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百年:钱凤沈充孤注一掷终至覆灭,司马绍获胜王氏不倒 2024-04-17 09:40:32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90篇沈充率领一万多人与王含汇合后,被王含所感染,也按兵不动。司马顾飏对他道:“现在开始起事,但天子已扼守住咽喉要地,锐气受挫,士气沮落,相持日久,必然招致失败。”并给出上中下三策。上策曰:攻破栅栏,开决河塘,借湖水淹灌京城,乘着水势动用水军发起进攻;中策曰:凭借大军刚刚到达的锐气,集中东、西两路军队的力量,诸路同时并进,我众敌寡,悬殊一倍以上,按情理必会摧毁敌军;下策曰:以召请钱凤议事为名,乘机将他斩首,归降朝廷,可以转祸为福。如果从造反的角度来说,顾飏的上策颇有可取之处,若从事后来论,则下策是最可行的。但沈充均不采用,顾飏知其必败,逃回吴郡。太宁二年(公元324年)七月十七,刘遐、苏峻率领的勤王之师一万余人抵达建康,司马绍在夜间亲自接见慰劳,各种赏赐一应俱全。寻阳太守周光听说王敦起兵后,率一千多人赶来,求见王敦,被王应以病重为名拒绝。周光退下后道:“我远道而来却见不到王敦,他大概已经死了吧!”急忙会见其兄长周抚,对他道:“王公已死,你何必和钱凤同作叛贼!”周抚不听。七月二十五夜,沈充和钱凤孤注一掷,从竹格渚渡过秦淮河攻打司马绍,护军将军应詹、建威将军赵胤等人抵抗失利,沈充和钱凤攻至宣阳门,拔除防御栅栏。情况危急之时,刘遐、苏峻从南塘侧面发起攻击,重创沈充、钱凤军队,渡河溺死的达三千多人,刘遐后来又在青溪战败沈充。第二天,听闻败讯的王含烧毁帷帐,连夜败逃,叛军大势已去。七月二十七,司马绍回到皇宫,命令庾亮督察苏峻等人追袭逃到吴兴的沈充,令温峤督察刘遐等人追击逃往江宁的王含、钱凤,又分别令各位将领追捕王敦死党。刘遐部下趁机大肆虏掠,温峤斥责道:“天道助顺,所以王含被剿灭,你怎么能乘机作乱呢!”刘遐惊惶恐惧,下拜谢罪。逃回姑孰后,王含和儿子王应商量对策,王含想要去荆州投奔王舒,王应则认为应该投奔江州的王彬。王含大为不解:“大将军(王敦)和王彬一向不合,你竟然想要去投奔他?找死吧!”王应解释道:“正因如此,我才要去投奔他。王彬在他人强盛的时候,敢于坚持不同立场,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现在我们遭难,必定会有恻隐之心。王舒循规蹈矩,哪能超出常规行事呢!”王含欺负王应年轻,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执意投奔王舒。果然,王舒听说他们到来后,将王含、王应父子沉入江中溺死。而王彬呢,听说王应要来,秘密准备小船等候。后来得知王应没来,王彬为此深感遗憾。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王应虽然年轻,却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一个行事刚正的人,内心并非无情,很可能是外冷内热;而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却很难有侠义之心,不要指望他做出非常之事。钱凤逃到阖庐洲,被周光抓获,周光先将他斩首,然后赴朝廷请求赎罪,司马绍既往不咎,让他继续抓捕乱党。沈充逃跑时迷路,误打误撞来到旧将吴儒家,吴儒诱使沈充进入墙中夹层,笑着对他道:“我可以被封为三千户侯了!”沈充道:“你如果顾及往日情义保全我,我家必定会从厚报答你。你如果为了私利杀我,我死以后,你的家族也将灭绝。”吴儒贪图富贵,杀死沈充,把首级传送到建康。沈充之子沈劲应当连坐受诛,同乡钱举把他藏匿起来,因此幸免。后来,沈劲终于灭绝了吴氏全族。周抚和邓岳一同逃亡,周光想帮助自己的兄长,只将邓岳抓获。周抚怒道:“我和邓岳一同逃亡,你为什么不先杀我!”恰巧邓岳到来,周抚出门远远地对他道:“你还不赶快离开!现在连亲骨肉都将加害,何况他人呢!”邓岳掉转船头而逃,与周抚共同隐匿于西阳蛮中。第二年,明帝下诏赦免王敦的门党,周抚、邓岳出来自首,得以免去一死,但被禁锢。原吴国内史张茂的妻子陆氏,倾其家财,率领张茂的部曲充当先锋,讨伐沈充,以报夫仇。沈充失败后,陆氏到朝廷上书,为张茂剖辩临敌不胜的罪责,司马绍下诏赠给张茂太仆的官衔。无论是吴儒之死,还是周抚、邓光之逃过一劫,抑或是张茂遗孀陆氏之所为,他们的字典里始终有个义字。诚然,于这乱世,于皇权和暴力之下,一个义字可能让你失去一些东西,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在千百年后,说起他们的义举,仍让人心中升起别样的情绪。也许,这就是中国人最独特的价值观吧。王含、钱凤、沈充等人相继伏诛,宣告王敦之乱彻底平息,司马绍度过了即位之初面临的最大危机。叛乱既平,接下来是论罪。这事儿看起来简单,却极为麻烦,因为牵涉到很多利益集团,一旦处理不好,将会留下莫大的隐患。