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约翰大学建筑考遗廿三 - 格致楼
修缮后的格致楼(2018年1月)
2018年1月14日再游久违的约园,发现格致楼有很大的变化,变新了也变旧了。有不少姑娘笑语盈盈,穿着民国的衣衫在格致楼凭栏留影。果然,华东政法大学于1月25日对外宣布,该校历时十个月完成了对原圣约翰大学文物建筑格致楼(原称“格致室”)“恢复原貌、修旧如旧”的修缮工程。这条新闻把一幢百年校园老楼再次引入了公众的视线。
早在1896年,圣约翰书院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开始蓬勃发展,是年改组为圣约翰学校,成立由文理、医、神三科组成的大学部。其中文理科8人,医学4人,神学科5人,预科142人,共计159人。原有校舍已实不敷用,学校急需新的校舍,一方面为科学实验所用,另一方面为正科学生住宿所用。如前所述,在校学生分正科和预科,本来宿舍应该分开居住,但当时条件局促,正、预科学生只能同宿一处,仅以木板间隔。于是兴建一个科学馆兼宿舍的计划提上了议事日程。
欲建新楼,首先要进行募款。自1892年卜舫济第一次回国度假,他就积极在母会信徒中筹款以资圣约翰发展之用。当年他从美国募集到两万美金,回沪建造了“怀施堂”。从此,赴美筹措资金成为卜舫济回国休假的一个重要原因。1897年,他请假六个月回国募款,在美总共募到了一万五千美金。
在国内,上海的绅士、学生和外商也捐款踊跃。有捐赠者言:“奉赠五百元,如仍不足,更请前来接洽。”又有人来函:“仆力有限,恨不能多所捐助,然深知敝国兴亡,系于新式教育。贵国人在华之事业实令仆感激不已也。“这次募捐,共获得了四千两白银。其中吴虹玉牧师出力甚多。他与上海的商界很熟悉,为卜舫济校长介绍了不少商人,所以在捐款中,也有不少来自于外国商人。
吴虹玉幼年在上海的教会学堂读书,后游历美国多年,回国后从事教会工作,曾主持江湾圣保罗堂的教务,还参与创立了同仁医院(后为圣约翰大学的实习医院),人生极富传奇色彩。他与黄光彩、颜永京三人并称为美国圣公会的三位华人先驱。他们无不与圣约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黄光彩即圣约翰校长卜舫济夫人黄素娥的父亲,他是美国圣公会在华的第一个受洗教徒、也是上海虹口救主堂堂牧。而颜永京则是圣约翰书院的创办者之一,约园中的思颜堂便是为了纪念这位约大的华人缔造者。吴虹玉的妹妹嫁给了颜永京的弟弟颜如松,而颜如松的二儿子是颜福庆,也就是上海医学院的创办者。由于西方传教必与教育、医疗紧密相连,所以在圣约翰大学的校史和同仁医院的院史中都能发现吴虹玉的名字。
吴虹玉牧师
资金到位后,校方进行了选址。选中的楼址原系1879年购置的别墅住宅,当时是供施约瑟校长办公和起居所用。1897年,施约瑟前往日本筹备印刷他所翻译的官话旧约圣经和浅文理新旧约全书,现任校长卜舫济觉得并无大碍,欣然同意拆去旧楼,以建新楼。
1898年11月19日,校方举行奠基,立下隅石,在旧楼的原址上造起了格致楼。格致,即“格物致知”的简称,意指穷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以此名命名科学楼极为恰当。而从原住宅拆除下来的砖瓦也没有被浪费,而是得到了妥善的利用,它们被搬至今体育馆处,校方在那里盖起了一个简易的健身房。
简易健身房
1899年7月19日,新楼落成,适逢圣约翰书院举行学生的期末操演。男孩们表演了来自于戏剧《裘力斯·凯撒》里的一段场景,他们打着鼓,演奏着“不列颠掷弹兵进行曲”,列队前行走到了格致楼的面前。郭斐蔚主教简短地介绍了格致楼的用途,并且插入钥匙,宣告了大楼的启用。
格致楼有三层,基地面积是93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2331平方米,砖木结构,共计60间房。一楼和二楼分别设有物理化学实验室、神学教室;三楼为医学系实验室和教室。此外,学校的博物馆也设在楼中。由于1909年,电力才通入校园,所以当时大楼还无灯光照明。所以屋顶呈U字形,U中部装有玻璃天窗,可以采纳自然光线。格致室的建成使得圣约翰成为中国学校中最先拥有科学馆的大学。
