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月:《析经求真:陆修静与灵宝经关系新探》后记

文/王皓月

“宿世因缘,得遇道经。”每当有人询问我为何会走上《灵宝经》研究之路时,我常常这样回答。的确,回顾自己道教研究的历程,不免感叹各种机缘巧合促成了我今天的研究。

2006年,我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毕业,我当时虽然有意留学日本,但对于去哪个大学和专业还比较茫然。所以,我决定先通过语言学校申请签证,然后在日本参加大学院(研究生院)的考试。同年10月,我顺利拿到了签证,迎来了人生的转折。

到日本之后,虽然语言上没遇到什么障碍,但是面临如何选择专业方向的问题。在大学期间,我曾花费大量精力阅读人文社科书籍,对西方哲学思想兴趣较大,而在日本研究西方的理论似乎不是最佳选择,所以,我将方向初步确定为日本的中国研究。开始,我关注的是魏晋思想,特别是葛洪,我由此开始接触到日本道教学者的研究。为了解日本对道教的整体认识,我想先从日本学者撰写的道教史入手。

日本道教学者的特点是,对具体问题研究的非常深入,但整体历史叙述方面的专著并不多。当时除了洼德忠先生的《道教史》之外,就是小林正美先生的《中国的道教》。拿到《中国的道教》后,我反复读了几遍,从中受到了非常大的震动。因为,小林先生在这部书中展示了与传统道教史大相径庭的道教观,特别是从历史上儒、释、道三教的角度去看道教,让过去摇摆于历史学和宗教学之间的“道教”概念立刻清晰了起来;这是真正立足于中国文化特质的观点。我深受鼓舞,进而去图书馆借来小林先生的《六朝道教史研究》和《唐代的道教与天师道》仔细研读,小林先生对道教经典细致入微的分析和大胆新颖的见解让我十分钦佩。

我感到,小林先生的道教研究是一个新的体系,或者用后来小林先生自己的话说,这是一个新的范式。小林先生将众多线索有序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了具有高度统一性的道教史,纠正了很多之前模糊的、错误的认识。他对道教历史的认识是基于一种缜密、统一的学术方法论,并且是严格遵循正确解读文献的原则。虽然日本国内外也有学者对小林先生的观点进行了质疑,但是,多数质疑不过是断章取义,罕有人意识到小林先生所创立的道教研究新范式的整体价值所在。所以,我感觉,如果跟随小林先生的话,一定可以做出不一样的道教研究。

于是,我鼓起勇气拜见了小林先生,向他表达了自己希望在他门下从事道教研究的决心。小林先生态度十分和蔼,鼓励我好好准备入学考试,并建议我参加他给研究生上的课。就这样,我一边去早大听课,一边在家补习中国古代思想基础知识。

小林正美著作:《唐代的道教与天师道》

日本人在阅读汉文(中国文言文)之时采用训读的方法,即通过添加助词,调整汉文的语序,令其基本符合日语的语序,同时明确每个汉字的词性和意思。对于中国人来说,用训读方法读文言文似乎多此一举,我开始不免排斥。但随着逐渐掌握这种方法,我认识到这种方法对于准确解读文意是非常有效的,避免了似懂非懂的情况。这种方法对于缺乏古文环境的年轻一代而言尤为重要。

经过近一年的准备,我在2007年参加了入学考试,于2008年春正式入学早稻田大学文学研究科东洋哲学专业。现在回想起来,得知自己被早稻田大学录取的那天是我留学生涯中最激动的一天,甚至超过了博士论文通过的答辩的那一天。

正式入学之后,我开始更广泛地选课。日本此类文史专业的授课特点是,由老师指导学生轮流解读原始文献,以训读、翻译、注释的流程进行。老师会讲解一些理论和方法方面内容,但分配的时间比较有限,一切教学还是围绕材料,一节课通常仅讲数百字的文献。这种教学方式的好处是,培养了学生使用一手资料,从中发现问题的意识。所以,日本的老师不会认为亲自跟学生一起读文献的做法是浪费时间,而且注重纠正细节错误。

记得最初开始读的《三天内解经》《太上灵宝五符序》等都是小林先生比较熟悉的经典,他从中挖掘出了众多非常有价值的研究线索。所以,在重温这些经典的过程中,我慢慢掌握了对文献的理解力和判断力,同时对小林先生的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为,真正深入的研究不是简单介绍、归纳一下经典的内容,或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断章取义,而是将其置于历史文脉之中完整地理解其意义,找到字里行间中隐藏的历史事实。

