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首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王鹏作品
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情
王鹏(宁夏)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很多时候,每当我唱完这首歌,凝眸静思时,我的脑海中都会出现这样一个场景:一轮明月当空照,下面是静谧的乡村田野。一切都沉睡在夜色中,只有那高高的谷垛威风的挺立着,像卫士一样守护着乡村的丰收。那样宁静安详的乡村夜景,虽然有时会听到谁家的狗叫声,看到夜行者的手电筒一明一暗;耳畔回响起打谷场上昼夜不停的机器轰鸣,记起人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但无论是动是静,或明或暗,都是乡村的本色。想到打谷场,就会想起爷爷。这个“扬场”的老把式,爷爷不但是“扬场”的老把式,赶车、犁田、套车、柳编,样样都是好手。队上的小辈人都叫他六爷,因为爷爷在家族中排行老六。每逢丰收季节,打谷场上堆满了谷垛,那里便是爷爷的舞台。麦粒或稻粒被脱粒机脱粒后,还掺杂着许多柴沫。要在风扇的帮助下,把这些柴沫吹走,得到干净的谷粒。这时候总会看到爷爷的身影。高高的月亮下面,挥着一柄木掀,身体一起一伏,像极了农人们虔诚的舞蹈。有时是夏日酷暑,衣服都湿透了,紧贴在身上,但人还是一丝不苟的动作。这样不知道要重复多少万次的动作,才得到干净的谷粒,这也是儿时映入我心灵底板上最深刻的印记。
爷爷鳏居了四十多年,二叔出生时,奶奶就去世了。家里留下了三个姑姑和我父亲,四个未成年的孩子和我二叔这个刚出生的嗷嗷待哺的婴儿。奶奶撒手人寰,家里的光景惨淡到连五毛钱都拿不出来。所有的烂摊子都扔给了爷爷,爷爷硬是和四个子女一起养大了我的二叔。之后大姑出嫁、二姑三姑、父亲上学上班。爷爷一个农民,一个字儿都不认识的老实巴交的农民。五个子女都是吃皇粮的国家干部,在那个物资奇缺的时代,是多么不容易啊。
从我记事起,爷爷就已经是年近古稀的老人,干瘦、精神好。爷爷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什么不良嗜好。记得天气好的时候爷爷会坐在院子里泡脚。脚后跟裂口子,手上青筋突出,这些都是他一辈子勤劳的佐证。小时候最怕听爷爷讲故事,爷爷讲的都是那过去的事情,张口就是:当年在马匪的手里,之后就是一长串祥林嫂似的话,早被因为不愿意听而跑开的我抛在了脑后。渐渐懂事之后,从旁人的口中也知道了一些爷爷当年的故事。我的太爷爷当年也是有地位有收入的人,后来他本人因为被人诬陷,惹上了官司。家道败落,马鸿逵的部队到处抓兵,爷爷是长子,就被抓去当兵,爷爷的故事里老是有翻单杠、蒙着眼睛拆枪、装枪的情节,我们当年就当评书故事来听。爷爷也不管我们爱听不爱听,有时会滔滔不绝的讲很久。当时当逃兵被抓回去,会被打得皮开肉绽甚至打死。因为家里有幼弟、小妹和寡母,作为长子的爷爷,一心想回家。逃跑不成,被毒打后,爷爷“哑巴”了。但残忍的马匪为了验证爷爷是不是在装哑巴。真的用烙铁去烙他,爷爷硬是被火红的烙铁烫伤了胸口都没哼一声。这才回了家。回家后继续隐姓埋名当哑巴,一直到解放后娶妻生子才开口讲话。
那些本族的长辈,每次讲起爷爷的传奇历史,无不啧啧称奇。爷爷能忍耐、顾全大局的好脾气全村皆知。别人都劝爷爷不要让子女上学,爷爷总是说:新社会好,我们是瞎汉不认字,要让娃娃们见个天。所以无论多难,五个子女都没有辍学,后来都当上了国家干部。作为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爷爷是成功的、荣耀的。
