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之路

“流淌的记忆”

东北地域文化系列学术讲座

第十二讲

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之路

主讲人:方李莉

方李莉,现任东南大学首席教授;东南大学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英国杜伦大学客座高级研究员;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和景德镇做民间艺术和工匠艺术方面的田野工作,出版有《艺术人类学》等十余本专著,并发表了《艺术田野中的文化思考》等一百余篇论文。
6月4日,“流淌的记忆”东北地域文化系列学术讲座第十二期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方李莉教授,并通过腾讯会议APP发起了一场以“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之路”为主题的的学术沙龙。

让我们一起跟随着方李莉教授的分享

用前卫的视角

严谨的理论

扎实的方法

对艺术的生存发展

进行更加深刻地思考与研究

中国艺术人类学作为一门显学受到学界的关注,至今已有 30 年时间,而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作为国家一级学会,成立至今也已超过 10 年。为了对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之路做系列总结性的研究,方李莉教授从迈向人民的艺术人类学、田野工作中的艺术人类学、社会发展中的艺术人类学、从乡村到城市的艺术人类学、国际交流中的艺术人类学、本土理论建设中的艺术人类学、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趋势与对策这七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研究。

一、迈向人民的艺术人类学
“迈向人民的艺术人类学”是由费孝通先生的“迈向人民的人类学”这个词所转借过来的,这是1980年3月费孝通先生在美国丹佛接受应用人类学学会马林诺斯基奖的大会演讲题目。那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百业待兴,学术界也一样充满着走向未来的热情与对过去的反思。

1980年费孝通在美国丹佛获马林诺斯基应用人类学奖

费孝通先生早年关注“志在富民”,晚年时关注的是中国人“富了”以后如何过上“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生活”就是向“艺术境界发展”的“艺术化的生活”。对于这一问题,他认为,只有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才可以担负此任。另外,针对这一问题,费孝通先生还谈到:“我们现在应当讲的还是科技,是讲科技兴国。但我们的再下一代人,可能要迎来一个文艺的高潮,到那时可能要文艺兴国了,要再来一次文艺复兴。”因此,艺术人类学要走的是“从实求知”的田野之路,走的是 “迈向人民的艺术人类学”的研究之路。

费孝通手书: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二、田野工作中的艺术人类学
中国艺术人类学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中期还属于“准备时期”。直至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才开始进入“起步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学术界出现了一股进入艺术发生的本土现场,在社会具体的情境中研究艺术的流向。
方李莉教授在贵州六枝考察
在艺术人类学进行“田野转向”的背景下,2006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了,因为学术需要有共同体。这一共同体除了大家共同研究的对象是艺术,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用田野工作的方法来研究艺术。
中国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研讨会

同时,当代的中国艺术理论是在西方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而要建立一套中国自身的、具有原创性的艺术学理论,方李莉教授认为,这不仅需要有艺术人类学的参与,更需要有大量的、由艺术人类学者在田野中完成的艺术民族志,来呈现各类中国的艺术现象。

因此,中国艺术人类学不仅是在近 20 年的田野工作中得到发展和成长,也是在田野基础上不断撰写艺术民族志的过程中求得新的理论建构。

三、社会发展中的艺术人类学
方李莉教授在讲授中提出了艺术人类学研究中需要关注的几点社会问题:关注民间艺术与人文资源的关系、关注民间艺术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关注民间艺术的社会变迁、关注艺术与社会建构的关系、关注艺术参与生活样态的重建过程。