小林先生在课上经常会详细介绍自己学说的来龙去脉,开始我以为是关照新来的学生,后来得知也并非完全是这样。小林先生是一位观点鲜明且自成体系的学者,其观点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所以,小林先生一直在不断验证其观点的正确性。针对有人认为,道教被称为什么并不重要,小林先生则从语义学的角度进行了思考。他在课上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人们把一个物体称为桌子或椅子,显然不是没有区别的,这体现了不同的人对这个物体不同的理解方式,即究竟是将其作为桌子使用还是作为椅子使用。同样,他认为使用道教的称呼,也是反映了关于对象的认识的变化,即从侧重于术的“道”转向了基于圣人和经典的“教”。

小林先生虽然是做中国古代思想的研究,但是其思维方式在很多方面是与西方哲学相通的,他的一些观点不是传统的中国思想研究方法所诞生的,所以长期难以被从事中国思想研究的学者所理解。我来到日本之前一直关注的是西方哲学,所以对语言哲学和逻辑学等有一定的领悟,因此对于小林先生的特别的想法几乎可以达到无障碍的理解。

2017年,作者在日本德岛县神山町

还有,小林先生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比较常见的文献,其精髓在于对文献的细致、系统的解读。同一个文献,不同的人获取的信息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都受制于其知识背景和分析逻辑。有一次,小林先生兴致比较高,提到了自己女儿小时候大腿疼,日本的医生看了X光片,认为可能是儿童骨癌,建议去美国治疗。小林先生马上跟大学请假,带着家人去美国找到了该领域的专家。美国医生看了片子,诊断出那不过是骨折。一般来说,大腿那个位置的骨折是非常罕见的,所以,开始就被误诊了。说到此处,小林先生露出了舒心的微笑,并再次强调解读材料能力的重要性。这个故事虽然小林先生仅仅说了一次,但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我从中感受到小林先生在严谨之外温情的一面。

精读文献是小林先生在教学中反复强调的一点,研究没有什么捷径,也不能靠异想天开,或者用花哨的理论和概念进行包装,更不要盲目追逐研究的潮流。现在,道教研究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思,那就是我们在受西方人类学者影响将目光转向田野调查之后,对道教经典的研究水平开始下滑,实际上道藏之内都还有很多尚待开拓的领域,我们面对摆在眼前的道藏经典却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如何从经典之中提炼出问题,而不是仅仅介绍其内容,或者将其作为自己主张的依据,是一个考验学者学术能力的重要标志。回过头来看,小林先生在当年的教诲,的确是有远见和深意的。

随着课上接触的天师道经典和灵宝经典越来越多,我的兴趣也从葛洪转向了《灵宝经》。小林先生给了我一个建议,让我好好研究一下陆修静,因为他是六朝道教史上的关键人物。当然,小林先生的建议是点到为止,置于具体如何研究则留给我慢慢思考。于是,我搜集了各种可能跟陆修静有关系的文献,也参阅了各位学者关于陆修静的研究。很快,我开始关注到陶弘景《真诰》之中关于陆修静敷述《真文赤书》《人鸟五符》的记载。以此为突破口,我写出了以《玄览人鸟山经图》研究为中心的硕士论文。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也挖掘出了一些有价值的专题研究,对博士论文也有了构想和信心。

太上人鸟山真形图

因为小林先生到2013年满70周岁退休,所以,我必须在此之前提交博士论文。从2008年入学到2013年毕业,正好是硕士两年、博士三年,所以,要完全按照课程进度,不可有丝毫延迟。众所周知,攻读日本文科博士学位是一场十分考验耐力的“马拉松”,仅仅博士阶段耗费五六年是很正常的,即便这样还是很多人拿不到学位而选择退学。对于作为外国人的我而言,完全用日语写一部高质量的博士论文自然是备感压力,只能排除一切杂念,专心写论文。那几年,基本上每天的时间安排就是,上午翻译小林先生著作,下午阅读整理资料,晚上创作论文。除了偶尔出差外地,基本天天如此,甚至过年不回国时也是这样。

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翻译小林先生的著作对于我学术水平的提高产生了重要作用。的确,留学期间翻译《中国的道教》《唐代的道教与天师道》《六朝佛教思想研究》《新范式道教史的构建》等四部小林先生的著作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但是,也正是在翻译的过程之中,我更深刻地领悟了小林先生的方法和风格,训练了自己的学术思维。

从硕士阶段开始,我的研究就是一以贯之的,都围绕陆修静、天师道和灵宝经这三个关键词展开。积累了几个具体问题的研究论文之后,我开始寻找这些论文之间的内在逻辑,构思博士论文的结构。最初,我试图以《灵宝经》的思想研究、科仪研究等方面进行组织,但最终发现,这样感觉内容很散,且形式陈旧,体现不出研究的特色。小林先生也认为,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不做改变就写不出达到他要求的博士论文。当时,距离提交博士论文期限只剩几个月,我赶紧找出了之前几篇“半成品”论文,重新在这些论文之间构建逻辑。最终,我发现,当时最重要的几篇论文都是围绕《真文赤书经》《人鸟五符》《玉京山步虚经》等三部经典展开的,那我何不干脆将博士论文依照这三部经典分为三编,然后每编之下收录相关的几篇文章呢?