多年以后,格致楼各楼的功用多有变化。据从小在约园生活的陈迺瑞老先生回忆,四十年代的时候,格致楼通常还是被唤作“科学馆”。印象最深的是医学系的实验室已在底楼,实验室内设解剖台和福尔马林池。池子用来浸泡解剖用的尸体,据说死者多为冻死,饿死,无人收尸的乞丐。那是个充满了神秘感的地方,陈老先生曾经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探险”,有人受了惊吓,回家就发烧了。
格致楼(2010年)
格致楼属于圣约翰大学第一期的建筑风格,也就是外廊式与中式屋顶结合。格致楼外廊、庭院等建筑格局是西式的,而屋檐飞檐等建筑风格是中式的,这种建筑被称为“中国装”建筑。与格致楼同属第一期风格的约大建筑还有怀施堂、思颜堂和思孟堂。经过100多年的风风雨雨,这座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教学楼尽显疲态,亟需修缮。经过多方努力,这次修缮圆满完成,再现了格致楼外廊的原貌,恢复了飞檐翘角、清水砖墙,使格致楼重新融入于圣约翰大学建筑群的整体风貌之中。
查考外廊式的建筑风格,其是采用靠外墙的走廊来进入各户的住宅形式。一条公共外廊位于住宅一侧,外廊为敞开式、半封闭式或封闭式。与内廊式住宅不同的是长廊在建筑外的可见性。这种建筑风格是由英国殖民者传入印度、东南亚一带,为适应当地炎热气候而形成的一种流行形式。一般为一二层楼,带二三面外廊或周围外廊的砖木混合结构房屋。十八世纪末,外廊洋式建筑进入中国,最初是在广州十三行街登陆的,后来在香港、上海、天津等商贸都市都曾广泛采用。
广州十三行商馆的外廊式建筑
同属第一期风格的怀施堂
同属第一期风格的思颜堂
同属第一期风格的思孟堂
格致楼原先便是采用了这种在当时盛行的外廊式作为其主要设计元素。然而,以后随着格致楼因教学用房紧张,外廊被封堵分隔成了办公用房,室内格局也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建筑内一层、二层通高的中庭不复存在。这可以比较一下格致楼的新、老照片。在1900年前后和1913年的照片中,格致楼一至三层全部是外廊形式。而1929年和1930年的照片中,格致楼底层还保留了外廊,二、三层已经被封堵。到了1941年的照片中,从一至三层所有外廊都已经不复存在,被封堵成了办公用房,在1950年的照片中亦是如此。而2018年重新修缮的格致楼照片中可以发现原来底层的外廊面貌已经率先被恢复。据说二三层外廊区域目前恢复历史效果,新建隔墙暂作为办公使用,待校区经过重新规划后再恢复通廊风貌。
约1900年前后
1913年
1929年
1930年
1941年
1941年
1950年
2010年
2018年
除此以外,怀施堂(现“韬奋楼”)成为格致楼修缮过程中的重要参照标准。查看格致楼早期照片,二、三层外廊有明显的木质护栏,而底楼似乎没有木质护栏。这次经市文物局指导,参照怀施堂木质护栏样式,一、二、三层全部使用木质外置护栏。外廊木门的设计,亦参考怀施堂的外墙窗做法——同框一体,内侧玻璃木门和外侧百叶门。下图为怀施堂,可以把护栏作一个比较。
怀施堂
格致楼(2018年)
这次修缮还还原了格致楼飞檐翘角、清水砖墙的外貌。飞檐是中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多指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若飞举之势,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所以也常被称为飞檐翘角。查看格致楼早期的照片,飞檐极其明显,而在近期的照片中,以往的“翅膀”已经不复存在。这次格致楼经过复原后,感觉真的“飞”了起来。
2010年的格致楼“飞檐”已经消失不见
格致楼(2018年)
这次对于格致楼的修缮可谓首开先河,是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群里首例完全按照文物保护法“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进行修缮复原的典型实例,为今后历史建筑群的保护,特别是校园内的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工作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