方李莉教授对西部人文资源的研究

在这些问题中,方李莉教授着重分享了其对于西部人文资源的研究:在2000年时,当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时,在费孝通先生的指导下,由方李莉教授牵头,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西部各院校的100多位学者共同参与,承担了国家重点课题“西部人文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开发”,课题下设民俗、人文地理、文物考古、民间建筑、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间工艺、民间戏曲、民间舞蹈等子课题组,这些课题组的成员历时7年,做了大量的民间艺术考察与个案研究。
四、从乡村到城市的艺术人类学
随着全球化、城市化、农民工进城、旅游业的开展等新的因素出现,传统的乡村艺术和少数民族艺术开始受到城市艺术的影响,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也将乡村艺术和少数民族艺术带到城市,于是代表城市艺术的大传统和代表乡村和少数民族艺术的小传统之间的交流与交融,开始受到关注。
北京798艺术区

艺术人类学的田野也不再局限于乡间,城市艺术田野进入了人类学学者们的视野。这样的研究和这样的艺术场景出现,使中国艺术人类学开始进入后现代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场域。在这样的研究场域中,人类学家对于艺术的关注进入了一个互相关联的想象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由重叠的职业和社会关系、多种艺术话语、围绕着拍卖市场的商业机构组成的。

五、国际交流中的艺术人类学
艺术人类学是一门外来学科,而我们中国学者要进入这一学科,首先就得弄清楚这门学科的来龙去脉,包括它的学科来源、理论框架、学科术语、学科规范等。因此,这门学科最初是从翻译和阅读西方文献开始的。
罗伯特·莱顿所著的《艺术人类学》

2008 年,方李莉教授在美国肯塔基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购买了一批最新出版的艺术人类学著作,带回所里让大家共同阅读并翻译。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李修建博士的联络和组织下,大家翻译出许多西方艺术人类学的专著和论文。同时,我们还与莱顿教授、范丹姆教授等西方最重要的艺术人类学专家建立了联系,这些专家后来都成为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年会的积极参与者。

六、本土理论建设中的艺术人类学
虽然艺术人类学是一门外来的学科,需要我们去了解和学习西方的相关理论,但因为研究的对象不同,研究对象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国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如果只是照搬西方理论,而忽视本土经验和本土理论,就会成为学术上的教条。以下是方李莉教授对艺术人类学的本土经验及本土理论进行的总结。
“我者”乡土社会

第一,“活的历史”的研究。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献资料的文明古国,因此,需要田野同历史文献结合进行研究方。第二,“美和审美权力的建构”。在历史上,中国的艺术向来与政治权力密切相关,其艺术大都是为“成教化,助人伦”服务的,而且任何审美都不是任意的,是有价值体系和权力建构的。第三,“遗产资源论”。在后现代社会,会出现传统不再与现代对立的现象,是因为传统成为了再造新的文化与经济的资源或资本,在以原有文化基础上再造新的文化价值的今天,传统焕发出了新的青春。第四,读解“我者”乡土社会。与西方学者研究“他者”、“异邦”不同,中国人类学家的研究对象还大多是本国、本土的文化。

七、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最后,方李莉教授对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判,并给出了三点对策。

一、努力建构中国艺术人类学的本土理论。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发让中国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实践,包括新的艺术实践,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艺术现象,中国的艺术人类学者必须在这样的基础上总结出新的理论,来应对这一新的发展,真正的成为国家的智囊、国家的智库。

二、关注中国的后非遗时代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时代的来临,并意识到艺术人类学着的使命感。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让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后非遗”时代,我们有必要认识到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

三、加强中国学术界与世界学术共同体的互动,争取在国际学术空间中取得话语权。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学者不但要进入世界学术的共同体,并且还需要在里面发声,要有中国学者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的掌握不仅要建立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还必需要建立自己原创性的本土理论。

方李莉教授此次的分享

不仅有着严谨的学术性

更有着广泛且深远的影响力

从东北到云南

从上海到新疆

全国各地的老师和学生

到来自不同行业的社会人士

大家相聚于“流淌的记忆”

共同学习,共同思考

曹保明、朱立春等此前在讲座中授课的专家学者

也加入了此次的互动

网友直呼“大咖云集,受益匪浅!”

