援服和军队的迷彩服,但有的救援服后印着某某军区的标识。解放军调动了高原部队增援玉树,大量的救援物资和救援车队堵塞了通往玉树的公路,很多增援的消防部队在途中接到命令撤离了。灾区古结镇,常住人口2.3万,进入灾区的救援人员超过了这个数字。

关于对玉树地震的看法,我与来自北京的指挥官谈过,这个高级同事讽刺我,溜缝都沾不上边,我说,我溜的是基础的缝,你溜的是天花板的缝,我们永远都不会在一条线上。

2010年8月7日,甘肃省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从媒体到网络,消防部队的身影更少了,网上有一段关于舟曲救灾的新闻报道:“在舟曲县城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身着绿军装的救援人员。在发生泥石流的排洪沟及两边的受损房屋里,记者看到许多解放军正在抢救和寻找失踪人员。许多千里驰援的警察来不及休息,就投入到救灾抢险的行列当中。从甘肃武威连夜赶来的解放军某旅政委许家明带领着1100名官兵8日中午就赶到了舟曲,而他们7日晚上刚刚从青海玉树抗震救灾返回驻地。”在这段记录里,没有出现橙色的消防队员身影。

消防部队的形象的树立很大方面来自消防自身对宣传工作的重视,CCTV新闻关于消防的内容基本标注“消防供稿”,原因是我们在出动时,首车上就配有摄像机。最初配摄像机是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法律纠纷。现在则是及时宣传,甚至有些地方已走向一个极端,宣传比救援更重要。每年自上而下要求要上国家电视台多少稿、省电视台多少稿,对上驻地电视台和媒体反而没有要求,本末倒置让我们的宣传追求“高、大、上”,削弱了消防宣传真正的内涵。

如果我们在今后可能发生的重特大灾害的抢险救援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我们一定要坚持走专业化道路,在大救灾中消防队员应该承担“刀尖”的作用而不是“尖刀”的作用。因为我们从人力上与解放军部队无法相比,从大型工程机械上与武警工程部队也无法相比。

从严格的意义上,我们还不具备完整的救灾体系,在各类救灾中消防部队只能是从属的地位,即使是真正面对救灾,消防的重要性也次于民政、军队、武警、公安、交通,甚至在各类应急会议的座次排序上也不在第一排。“夜郎自大”的作法让我们这支部队成了万金油,哪里需要哪里抹,抹的太多,反而让舆论指责不专业。职业化甚至成为了近两年“涉消”舆论的主题。汶川地震救灾的辉煌正在离我们而去。两千年前的汉代,消防工作就是主“水、火、盗、擒”的治安业务的一部分,目前,我们依旧是公安业务的一部分,摆正位置,做强自已,少管闲事是我们工作的关键所在。

专业化,就应该从我们的救援服装开始。而橙色在中国某地方言中是骂人“傻瓜”的意思。橙色是暖色调,是一种喜庆的颜色,是一种富贵色。在橙色中稍加入一点黑色,则成为一种烧焦的色泽,做为救援服稍与现场的灰色和黑色相遇,就会让人感觉特别脏,也不易清洗。从心理感觉上来说,当高楼的轻生者看到橙色时会让他们感觉更加躁动。

近两年,我们已放弃了使用日式的螺旋救援绳,不是这种绳索不适合中国,而是中国在仿制过程中质量不过关,发生过消防员坠楼牺牲的事件。目前我们广泛使用的是欧洲标准的登山装具和绳索,救援靴也放弃了日式帆布鞋,开始大始使用欧洲标准的防穿刺重型救援靴,而那种日式的救援用白色头盔也越来越少,开始使用美式的救援头盔,现在依旧在使用的是被“改良”过的橙色救援服,这种服装还会穿多久?

与橙色反差最大的颜色是蓝色,所以现在日本的救援服改成了蓝橙相配的双色,世界通用的救援服基本是蓝色连体服装,警察和救护车的灯一般是蓝色的,多数国家的警察服装也是蓝色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蓝色有着勇气、冷静、理智、忧郁、永不言弃的含义。我们的帽徽由三种颜色组成:金色、红色、蓝色。金色代表了辉煌、红色代表了活力、蓝色就代表了勇气。

2014年,我带队参加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26国消防消防救援技术比武,除了中国是这种刺眼的橙色,其它国家的队员都是蓝色系的连体救援服,感觉很精神,服装上除了与服装一体的标识外没有多余的装饰。这种服装的设计很科学,因为消防人员是进入灾害现场的,服装上的肩带、口袋、下摆、鞋带在登高或下滑过程中极有可能被废墟里物体牵挂住。有些时候生与死的距离可能只有一步,所以救援服的科学设计,不只是美观实用,更应该体现在安全快捷上。我们现在穿的救援服是各地消防总队招标中报价最价的供货商的产品,价格没有大商场的T恤贵,所以生产厂家不同,外观各异。

当年,日本教官穿的那种救援服是一种防静电不吸水的服装面料,面料里有很细的金属线。而我们仿制的救援服就是一种染成橙色的普通棉布料,仿制也只仿了一个外观和颜色而已。这可能是发展中国家的通病。这世界如果有“物美价廉”的东西,那只能是妈妈做的晚餐。一分价钱一分货,在消防员个人防护用品上,我们宁可多花钱,也不能图便宜,因为生命不是可以用价格衡量的。

当年在哈萨克斯坦的赛场,很多科目设置本身就有危险性。我曾给我的救援队员说,你在别人眼里,就是一粒沙,一棵草,微不足道,但你在家是父母的天,是妻、子的顶梁柱,我们的部队不需要你当什么英雄,我对你们的要求是平安出去,平安回来,所以每次出征前,戴好你的装具,系紧你的鞋带,扎紧你的腰带,拉紧你的盔带,只有防护用具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才会有效的保护你的安全,不要妄谈对组织负责,为国家争荣誉,先要真正的为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这才是为组织负责的态度。

虽然因服装防护不到位造成救援人员伤亡是小概率事件,但海恩法则告诉我们,事故就是由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件小事故苗头累计而成的。

我们所穿的廉价的橙色救援服能在关键时刻为我们救援人员的生命负责吗?

常助理说,你的意思,放弃橙色。我说,对,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当我和常助理沿着公路向上折返时,常助理开始出现轻微的高原反应,这种反应与体质无关,年龄无关,性别无关,只与常年生活地域的纬度和海拔有关。

常助理说,走,去我的营地,我想听听你对其他救援工具的看法。

有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关注,西部拉动(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