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这3个基本的生活观念至关重要,影响一生!

文/李垒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相信很多家长都非常认同并积极践行这一理念。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子不教父之过”,小孩出息了,父母脸上有光;小孩坏掉了,父母跟着蒙羞。

为了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许多父母使出浑身解数,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究其原因,是没有抓住教育的根本。

为人父母者,必为之计深远。

著名国学大师曾仕强先生具体建议各位父母,培养孩子这3个基本的生活观念至关重要、影响一生。

然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强化内容、拓展外延,你的教育一定是成功的。

一、好学

“性相近、习相远。”人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很喜欢学习的人一定是有前途的。

三国时期,东吴将军吕蒙很会打仗,可是不爱读书。吴主孙权就劝吕蒙要多读书,将来有更大前途。

吕蒙解释,他很忙没有时间读书。孙权反问吕蒙:你忙,还是我忙?我都能挤出时间读书,你怎么没有时间读书呢?一句话点醒吕蒙,从此吕蒙发奋读书。

后来,东吴都督鲁肃见到吕蒙后,发现吕蒙变化很大,尊敬地对吕蒙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好学让吕蒙有勇有谋,成为三国一代名将。

《论语·阳货篇》中,孔子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孔子告诫我们,仁德、聪明、诚实、率直、勇敢、刚强,这6种原本值得赞扬的美德,如果不再好学、不再审思,那就容易造成愚昧无知、放荡不羁、自己受害、言行急切、招惹祸乱、胆大狂妄的恶果了。

一个好学的人,在他人生道路上遇到的挫折感,也会很快就没有了,更不会有什么忧郁症。

相反,你不想学习,就有挫折感,就会忧郁,最后越来越走上无路可走的凄惨局面。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活到老、学到老”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既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生存,也是为了增加生命的厚度。

这样你就知道,为什么越是优秀的人,越懂得见缝插针、抽出时间来学习了。

由此可见,从小循序渐进、耐心细致地教育引导孩子养成一个好学的生活习惯,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可以改变孩子的一生。

二、知耻

《孟子·公孙丑上》深刻指出: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曾仕强教授也教导我们:一个人没有羞耻感了,那是最糟糕的事情。

“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一个人的无耻,就像从山顶滚下的巨石,如果不制止,则毫无底线。

社会中好多丑恶现象,不知耻就是重要原因。

一个人最可贵的就是会害羞,可是我们现在都在训练小孩要大胆、不害羞。别人不敢做的我敢做,别人不敢讲的我敢讲,那个其实不是很好的方向。

尤其是女孩子如果不害羞的话,你将来怎么去教育她?不害羞是中国人骂人的话,如今甚至成了表扬话,这简直是一种讽刺。

中国人是很重视面子的。面子就是羞耻之心,一个人连羞耻之心都没有了,那就真的是无药可救了。

当然,爱面子,往好的方面发展,乃是重视荣誉的表现,没有什么不好。

若往坏的方面发展,则是爱慕虚荣;更严重的,就是爱面子爱到不要脸的地步,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那么,到底应该大方还是害羞呢?曾仕强教授给我们的答案是:应该大方的时候要大方,应该害羞的时候要害羞。

这个答案乍一听,似乎是说了等于没说。事实上,传统的礼义廉耻、人伦道德都有俗成,现代的八荣八耻、核心价值都有明确,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好好地学习养成。

《论语·子路》里讲:记己有耻。这是告诉人们要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宋代大儒朱熹也告诉我们: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我们知耻,就会在很多事情上检讨你自己,下次自然会调整过来,达到“吾日三省吾身”的效果。

总而言之,让孩子心中有羞耻、行为有界线,对个人乃至国家都有好处。龚自珍就讲: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三、上进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一生都不要忘记要不停地求上进。

老实讲,即便不停上进,也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高度。但是一个人不上进,他一定是往下堕落,因为外面的引诱太多、陷进也太多。

正因为如此,所有中国人没有一个不从小就求上进的,全世界找不到像我们这样,不管到哪里都是求上进的。

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求上进?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太势利。

今天你是总经理,有权有势,谁看见你都恭恭敬敬。哪一天你离开了,没钱没势,大家看见你也装作没看见。你就由“总经理”变成了“总不理”,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当然,我们不是教育孩子要有势利眼,而是现实社会呼唤上进、倒逼上进。

唯有上进,才能赢得尊严、体现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上进其实是一种逃避现实、一种自甘堕落。请大家记住一句话,人生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优秀。

那么,请问是否应该“上”无止境呢?《易经》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个度,一旦过度,便容易失衡,失衡便生事端。正所谓,凡事有得必有失,有利必有弊。

“上”,要经常加一个竖,叫做“止”,适可而止。这个止非常重要,因为止不住,就要冲过头,就容易跌落悬崖。

比如做官,已经是九五之尊了,若还不满足,那下一步就是亢龙有悔了。

“止”中有“上”,“上”中有“止”,最后归于一个“正”。

这个“正”就叫做道。我们说一个人很上道,就是从上到道的过程。但是这当中经常会出差错,会走上偏道,所以要及时调整,不断拉回来,这就叫做人生。

一个“正”,告诉我们,上面这一横叫做顶天,下面那一横叫做立地。做人就要顶天立地,堂堂正正。

所以要做好“上”,一曰孜孜以求,二曰适可而止,三曰堂堂正正。

End

作者简介:

李垒,聪明只是知识的积累,智慧却是灵魂的醒悟,用阴阳的思维、易经的道理启迪你最本真的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