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理解人书俱老的含义吗?

在书法界有个誉美之词叫'人书俱老',由此很多写了几十年的资深书者也很受用这个褒奖。似乎只要熬到年头,手中自然就能盘出好字。

于是,有人临习或创作书法多年进步不大,甚至写了十几年二十年了还是稳定不变的老面孔,总觉得不得法,不得要领的主要原因还是年头不足,学艺不精的原因,所谓人书俱老嘛。回过头来仍然是埋头苦干。

其实孙过庭在说人书俱老的时候,前面还有一句叫'通会之际”,而通会是要经历过程的,这个过程既是佳酒的纯釀,是真金的焠炼过程。这里不妨说三点。

第一,大多书者在反复摹写一种体式的字帖,久而久之会囿于僵滞呆板的锁套,虽具备了默默耕耘,埋头吃苦的精神,但收效甚微,很难进步。这里提倡涉足多种书体的临习,因为只追求一种独门技法,是不足以完善整体水准的,可以同时兼顾其他体式,比如写楷的可以同时写行,写行的练练草等不一而论,可以达到融会贯通,灵动鲜活的目的,而且这个兼顾宜早不宜迟,即使功力欠佳亦可循序渐进的开展。

第二,要花时间去提高读帖的能力,这也是临帖人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读就是领悟和审视,要用心体味古人好的笔意,笔法,摒弃其不当或不规范的地方,因为碑帖中不是每一个字都是好的,要总结出规律性,反之,一味的埋头临写无异于重复错误,愈写愈呆。

第三,厚爱古人也要不薄今人,所谓“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要汲取当今书家继承中而发展的优秀营养,并运用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丰富自己的认知,提高自我的成熟速度,但切勿将指导老师的字做为自己不二的终生选择,否则一旦深入不得自拔。

写字时间的长短,与水平的高下不能成正比,方法不当人老亦未必书老。另外,这里的老也是一种精神的指向,既是技艺的成熟,也有德与行的操守。而当我们面对某些自誉修炼到家,走出传统,形成独到风格而呼天抢地,满视频耍宝的'大家'时,则不屑一顾矣。恰如郭德纲所言:你拿着痰桶当炒勺说是革新,谁敢吃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