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滴滴 VS 摩拜+微信 都是为了啥
说到相爱相杀,就不得不提滴滴和Uber,提到这两者,又不能忽略ofo和摩拜,简直就是打擂台的模范代表。纵观近来双方的动态,ofo出免费骑行活动,摩拜必紧跟其后,当摩拜推出红包车时,ofo也跟着上线,就连城市出行报告两方都要一前一后发布,如同约定好了一样,如此多的相似事例,不禁让人疑惑,难道他们私下说好的?这不,最近两家公司又开始新一轮的争夺战。
今天ofo单车放出消息,称已与滴滴出行展开战略合作,双方将在用户注册、认证、押金缴纳、在线支付、客户服务方面全线打通,即日起,滴滴出行用户陆续可通过App直接使用ofo小黄车,享受无缝接驳的便捷出行体验。同时,滴滴公交还将与ofo进行更深入的合作,滴滴公交的实时查询产品将在算法模型中加入ofo的行驶路线,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规划骑行和公交的最佳接驳方案,以满足用户多样的短途出行需求。
然而大家都知道,早在今年2月份,摩拜单车就与腾讯微信联合宣布合作,通过技术打通,微信用户可直接通过微信的“扫一扫”功能,扫描摩拜单车上的二维码,进入摩拜小程序页面,绑定已有的摩拜账号登录,新用户同样可以在摩拜小程序内实现快速注册,轻松解锁身边的摩拜单车。
两家争的热火朝天,那么他们的现状又如何呢?起步与大学校园的ofo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拥有超过3000万注册用户,进驻4个国家46座城市,累计提供出行服务超过5亿次,日订单也已超1000万。而摩拜单车已在海内外50大城市提供服务,车辆投放总数超过300万辆,其中北上广深蓉津六大城市的投放量分别超过10万辆,累计骑行次数超过6亿次,日订单量已超过2000万。
从数据来看,两家公司都旗鼓相当,在单车投放量和用户数量上都已有所成,下一步争夺的就是更进一步的流量,因此他们也亟需外部的力量来引入,这样看来,不管是摩拜还是ofo,接入微信和滴滴都属于必然的结果,毕竟这种合作对双方都有好处。
尽管共享单车在2016年以来成为互联网行业内比较热门的话题,一些一线城市中比较潮的市民也有较多使用,但扩展到整个出行市场来说,它的市场份额还极其狭小,用户量也非常有限,而滴滴自带导流功能,此番合作会将其4亿用户开放给ofo,不仅减少其培育市场、教育用户的进程,而且也能为其带来诸多流量。
共享单车属于出行领域的最后一公里,关系到其整个生态战略的完整性,接入ofo也是滴滴布局未来城市共享出行开放生态建设战略的一部分。另外,滴滴在几乎垄断了既有领域后,如何维持前期的高速增长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经过政策过渡期之后,滴滴在资本市场上也需要新的业务和用户蓝海,而ofo正好填补了滴滴“最后三公里”的空白,成为了其“全出行平台”的最后一块版图。
与ofo接入滴滴不同,摩拜仅仅是依托小程序与第三方服务而接入微信。在这次合作中,摩拜用低成本获取了新用户,根据官方透露,小程序端每周的用户增长率达到 100%,且 52% 的新增用户会选择继续下载 App。但必须说明的是,对于摩拜来说,此次进入钱包的“九宫格”区只是一个标配,一个露出机会,而扫码进入小程序才是其导流的最终目的。
微信方面一直希望以二维码作为介质,打通线上与线下的场景,小程序作为场景化的应用,连接实体经济,用以缓解腾讯太过依赖“纯线上”的焦虑,而摩拜拥有高频、大用户基数且生活化几点特性,可以用来推广小程序。
总的来看,目前国内共享单车公司中,ofo和摩拜单车成立时间较早、车辆投放较多、知名度较高,用户数量较多且活跃度高,已经成为行业前二。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截至2017年2月,累计投放量最大的两家公司分别为ofo 单车(80万辆)和摩拜单车(50万辆)。
不可否认,在国内共享单车行业中,已经出现了两家独大的情况,因此双方进行公关战、数据战以及活动战也不足为奇,毕竟都想做行业内的“领头羊”,但是不管他们用什么形式和方法竞争,其实争夺的都是流量,这也是互联网企业业务形态的根本体现,有了流量就拥有了潜在客户,就可以衍生各种形式的互联网产品, 通过用户的需要进行推荐和发放,没有流量就没有影响力,又何谈成功呢?
从网约车、团购、电商等细分市场的发展规律看,共享单车的未来或许也会走向集中化,大部分参与者会被并购,或淘汰出局,因此平台和投资者都会主动发力,尽可能抓住发展机会,抢占更多流量和用户。然而互联网行业变化多端,共享单车领域最终的结果到底如何还不能断言,或许会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也不一定。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4个字19万!知识付费该退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