只要你愿意
我们永远一起
跟随流淌的文化

探寻文明的记忆

(0)

相关推荐

  • 教育研究的文化学范式及其方法论阐释

    作者简介 满忠坤/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范式作为学术共同体所遵从的信念体系和实践规范,表现为特定的学科立场和方法论特征.教育问题具有复杂性,对教育实践的不同理解,决定了教育研究范式选 ...

  • 藏书推介|《生育制度》费孝通著(1981年版)

    <生育制度>费孝通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旧著重刊,原著于1947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著者:费孝通 <生育制度>作者简介 费孝通( 1910.11.2-2005 ...

  • 曾昭璇 | 纪念边疆民族史学家江应樑教授

    纪念边疆民族史学家江应樑教授 曾昭璇 我国著名人类学家江应樑教授是和本人同受业于中国人类学开山大师之一杨成志教授之门.我们相交近半个世纪了.回忆江兄在广州任教期间,由于所学相同,而江兄则早已毕业,故不 ...

  • 每日荐书20211102

    每天推荐一本属于今天的书 <乡土中国>:根据社会学家费孝通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的"乡土社会学"课程内容辑录而成,一共包括14篇文章,初版于194 ...

  • 王铭铭 | 他乡故土间:我的身游、心游与“乡愁”

    一.返回故土 1989年5月,父亲重病住院,我要回乡探望.身在英伦,路途遥远,而当时英国对中国留学生有"再入境签证"的要求.没有它,就不能回英完成学业了.幸亏有驻英中国使馆的照顾, ...

  • 品质与口味:新中国单兵口粮发展之路

    電视剧<三八线>中,志愿军战士正在吃炒面.可以看到,志愿军战士不只有炒面,还有玉米.黄豆之类的补给 对于军队来说,没有什么比吃饭更重要.军队要保证充足的战斗力,除必要的休息.合理的政治教育 ...

  • 星巴克上季在华收入近59亿,中国CEO说发展之路才刚刚起步

    小食代昨天 关注 据透露,星巴克中国近7成的总收入增长来自新店 在新玩家不断涌入的中国咖啡连锁赛道,行业老大星巴克也正在加速"跑马圈地". 昨天,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公司星巴克公布了 ...

  • 徐悲鸿使中国艺术的发展滞后50年?图解20世纪留法画家的选择

    丨作者:无为月印 徐悲鸿是中国第一批留法归国的艺术家,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第一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奠基者.他对中国美术以及美术教育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但 ...

  • 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我国经济飞速提升,文化金融发展在局部领域迎来了调整期.我国艺术品市场正处于一个日趋活跃的时期,艺术品金融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是热情参与,亦或冷静观望,艺术品金融距下一个风口还有多 ...

  • 中国古典家具的发展与艺术审美的变迁

    中国古典家具的发展见证了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审美的变迁.发展至明代,古典家具有着丰富和健全的品类,传承至今,依然具备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中国古典家具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原则上可分成&quo ...

  • 新常态下中国休闲渔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2015.08.19 11:42 核心提示: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休闲渔业的兴起为渔民转产转业.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新常态时期的到来,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 ...

  • 新文科背景下中国艺术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中国艺术大讲堂”在中国美院启动

    推进艺术教育改革创新 实现学界业界交流融合 6月18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音乐与舞蹈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美术学类.设计学类.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 ...

  • 中国玺发展之路

    中国古玺起源于劳动工具---印模.河南舞阳贾湖史前聚落遗址出土的"十"字形陶印(模).河南渑池郑窑第三期文化遗存所出的"田"字边款圆窝纹陶印(模)是古玺的&qu ...

  • 非洲版中国的发展之路!非洲帝国末代皇帝的坎坷一生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古今中外,多少历史人物年轻时锐意进取的改革家.到了晚年却成了守旧,顽固的代名词.最终晚节不保,令人唏嘘感叹! 埃塞俄比亚的皇帝塞拉西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前,他是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