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努力帮孤独症孩子改变自我

努力帮孤独症孩子改变自我

——《做、看、听、说》(孤独症儿童社会性和沟通能力干预指南)读书感悟

王 丹

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

书就像是一粒种子,把它种在理想的土地上它就会生根、发芽。与其背着读书交流的包袝,不如静下心来打开包,细细品味其中的奥妙,感受其中的乐趣。怀着一颗淡定的心,我打开了《做、看、听、说》这本书,尽量静下心去品读。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一本书,正如教我们特校的孩子一样,要花更长的时间去体会,花更久的时间去感知。不知不觉间进特教已快一学期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特校的教学和普校最大的不同就是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摸索。

孤独症儿童也就是自闭症儿童,他们的社交和沟通能力都比较弱。《做、看、听、说》(孤独症儿童社会性和沟通能力干预指南)这本书介绍了许多提高社交互动、模仿、独自游戏、团队能力及社会性沟通的干预活动,把许多孤独症的行为特点用小场景来描述。书中还列举了一些有趣的干预活动以及能促进这些能力掌握的建议,描述了提升独自游戏能力、社会性游戏能力和集体活动能力的各项干预活动。指导我们理解孤独症儿童在认知、交流、社会性能力和刻板行为之间的相互关联,更好地帮孤独症孩子改变自我。

书中讲到4岁的内德不会说话,在玩耍的时候他会不时地观察和模仿成人及同伴的行动。当内德和同伴玩积木的时候,他能搭出塔来(具有“做”的能力),间歇地看看同伴,和他们分享玩具和空间(具有“看”的能力),但是他不会对他人的言语、非言语要求做出回应。在他们喊他名字、问他问题或者请他来一起玩的时候,他不理睬他们。我们班的张建宇也是这种状况,数学课时,他能分小棒(具有“做”的能力),间歇性地看看范晨浩,有时还能帮他拿出需要的物品(具有“看”的能力),但他不能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作出回应,单独叫他回答问题他也不理睬。 4岁的泰勒能说话,在玩耍的时候他会频繁地观察、模仿同伴。每次当他和同伴玩积木的时候,他能搭出一个结构(具有“做”的能力),也能参与同伴的搭建过程,能够分享、轮流和模仿(具有“看”的能力)。泰勒也能用非言语的方式回应同伴的要求,比如被邀请一起玩、要求拿一块积木、加入交谈的时候,他都能正常做出反应(具有“听”的能力)。但是,泰勒虽然能够加入和成人的言语互动,但是不能和同伴发起交谈,不能用言语回答同伴。正如我们班的王锦洁,数学课时,他按老师的要求分小棒(具有“做”的能力),也能看其他同学的分法并模仿他们(具有“看”的能力),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虽不能作出回应,但单独叫他回答问题他却能认真回答。(具有“听”的能力)。可是,王锦洁不能加入和同学的言语互动,也不能和同学发起交谈。

上述例子说明,孤独症儿童拥有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掌握程度”只限定在一个特定的社会场合下。因此,培养每个孤独症孩子更好地运用“做·看·听·说”的能力,是我们培智学校老师首要任务。在教育孤独症孩子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社会交往以及我们的课堂活动所需的各项能力,都能够归入到“做·看·听·说”这几个方面。我们首先要引导孩子学会“如何做”和 “该看谁”,然后是如何对他人做出回应(听),接着是如何发起沟通(说)。

其次,每个方面都有一个顺序层级结构。比如,在“看”的过程中,孩子首先要学会如何共享空间,然后是共享玩具,接着是学会轮流。在“听”的过程中中,孩子首先对他人的非言语手势做出回应,然后是非言语的沟通行为,最后是听懂语言信息。对于张建宇,要教会他如何正确按老师的指令完成任务(做);对于王锦洁的目标是能够让他学会和他人交谈(说)。

再次,实行计划时,如何选择社交同伴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孤独症孩子先是在与成人之间学会社会交往能力,然后泛化到同龄伙伴中。这个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成人更加能够理解孤独症儿童,更加能够适应他们的沟通方式,使互动行为更容易成功。为了让孤独症儿童在同龄伙伴之间成功完成社会交往。

书中的案例带给我不小的收获和不同的感受,但由于时间仓促,我只是大略地浏览了一遍,没能够进行深入思考。今后,我会继续研读这本书,让书中成功的经验来指导我的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更好地学生服务。当然,有些理论知识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细细琢磨、思考。我相信只要用心,就一定能进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