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为何是“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青年梁思成

作为中国古建筑研究与保护的重要先驱者,一代大师梁思成不辞劳苦、行遍大江南北,开创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先河。人们也许已惯于将他那些或真或假的风花雪月引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却难免忘记其竭尽半生为民族建筑所做的贡献。时值梁思成诞辰120周年,时尚芭莎艺术带你走近这位中国建筑史学宗师。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中国古人从未把建筑当成一种艺术,但像在西方一样,建筑一直是艺术之母。正是通过作为建筑装饰,绘画与雕塑走向成熟,并被认作是独立的艺术。

——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梁思成、林徽因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时留影

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的梁思成最初投入建筑门下其实始于无意。上世纪初,国内尚未把建筑视作艺术,更无“建筑史学”一说。而连建筑学科是什么都不清楚的他只因热爱绘画,继而选择了这门专业并远赴重洋求学,对建筑的“情根”由此种下。

梁思成在建筑史课上的钢笔画《勃拉芒特为圣萨蒂罗教堂设计的立面》

梁思成在建筑史课上的钢笔画《圣扎卡利亚,威尼斯》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每日的熬更守夜、读书绘图之余,梁思成偶然接触到教授阿尔弗雷德·古米尔的西方建筑史课程,大为触动。欧洲各国经由系统整理与研究的古建筑历史脉络清晰、体系完备,他沉浸于历代大师与匠人们铸就的伟大作品中,却又一时恍惚——中国作为纵贯千年的东方古国,为何在建筑史册上独缺一隅?

梁思成在建筑史课上的钢笔画《埃得富神庙外观》
梁思成在建筑史课上的钢笔画《文德拉米尼府邸,威尼斯》

国内历代学者将文化讨论拘于诗文书画的传统观念已久。建筑向来被视为“匠作之事”,难与历时弥久的传统艺术相提并论,也无人系统研究其历史,古籍中关于建筑学的术书有且仅有宋代《营造法式》与清代《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两部鲜有人能读懂的“天书”。

李诫《营造法式》,宋代

《工部工程做法则例》,雍正十二年工部颁布刊行

与之相反,彼时的日本学术界已然开始注意到中国建筑研究,著名建筑史学家伊东忠太、关野贞等人以充分的文献与实物调查驳斥了西方对中国建筑的偏见。梁思成对此深感忧虑:“我相信如果我们不整理自己的建筑史,那么早晚这块领地会被日本学术界所占领。作为中国建筑师,我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梁思成在工作中

历史之为贵者,是因记述过往史实作为后人的学习与借鉴先师,建筑文明与技术也不例外。由此,毕业后的梁思成决心投身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并为此贡献出自己的后半生。

梁思成在纽约与国际著名建筑师们讨论联合国总部大厦方案,1947年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梁思成曾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中言明:“近代学者治学之道,首重证据,以实物为理论之后盾,俗谚所谓'百闻不如一见’适合科学方法。”中国营造学社于1930年由建筑学家朱启钤正式成立,初期以《营造法式》与《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两部晦涩难懂的古建筑巨著为核心,专注于文献研究。

深受上世纪20年代以来西方盛行的折衷主义及现代主义建筑主张影响,梁思成认为清代《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与现代建筑理念更为契合,并强调在古籍之外对古建筑进行实地调查测绘的必要性。

梁思成、林徽因回北平参加中国营造学社
梁思成《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南立面水彩渲染图》,1932年

以1932年的天津蓟县辽代建筑独乐寺观音阁为起点,直至1939年对川康地区(今四川及西藏东部区域)的古建筑考察,梁思成、林徽因与学社团队先后测绘、拍摄两千多件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遗物,足迹遍布中国15省200多个县。

值得称道的是,在真正踏入田野前,梁林二人早已通过充分且扎实的学术研究描绘出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完整框架,以及建筑物与设计的基本特征。