首先是罪魁祸首王敦。王敦虽然死了,有关部门却没有放过他,将他的尸体拉出来,焚毁身上所穿衣服,摆成跪姿斩首,和沈充的首级一同悬挂在南街。郗鉴于心不忍,对司马绍道:“以往朝廷诛戮杨骏等人,都是先施加官方刑罚,然后听任私人殡葬。我认为王法诛戮表现公理,私人情义则体现私交,应该听任王敦的家属收葬,在道义上更为弘大。”最终,司马绍同意了郗鉴的建议,让王氏家人收殓了王敦。接下来是针对王氏宗族的,有关部门想趁机打压王氏,消除隐患,奏报称:“王敦的亲族王彬等人,都应当去职除名。”司马绍不同意,下诏道:“司徒王导大义灭亲,尚且将世代宽宥他与王敦的兄弟身份,何况王彬等都是王导的近亲呢!”全部不加查问。王导等人赌对了,王氏族人没有因为王敦而失去权势,或者说司马绍并没有能力将王氏连根拔起。 赞 (0) 相关推荐 王敦、苏峻之乱(2)生殖能力对于改朝换代的重大意义 渤海小吏 司马绍刚刚继位的时候,就已经盘算好要靠郗鉴为外援了,因此拜其为安西将军.兖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假节,镇合肥.(时明帝初即位,王敦专制,内外危逼,谋杖鉴为外援,由是拜安西将军.兖州刺史. ... 王敦、苏峻之乱(3)建康保卫战 温峤,字太真,太原温氏出品,司徒温羡之侄,司空刘琨外甥. 刘琨在并州混的时候,温峤是军事和参谋一肩挑的复合型人才.(琨迁大将军,峤为从事中郎.上党太守,加建威将军.督护前锋军事.将兵讨石勒,屡有战功. ... 激荡四百年:司马保不自量力终至覆灭,张寔意外被杀前凉成乐土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74篇 长安沦陷,司马业既死,长安以西还有两股势力尚未臣服汉国,分别是西平公张寔和南阳王司马保,前者盘踞姑臧,后者坐镇上邽.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立场摇摆 ... 激荡四百年:久攻不下沈攸之失先机,江陵失守末路自缢身亡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413篇 萧道成快刀斩乱麻平息袁粲时,沈攸之正在东下的路上,他派中兵参军孙同等五位将领率三万人担任前锋,司马刘攘兵等五位将领率两万人随即出发,又派中兵参 ... 激荡四百年:萧宝卷迷之自信终被宰,历时一年萧衍王业奠基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478篇 萧衍率军兵围建康宫城时,杨公则驻扎在领军府垒北楼,与南掖门正好相对.他曾登楼观战,城中遥望麾盖,用神锋弩射击,穿透胡床,左右都大惊失色,杨公则 ... 激荡四百年:祖逖历经波折终入谯城,司马睿惺惺作态继位为帝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68篇 祖逖在没有得到司马睿实质支持下,自行渡过长江,在淮阴召集了两千士卒,然后进至芦洲.随着兵力的增多,他看上了谯城,想要以谯城为根据地. 谯城的地理 ... 激荡四百年:萧道成霸气上位话事人,沈攸之不伏低决意起兵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410篇 升明元年(公元477年)七月初八早晨,萧道成全副武装,站在殿前庭院中槐树下,以王太后的命令召集尚书令袁粲.中书监褚渊.中书令刘秉入殿举行会议, ... 激荡四百年:萧道成双簧监视沈攸之,刘景素为自保暗藏异志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406篇 刘休范被平定后,朝廷上有四贵,地方上则以沈攸之的实力最为强大,双方的矛盾由此变得不可避免,尤其是萧道成,非常忌惮他. 元徽二年(公元474年) ... 激荡四百年:刘彧驾崩沈攸之生异志,王道隆阮佃夫继续掌权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402篇 泰豫元年(公元472年)正月初一,刘彧因久病未愈,改元泰豫. 正月初五,刘彧又让皇太子刘昱代替他在东宫接受朝贺,以及各地方的贡品及报告. 自知 ... 激荡四百年:沈攸之再攻彭城大败而归,萧道成趁机收揽人才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94篇 泰始三年(公元467年)四月,尉元上书北魏朝廷道:"彭城乃军事要地,如果不驻防重兵,储存粮草,就不能守住.如果军资丰富,即使刘彧出动 ... 激荡四百年:张兴世扼守钱溪断粮道,刘胡怯战叛军大势已去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89篇 准备妥当后,张兴世并没有第一时间前往钱溪,而是率两百艘小船先逆流而上然后又返回,一连数天,都是如此. 刘胡听说后,笑道:"我都不敢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