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漫话之《西康琐记》连载之七十三

“木雅”历史(六)

解放后,营官机场也排上了用场。不仅作了解放军的军营,还在这里建起了导航站。

1958年冬至1959年春,我在这里参加了民主改革的最后一役— “四反运动”。在一次“斗争大会”上,愤怒的群众,对当中在机场的修筑中,一个叫“邓朱”的地方小头目进行了批斗。当时,我作为工作队的一员正好在场,只听在一遍“阿米日嘎扎麦夺(打倒美帝国主义)!”“阿米邓朱扎麦夺(打倒美国邓朱)!”的口号声中,几个愤怒的群众就把这个高瘦高瘦的半蔫老头儿押上了千人斗争大会的会场,七斗八斗,直至大家吐尽“苦水”。原来,这个叫邓朱的半蔫老头儿,是修筑机场的具体负责人之一,施工中民工们饱受其欺压,对他十分痛恨。老百姓认为他作为负责修建机场,且直到解放他都是管理机场的地方官员之一,这就是在为美国人办事,便称他“阿米邓朱”,也就是美国人的邓朱。直到民主改革的“四反运动”中,还把这作为这个叫“阿米邓朱”的头儿的罪状,对其进行斗争。对这“次斗争大会”,我还为当年的《甘孜日报》写过一篇专题报道,对这个老头儿是的评述是:“恶霸地主阿米邓朱,担任过伪乡长、团总、伪西康省建设委员等反动职务,参加过国民党,组织过袍哥,还是美国人的狗腿子”这算是那个特殊时期的特殊“事件”,重提它正是为了尽快忘却它。

对营官寨,最让人回味的还是在1956年至1957年开展互助合作,与与翻身群众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开动马拉收割机,架起新式步犁,推广先进生产技术的那些欢歌纵舞的日子。

1957年,康定县营官区瓦泽乡的营官农业生产合作社,已用上了马拉收割机。

星移斗转,时代变迁。如今这十里大坝,已成为当地群众聚会交流,赛马、演藏戏、跳锅庄的重要场所。举目眺望,绿野、蓝天、白云、骏马,高耸入云的贡嘎雪峰,波光粼粼的力丘河水,风情万种的藏族姑娘,骁勇剽悍的康巴汉子,好一幅雪域高原的风景画,真是无处不上镜头,难怪人们把这里视作摄影的天堂,它像块磁铁深深地将游人吸引。惜日争战之地,已别是一番景象!

话又说回来,对那些关注木雅历史的专家学者来说,着眼的还是“木雅甲布”“西吴王”。“木雅甲布”出现在宋代,木雅营官的官寨则在明末才有,两者相距五六百年,那“寨”和那“城”又怎能扯到一起。既然“营官寨”不是“木雅甲布城”,那“城”到底还有没有?若有,又在哪里?“木雅甲布城”虽无据可考,既找到了“西吴王宫”,那“木雅王宫”还是应该有的。

站在营官古寨的残垣之上,朝大雪山方向望去,眼前便是木雅粮仓之一的居里大坝,在那滚滚麦浪的尽头,就是呷巴乡。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呷巴有个叫“木雅杰”的村子,传说,当年“木雅卡拉洛柱”的首领,也就是“木雅王”就住在这里。从折多山下来,不过瓦泽桥,就在那座耀眼的白塔前把方向盘往左一打,拐上云九公路,顺力丘河下行,10多分钟就到了。你若对“木雅王宫”感兴趣,不妨到那里走走,也许还能看到点什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