梁思成测绘山西大同善化寺普贤阁,1933年

梁思成《山西大同县善化寺总平面图》
梁思成《山西大同县善化寺山门》

从梁思成的研究与总结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结构为主,两根立柱与两层以上的横梁构成一副梁架,以横木在每两副梁架间相互牵搭、构成“间”来承重。这一结构原则被西方应用于现代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结构,而中国建筑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有所呈现。

单座建筑主要由下部的台基、中段的房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三要素构成。其中,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的“斗拱”成为建筑最显著的重要特征之一。

梁思成《中国建筑之斗拱、檐柱、柱础》
古建筑中的斗拱结构

诸如此类的特征一脉相传至近代,被梁思成视作“中国建筑的文法”——“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如同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建筑有其为匠师们所遵从的规则,由各种等同于“词汇”的风格、手法组成。在“规则”的大框架下,同样能玩出更灵活多样的创作,为不同情境与不同需求塑造类型各异的建筑。

梁思成考察测绘四川雅安高颐阙,1939年
梁思成在四川李庄中国营造学社工作室,1940年代

直至在川康的最后一次田野调查,恶劣的气候与生活条件、学社经费的缺乏及战争的影响都对实地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林徽因身体每况愈下,病来如山倒,只剩梁思成一人撑起整个团队研究与家庭生计。然而,即便面对如此贫病交加的现实,他也未曾想要半途而废。

1944年,第一本由中国人编写的、较为完整系统的《中国建筑史》完书,与之对应的英文版本亦于同年完稿。将民族精神贯彻始终的梁思成终成中国建筑史界“开天辟地”第一人。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循循然善诱人

在如此成就之下,回顾梁思成的家庭背景与童年,令人感叹他可谓“出生在终点线上”。父亲梁启超作为如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深谙因材施教之道,对子女严格要求的同时也与他们保持朋友般的平等与亲近,既为其前途尽力做周全安排,也会反复征求他们意见、尊重每人的兴趣和理想。

梁启超与梁思顺(右一)、梁思成(左一)、梁思永(右二)三子
少年梁思成自拍像,上世纪20年代初

梁父在坚强奋斗与潜心钻研的学术精神之外,还始终保有乐观与风趣的态度,悲观与厌世等词语从未存在于他的人生词典中。言传身教之下,梁思成也沿袭了这一精神。据其世交挚友张锐回忆:“思成心灵受其陶冶最突出的,一曰好学不倦,二曰赤子之心。”

因而于学术上,他并未成为只懂得沉迷书海的无趣学究,而是精通多项技能——极擅钢笔画,曾任《清华年报》美术编辑;且酷爱音乐,在课余学奏多门乐器,实乃当之无愧的“斜杠艺术家”。如此包容的学习环境放诸今天,想必也会令不断被“内卷”的当代年轻人与被家长“鸡娃”理念裹挟的孩子们羡慕不已。

梁思成在建筑史课上的钢笔画《阿比亚蒂格拉索的教堂入口门廊》
梁思成在建筑史课上的钢笔画《圣萨蒂罗教堂圣器室及圣坛透视,米兰》

从师承到传道授业,这样的教育环境与成长方式对梁思成的教育理念也影响深远。在他看来,真正优秀的建筑师要有广博的知识素养,哲学、社会学乃至文学等各类学科都对其有所助益。因此,在对清华大学营建系(即建筑系)的教学计划改造中,梁思成结合理工与人文,重视艺术历史课,并使艺术训练与创作实践相互配合。本质上,他希望培养出的建筑师是有文化修养的综合艺术家。

梁思成在建筑史课上的钢笔画《圣马可学校,威尼斯》
梁思成在建筑史课上的钢笔画《费拉的神庙》

“建筑史今天真正需要的人才是要很活跃的、有充沛的体力、会动脑子、有研究才能、能把问题搞清楚的人。绝不是别人把一件古董摆在你面前,让你坐在那,慢慢地去品味它。”梁思成以超越时代的建筑教育视野与对学生们尽心竭力的爱,为中国建筑界留下桃李满园。