经过一个夏天的奋笔疾书,我的博士论文有了全新的面貌,修改之后的论文虽然表面上每篇都是专题研究,但内容上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尽管分析的经典都被包括小林先生在内的前贤时彦多次讨论,但是,我还是紧紧抓住了陆修静通过改编《灵宝经》,将天师道的思想与《灵宝经》结合起来这个思路,挖掘出了之前没有被关注的问题。

可以说,整部论文的出发点是《真诰》中关于陆修静敷述《真文赤书》《人鸟五符》等经典的记载,论文也首次详细考证了陆修静改编《灵宝经》的过程、动机和手法,明确否定了我们今天见到的《灵宝经目》所载经典都为东晋末葛巢甫所造构的传统意见,同时打破了用灵宝派的概念去解说《灵宝经》的成书和传承的做法,将讨论的对象具体到了个人和历史上实际存在的道流。

可以说我的博士论文每一部分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也没有追求结构形式的完整而添加的“赘肉”。因为我一开始就有紧迫感,无论是论文进度、还是学会、期刊发表都比一般同学要早,所以最后博士论文完成装订之时,离截止日期居然还有一个月。在我交上论文享受解脱之感时,文学研究科的教务特意完整地看了一遍我的论文,甚至还帮我改正了一些错字。当然,他是没有这个义务和责任的,所以我非常意外和感动,连接受论文的行政人员都会仔细看论文,这不能不让人钦佩他们的严谨和认真。

经过小林正美、森由利亚、吉原浩人三位先生的审查,我于2012年12月提交的博士论文《〈灵宝经〉的研究——以陆修静与灵宝经的关系为中心》被判定达到了授予博士学位的水准。2013年3月25日,我正式从早稻田大学校长镰田熏先生手中接过了文学博士学位证书。这标志着我从2006年至2013年的漫长的留学生涯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我有幸成为继师兄酒井规史之后第二个从小林先生那里取得博士学位的学生。

本书就是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增添而成的。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第四编《〈诸天内音自然玉字〉研究》的内容是博士论文所没有的内容。

回国前,小林先生十分关心我的去向,当听到我表示想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先做两年博士后的想法时,他十分赞同。特别是,世界宗教研究所的王卡研究员以道教文献研究闻名,所以,小林先生认为这对我而言是最佳的选择。

两年的博士后期间,我继续对博士论文未触及的陆修静改编《灵宝经》的大历史背景进行了探讨,同时也在不断检验博士论文观点是否成立。2015年3月,我提交了博士后出站报告《东晋、南朝的天师道与〈灵宝经〉》,并在之后通过招聘的考试、面试,留在了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负责期刊《世界宗教文化》的编辑工作,同时继续进行道教研究。

有时我也会设想,如果没有去日本,如果没有遇见小林先生,如果我没有坚持下来,那我现在会是在干什么呢?我的学术之路虽然付出了一些努力,但是都幸运地得到了最好的安排,坚持道教研究是为什么呢?或许真是“宿世因缘、得遇道经”。

在日本六年半,我多数时间都住在东中野站前的一栋公寓。房间是十多平米的开间,因为朝南且楼层尚可,可以一览新宿摩天大楼,冬日放晴时更可远望富士山。我很享受这种宁静的繁华,除了一些师友、几节课,几乎在日本无所牵挂。孤寂烦闷之时,我通常是沿着神田川的小路走到新宿,用相机记录下东京的表情。神田川两岸樱花盛开、河面被花瓣染粉的季节,我的情绪也从刚来日本的兴奋变为离别渐进的忧伤,似乎也越来越能体会到日本文化中“物哀”的感觉。也许,这段六年半的异国求学经历也是我人生中的短暂而绚丽的花季吧。

2013年,作者在日本东京德国村

森山直太朗有一首《樱花》,结尾是“さくら,さくら,いざ舞い上がれ,永远にさんざめく光を浴びて。さらば友よ,またこの场所で会おう。さくら舞い散る道の上で”,我将之译成“今日樱飞随和风,粉办翠叶明光中。别后此处再相会,落樱花道宜重逢”。每年看到樱花,对于我而言都是与当年的自己的重逢,而每次这样的重逢之后,我都激励自己不忘初心,再次出发。

本书的出版可以说是我学术研究道路上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更是对迄今为止指导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和朋友的报答。小林先生作为我留学期间的导师,可以说是我道教研究的引路人。我已经记不清他对我有过多少次的授业解惑,但他对学术的严谨态度和坚持独立思考的品格让我永生铭记在心。

