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指出:唐人学杜只有一人得其神韵,此诗可见一斑
盛唐时的杜甫并不受时人重视,名气也远远不如李白。但到了中唐时,经过元稹的大声疾呼,杜诗的魅力才逐渐为人所知,晚唐时学杜遂成风气。
王安石曾经指出,唐朝人学习杜甫,只有一个人真正学到了他的神韵,这个人就是李商隐。从七律的成就来说,李商隐确实做到了仅次于杜甫。
公元851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征辟李商隐为节度使府书记、检校工部郎中。第二年春天,李商隐离开成都返回梓州,临行前他写了一首感情沉郁的七律。
《杜工部蜀中离席》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标题中的杜工部指的是杜甫,当年杜甫在成都时曾担任工部员外郎。可见,这首诗是向杜甫致敬,从外表到骨子里都颇有杜甫的气格。
首联的第一句是感慨,人生就是不断的相聚和分离,本没有必要过于伤感,隐含旷达之意。但在第二句“世路干戈”的时代背景下,又显得无比苍凉,起笔就大开大合。
颔联承接上句而来,写出当时的动荡局势。出使雪岭的使者尚未回归,派往松州的禁卫军也未回朝,十四个字形象概括国家外部局势,遣词造句极为精炼。
颈联又一下子拉回现实,坐中喝醉的频频向没喝醉的劝酒,江上的晴云杂着雨云,营造出一幅“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混沌画面,一语双关,五味杂陈。
尾联是借用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典故,成都虽然适合养老,但何尝不会消磨人的志气呢?同时也有希望得到重用的意思,不愿意蹉跎于美酒之间。
这首诗将时事之感融入酬答唱和之中,将抒情、叙事紧紧融合在一起,气势宏大,情韵深厚,结构富于变化,和杜甫晚年的七律非常相似,可见李商隐对杜甫的推崇和喜爱。
但是,作为一名大诗人,李商隐并不满足于模仿,还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其体情之入骨,用情之深挚,是他一以贯之的风格。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