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的故事(六十七)安北南进,明元早逝

拓跋珪遇刺身亡,行凶者拓跋绍一干人等被诛,拓跋嗣有惊无险登上皇位,大赦天下,改元永兴,史称:明元帝。

即位后,拓跋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追尊自己的生母独孤刘氏为宣穆太后,使其享尽哀荣。第二件事,就是对那些在自己危难之际不离不弃的拥护者们进行封赏:王洛儿被授予散骑侍郎、加授直意将军、封新息公,追赠王洛儿的父亲为列侯,赐僮隶五十户,王洛儿死后,又被追赠为太尉、建平王。叔孙俊升卫将军,封安城公,死后被追赠为侍中、司空、安城王。拓跋磨浑升卫将军,封长沙公,官拜尚书,出任定州刺史。

拓跋嗣在诏书中说:"士人处家须以孝敬为本,在朝则以忠节为先,不这样,怎能立身于当世,扬名于后代。散骑常侍王洛儿等人,忠谨恭肃,不曾有片刻懈怠和弛废之心。时世艰难,王洛儿等人授命矢志不移。即使是汉代的樊哙、灌婴,曹魏的许褚、典韦也不能与之相比。"

由此可见,明元帝拓跋嗣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与那些可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的帝王相比,拓跋嗣绝对是个好皇帝。可每个人都是具有多面性的。我们来说与功臣有关的两件事儿:王洛儿死后,明元帝下令,毒杀王洛儿的妻子周氏,与王洛儿合葬。叔孙俊死后,明元帝下诏,对叔孙俊的妻子桓氏说:"丈夫在世,既同享荣华,死后也应同一墓穴,能够殉葬的可听凭自愿。"于是,桓氏上吊自杀,与叔孙俊合葬。

这是听凭自愿吗?如果一个拥有生杀予夺大权的皇帝对你说:我认为你该死,你说你是该死还是该活呢?这分明就是“逼死人命”!既然拓跋嗣对父皇“立子杀母”的行为已经痛彻心扉,那他怎么还能干出这种逼迫功臣妻子殉葬丈夫的恶行呢?抛开祖法旧制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不谈,我们只能说:明元帝的慈与爱是要考虑对象的,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明元帝拓跋嗣继位后,除封赏功臣之外,还任命有威望有才干的南平公长孙嵩、北新侯安同、白马侯崔宏、元城侯拓跋屈等八人为执政大臣,"共听朝政"。还为拓跋珪执政后期的冤死者平反昭雪,免职者官复原职。同时,劝课农桑,打击豪强,从"选贤任能"和"察守宰不法"两个方面着手整顿吏治。特别重视招纳汉族士人参政。一时间,北魏上下,人心安定,国政再度步入正轨。

当年,拓跋珪在与后秦姚氏作战的时候,就因为柔然的侵扰,不得不回军抵御。柔然,是东胡苗裔,与鲜卑同源。但也有记载说,柔然是"匈奴之裔"、"匈奴别种"、"塞外杂胡"。传说,柔然始祖名叫木骨闾,是鲜卑拓跋部的奴隶。他的子孙们采用与始祖之名声音相近的郁久闾为氏。

公元402年,其首领社仑自称可汗,建立柔然汗国。与东方的北燕和西方的后秦和亲,还经过吐谷浑和益州,与南朝的宋、齐、梁通好。其目的都是为了牵制北魏,以便向南进攻,夺取所需的粮食和物资。始终是北魏北方的重要威胁。

永兴二年(公元410年)正月初一,明元帝下诏,命南平公长孙嵩北伐柔然。五月,长孙嵩被柔然困于牛川。五月二十一,明元帝你御驾亲征,柔然仓惶远遁,北魏大胜。 神瑞元年(公元414年)十二月初一,柔然犯边。十二月十三,明元帝讨伐柔然,再次获胜。

柔然,作为一个游牧民族,迁徙无常,当北魏军深入漠北,它便遁逃到更远的地方,而北魏军南撤,它又卷土重来。因此,北魏不得不在军事进攻的同时,另外采取一些加强边防的措施,以防止他的南下。于是,北魏在阴山以北,构筑长城。东起赤城(今河北赤城县),西至五原(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境内),全长一千多公里,同时在这一地带修筑了一系列的城堡,其中,就有著名的六镇。

北魏长城及六镇

这六个军镇,最西是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县北),往东依次是怀朔镇(今包头市固阳县西南)、武川镇(今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西),抚冥镇(今四子王旗东南)、柔玄镇(今兴和县东北)、怀荒镇(今河北张北县)。这六镇除怀荒镇之外,其余都在内蒙古境内。在暂时稳定了北方局势之后,明元帝将北魏势力范围拓展到河南。

泰常七年(公元422年)十月,北魏攻打南朝刘宋的滑台失利,损兵折将。明元帝大怒,准备御驾亲征。可还没等北魏起兵,刘宋东郡太守王景度就弃城而走,滑台落入了北魏手中。十二月,拓跋嗣派军自平原东渡黄河,刘宋兖州刺史闻讯如惊弓之鸟,青、兖二州也尽归北魏。

第二年,北魏大军围困虎牢关,刘宋守将毛德祖坚守不出,北魏大军久攻不下。明元帝亲自来到阵前,发现虎牢关城内缺水,需要在城墙上悬绳吊桶自黄河中取水。于是,明元帝下令在舰船上放置攻城车,切断关内取水之路,同时穿凿地道并破坏城内水井,虎牢关陷落。

自此,北魏已夺取黄河南岸要地及山东青兖等地,辟地三百里,进逼刘宋腹地。可就在这时候,明元帝拓跋嗣积劳成疾,加之服用寒食散,旧病复发,于泰常八年(公元423年)十一月初六驾崩,时年三十二岁,庙号太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