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溪尾大洋亭,披露下邳地名之隐情
寻找溪尾大洋亭,披露下邳地名之隐情
作者:刘世昌
沧海桑田,秋去冬来,我们一行徒步福温古官道的驴友,特意来到溪尾镇下邳村,寻找古官道上的大洋亭。
在当地乡亲的指引下,沿着碎石覆面的古道前行不多时,前方就有一座建于官道中心的路亭,我们见到了大洋亭的真面目。
1990年版《福安交通志》记载大洋亭位于溪尾下邳村,建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亭高5米,面积为25平方米。可是,现在我们面前的大洋亭,顶部已经坍塌,亭内零乱的梁柱上,有明显的焚烧痕迹,内墙壁红色标语已模糊不清,北侧亭门上方“毛主席万岁”标语赫然醒目。如今大洋亭已自身难保,不能再供路人躲避风雨了。若干年后,此处会是一堆乱石吗?翻开那段历史来看看吧。
宋淳熙梁克家《三山志》记载:长溪县秦溪东里,东属、下盃、才良。明万历《福安县志》地名有载:钱郎、下邳、临江、麂湾。下盃、下邳同指一地,即今天溪尾镇下邳村。《三山志》记载,当时福州向北取道温州方向的驿铺“黄崎镇滩头渡。元丰三年置。陆路径绝,经环坞村秦家山,路如马齿,旁无逆旅。行者多过渡至下邳。下邳驿。长溪县西出七十里。有渡,一潮至盐田,准陆二十五里”。可见,南宋时下邳已是南来北往的交通要地,官府在此还设置了驿站。
但从百度所知,远在江苏省睢宁县的古邳镇,也有一个下邳,溪尾这个“下邳”地名由何而来?与远在江苏的“下邳”有关系吗?
原来,这两个相隔千里之遥的“下邳”,还真有关系。史说战国时期齐威王封赏邹忌为下邳的成侯,该地始称“下邳”。西汉谋士张良为国报仇,举全部家财招募刺客暗杀秦始皇,失败后隐匿于下邳,又得黄石公所赠兵书,后辅佐刘邦建立汉朝。
据史料记述,原居河南光州固始的张珪,名伯英,字壁茂(生三子:演、岩、颙),官至右侍郎,曾奉旨讨平黄巢起义,收复长安未成功,后来张演(字怀谅)兄弟子侄跟随王潮、王审知进入福建。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偶游长溪,喜其山明水秀,也可躲避朱梁之难,迁居长溪县灵霍乡温麻里后岐。依据张氏族谱记载,他们自认为是汉朝留侯张良后人,就改后岐为下邳,以此纪念先祖。张演与张良的经历,总有那些相似之处,原来“下邳”之名隐含着外人不知晓的人脉情结。
昨下白鹤林,今登大梨岭。
石级三千层,疑出霄汉顶。
阴蹲虎豹窟,晴挂虹霓影。
危如华岳脊,势与昆仑等。
十步九喘息,仰视不可竟。
林杪露微明,窅若窥天井。
罡风飒飒飞,细雨若縻绠。
直穿磴道穷,始觉尘方迥。
一气俯茫茫,村落同黾黾。
大海碧际天,杯中泻万顷。
岛屿恣浮没,中流一舴艋。
盻远神已飞,凭虚意逾骋。
诙□饱昔闻,壮观惬今景。
尚平累未除,独立愁方永。
这是谢肇淛途经下白石大梨岭而作的《梨岭诗》(清乾隆廿七年《福宁府志》)。谢肇淛,明代诗人,字在杭,福建长乐人,号小草斋主人。历任湖州推官、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工部屯田司员外郎、广西按察使和广西右布政使,喜游历名山大川,足迹遍及川、陕、两湖、两广、江、浙等地,著有《五杂俎》、《小草斋集》、《长溪琐语》、《小草斋诗话》和《太姥山志》等。
谢肇淛经白鹤岭,登大梨岭,至黄崎镇(今下白石),诗曰“到海路已绝,空村人独眠”,又如何北往长溪呢?或许乘船,或许翻山越岭,是否路过下邳之地呢?现存的《福安县志》、《福宁府志》和《福宁州志》未见记载,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陈庆元教授撰著《谢肇淛年表》也未提及福安下邳,其它著作可有记载吗?
“下邳”字眼屡屡出现于谢肇淛诗作,如《下邳山上有黄石公庙》、《十三夜下邳舟中月》、《狂士歌下邳舟中作》等等,这些“下邳”都为江苏下邳,不是福安溪尾的下邳村,此“下邳”非彼“下邳”也,不可混为一谈。
下邳,这一地名深含着先辈些许隐秘之事,待有闲情的人遥想吧!真可谓——
沧海桑田留隐事,有待后人去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