记得毕业之前,在一次去电车站的路上,小林先生为我能顺利提交论文而高兴,我则说能在先生退休之前毕业,有一种赶上“末班电车”的感觉,先生听后报以爽朗的笑声。我想,既然有幸搭上了“末班电车”,我今后只有在道教研究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才不会辜负先生的期待;这也是表达谢意的最好方式。

《析经求真:陆修静与灵宝经关系新探》

作者:王皓月

中华书局2017年1月出版,定价:65元

【附】《析经求真:陆修静与灵宝经关系新探》目录

序 言

緒 論

一、《靈寶經》研究的歷史

(一)《靈寶經》研究的發端

(二)關於《靈寶經》的作者和成書時期的研究

(三)關於《靈寶經》思想源流的研究

(四)關於《靈寶經》教理和內容的研究

(五)關於陸修靜與《靈寶經》關係的研究

二、問題所在

三、研究方法

第一編  《真文赤書》研究

第一章  陸修靜與《靈寶經》的關係

一、序言

二、《元始赤書真文經》的內容與構成

三、《元始赤書真文經》所見諸概念

四、陸修靜與《靈寶經》的關係

五、結語

第二章  基於秘篆文的《靈寶五篇真文》合校

一、序言

二、秘篆文版《靈寶五篇真文》的存世情況及可靠性

三、基於秘篆文的《靈寶五篇真文》的合校

四、《靈寶五篇真文》的字數問題

五、結語

補論  《旨教經》的成書與內容

一、序言

二、《旨教經》的成書時期

三、指教齋法與靈寶齋法

四、指教齋法與塗炭齋法

五、道教的六月齋、十日齋

六、結語

第二編  《人鳥五符》的研究

第一章  《人鳥五符》的成書與影響

一、序言

二、《人鳥五符》

三、《玄覽人鳥山經圖》與《元覽人鳥山形圖》

四、《人鳥山經呪》

五、《人鳥五符》的成書年代

六、人鳥山與三洞部經典

七、結語

第二章  “人鳥山醮祭”的構造與形成

一、序言

二、醮祭的目的

三、設醮的時間

四、關於清齋的問題

五、關於酒肉的使用

六、“人鳥山醮祭”的結構

七、結語

補論  道教齋法儀禮之中“命魔”的概念

一、序言

二、道教經典之中魔的概念

三、齋法儀禮之中命魔的意義

四、命魔靈幡的形成和發展

五、命魔密呪的形成和發展

六、结语

第三編  《玉京山步虛經》的研究

第一章  道藏本《洞玄靈寶玉京山步虛經》的成書

一、序言

二、陸修靜與《昇玄步虚章》

三、《昇玄步虚章》與《太上說太上玄都玉京山經》

四、《洞玄靈寶玉京山步虚經》之經典名的確立

五、道藏本《洞玄靈寶玉京山步虚經》的構成

六、結語

第二章  靈寶步虛的研究

一、序言

二、靈寶步虚的作法

三、靈寶步虛與道教中的音韵

四、靈寶步虛與早期的道教音樂

五、結語

補論  關於《枕中書》真僞的考證

一、序言

二、關於《枕中書》與《三五曆紀》的關係

三、漢、魏晉時期宇宙論之中《枕中書》的位置

四、《枕中書》中鶏子的比喻

五、《枕中書》宇宙論之中天地的距離

六、《枕中書》的成書時間和作者

七、結語

第四編  《諸天內音自然玉字》研究

第一章  《太上靈寶諸天內音自然玉字》的形成、結構和思想

一、序言

二、關於元始舊經《諸天內音玉字》成書的傳說

三、關於《太上靈寶諸天內音自然玉字》成書的傳說

四、歷史上《太上靈寶諸天內音自然玉字》的成書時期

五、道藏本《太上靈寶諸天內音自然玉字》的結構問題

六、《三十二天內音玉字》的含義分析與用法

七、結語

第二章  道教三十六天說溯源

一、序言

二、東晉《上清經》所見三十六天的概念

三、劉宋初期天師道經典《太真科》所見三十六天說

四、《靈寶經》所見三十六天說

五、道教三十六天說與佛教《大樓炭經》

六、三十二天與佛教的忉利天

七、結語

補論  佛經三分結構對《靈寶經》的影響

一、序言

二、佛經的三分結構和三分科經

三、《靈寶經》的三分結構及特點

四、《靈寶經》的三分科經

五、結語

附錄 《靈寶經》的科判

一、三分結構經典

二、語錄結構經典

三、序經儀結構經典

參考文獻

内容索引

後記

禅机  ID:yakozen

「禅机」是谷卿和朋友们创办的一份文化生活主题微刊,内容均为原创,包括文化批评、旅行纪实、时政评述、影视杂谈、图书荐读以及学术与艺术讯息发布,志在为关注现实的理想者提供一个自由表达与分享的平台。

转载注明出处,相关事务请发送邮件至:yakozen@yeah.ne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