梁思成与清华大学建筑系建七学生在一起
梁思成与林徽因在清华园,上世纪50年代

梁思成曾说过:“建筑师比一般人更幸福,因为他比别人更多地看到美的作品;建筑师又比一般人更苦恼,因为他比别人更多地看到丑的作品。”与其他建筑史学家不同,他并未将自己局限于古建筑研究,而是在融贯东西的基础上把新建筑与古典美学意趣相结合,并始终关切着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新学科的发展。

▲▲▲ 正在展 ▲▲▲

览:栋梁——梁思成诞辰120周年文献展
时间:2021年8月10日-10月20日
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精彩回顾:
预算10亿元,你买毕加索画的哪位情人?
如何过一个艺术style的中元节?
搞不懂!!!!!艺术家为何买自己的作品?
编辑、文  谢玮苇
(0)

相关推荐

  • “栋梁”的高度与跨度

    --走进梁思成的思想"大楼" 中国文化报记者 李亦奕 他对中国古代建筑所做的田野调查和科学测绘专注而严谨:他在回国后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交的书信中洋溢着饱满的爱国主义热情:他参与创办东 ...

  • 念念不忘梁思成。

    我们依然时常想起梁思成. 梁思成,是一个如此熟悉的名字,又似乎是一个不那般清晰的人.时光在不断淘洗,历史在反复冲刷,可能模糊了一个人的面孔,却也可能让他身上的传奇色彩愈发斑斓. 人们会时时谈起梁思成. ...

  • 栋梁 | 梁思成:《建筑设计参考图集》序

    今年是梁思成先生诞辰120周年,为配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即将于8月10日开幕的"栋梁--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学刊公众号拟以此为栏目陆续刊发系列纪念文章. 1934年,梁 ...

  • 日本学者说中国人不懂建筑,只有他们才懂得建筑学研究方法

    二0一五年的二月份,春和景明,阳光和煦,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开馆仪式在河北省正定隆兴寺举行.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共有四个展厅,由雨花堂.东厢房和正房.西厢房四座单体建筑组成,占地一千余平方米.梁思成曾 ...

  • 梁思成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清华趣闻8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 ...

  • 梁思成先生与中国文物保护思想

    " 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的灿烂文化,如果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对我国历代文物 ...

  • 梁思成(梁启超长子,中国著名建筑学家)

    梁思成,男,广东省新会人,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 ...

  • 遗世珍宝,梁思成手绘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 <图像中国建筑史>一书,是对梁思成五十九幅珍贵的手绘建筑图纸重新修复而成.序由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王南来写,王南曾多次在<读库>普及古今中外的建筑知识,讲古罗马的万神殿堂 ...

  • 林徽因和梁思成:才子佳人心系建筑,恩爱伉俪携手情深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张风莉,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他们是民国时期最耀眼最浪漫的两个名字,他们是世间最般配最恩爱的一对夫妻. 他们同是名门之后,又都有在 ...

  • 博空间 | 回望“中国近代建筑之父”的栋梁一生

    2021 年是梁思成先生诞辰 120 周年. 他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建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等学科的重要先驱.他是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

  • 重温梁思成手绘、清华王南讲解,两代建筑人说透中国古建之美

    梁思成曾说:"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与在大火之中抢救宝器名画同样有急不容缓的性质." 何出此言? 百年前的中国动荡不已,无数古建筑遭到侵略者.军阀的肆意破坏,甚至连窗棂.砖瓦都会被 ...

  • 营造视野:梁思成手绘、清华王南讲解,两代建筑人说透中国古建之美

    梁思成曾说:"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与在大火之中抢救宝器名画同样有急不容缓的性质." 何出此言? 百年前的中国动荡不已,无数古建筑遭到侵略者.军阀的肆意破坏,甚至连窗棂.砖瓦都会被 ...

  • 梁思成:唐招提寺金堂和中国唐代的建筑

    研究中国建筑史的学子没有不知道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和鉴真大和尚的.鉴真远在一千二百余年前为中日两国文化.艺术的交流做出杰出的貢献.今年大和尚圓寂周年期间,在中日两国举行紀念祭,是有其重大的意义的. 鉴真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