因为鳏居多年,爷爷的手很巧,会缝衣服、会织毛袜子,会烙馍馍,会编筐子,扎笤帚。每年中秋节或过年,农村人都有大号炉子,上下都有炭火,烤的金黄、足有十厘米厚的大月饼分量够足。那时候的我使个吃奶的劲才能举起那块象征着丰收喜悦的大月饼。因为在家中排行最小,也因为从小是爷爷一手带大的,我爷爷对我格外偏爱。印象中爷爷独居的那个屋,冬天炕上总是有一个炕桌。上面是火盆和火筷子,搭在火筷子上的不是茶缸子就是烤馍片。吃一口酥脆的烤馍片,喝一口黑黑的滚烫的老砖茶,一下子就暖和了。寒冷的冬天里,放了学,先进爷爷的屋。特殊的待遇,不是热茶馍片,就是姑妈们孝敬爷爷的奶粉或蛋糕。说良心话,当年姑妈孝敬爷爷的东西一大半都被我吃了。那些足够填补我儿时的空白和饥饿。每年冬天,我的脚上都会生冻疮,是爷爷用茄子杆熬水给我泡脚治冻疮。耳朵上的脓包发脓了,去了医院,医生说离血管太近,不敢动手术。是爷爷用土法子,给我治好的。两个大人按着我,爷爷使劲吸干净已经长熟了的脓包。怕挤不干净,又用嘴吸,直到把脓排干净。那个时候我大概不到十岁。因为这场“酷刑”还怨恨过爷爷。现在摸起耳边的脓包印记,总会心存感激,想起爷爷。
爷爷去世已经二十一年了,写在爷爷忌日之际,表达哀思的同时,也表达自己对朴实、忠厚、能干的中国农民优秀品质的赞扬。干净利落、老实忠厚了一辈子的爷爷,在乡村这个舞台上用汗水书写了自己的青春,用日复一日的平凡、坚韧、隐忍诠释了中国农民的骨气和脊梁。这个黄土高原上土生土长的汉子,经历了社会的动荡,时代的变迁,经历了奋斗,收获了成就。他是中国数百万农民的优秀代表,他们言语不多,朴实无华,没有响亮的誓言,没有华丽的舞台;有的只是耕牛变拖拉机,土坯房变砖瓦房、变楼房的发展和进步。虽然土坷垃没有变,但时代的车轮在前进,立在时代潮头的人们,用他们的人生经历、付出与奉献书写着人生的华章。
平凡中见伟大,老实的农民,也掌握着朴素的真理,那个真理就是:无论无论何时何地,守好本分,干啥的把啥干,犁田的把牛赶,只要功夫到了,心诚则灵。现在的我在自己的不惑之年后,才渐渐的明白了很多朴素的人生哲理。正如《菜根谭》中所说:嚼得菜根,百事可做。爷爷的一生即是这样,守着本分,日复一日的去付出,不问来路,不看过程,甘于清贫、认准目标,就像那个拉车的牛,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即可。时至今日,我终于明白了: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表达的不仅是竹的坚强和豪迈,更是一种正直、刚强、一种顽强不屈的生命力;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力以及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在黄河摇篮中成长的华夏儿女,我们需要传承的正是这种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需要发扬和继承的正是祖辈们这些平凡的智慧,这些是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精髓。
讲故事的爷爷已故去,爷爷讲的故事也已远去,但永远不会消失的是祖辈们的精神,这些中华民族的脊梁。那些渗透进黄河儿女血液里的“精、气、神”。
【作者简介】王鹏,女,笔名涓涓,教师,宁夏青铜峡市文联作家协会理事,在《古峡文学》《烛窗心影》《大河吟风》《行吟古峡》《银川晚报》发表散文、诗歌、小说近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