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精英 |杨雯
草
书
精
英
杨雯
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员,中国文联志愿者协会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考级中心考官,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农工党山东画院副院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秘书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王羲之书法法副院长。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枣庄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滕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随心所欲不逾矩
文/朱河山
杨雯,齐鲁人氏,为人旷达,豪爽大方。大约几年前,在一本作品集上看到他的草书获奖作品,让我耳目一新。古意盎然,颇有三笔三迹遗韵,怀素、黄庭坚之影时隐时现。用笔轻松,草法娴熟,精神团聚,一气贯注,如观千里阵云,气势撼人。
包世臣《艺舟双楫》所说:“书之大局,以气为主,气行则形体随之,无不如意。”故张怀瓘曰:“作字必先识势,行草书,尤当重气势。”其名通过作品为我所熟悉。
我转业后,也在北京发展,与杨雯接触逐渐多了起来,主要有着相同的志向,都喜欢草书。后得知他出道较早,在兰亭奖、全国展、青年展、单项展等大奖中折桂,令人敬佩。
杨雯兄是性情中人,为书法痴迷,善于现场书写创作,激情四射,多有佳作。这对从事艺术创作者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无论是心理方面的还是技术方面的以及生活方面的,都具有高度的经验和感知能力,缺一不可。
艺术创作即是一种心理活动,受诸于多方面的因素。与杨雯兄接触交流时,时有创作任务。说话间,随手拈来,自然书写,时常保持一种创作的激情,圆熟地把握这种生生不息的运动趋向,达到了文从理顺,操纵自如的自然境界。
杨雯书法取面较广,篆、隶、楷、行、草均有涉列。
书法的发展自古至今有它的脉络,是互相有关联的,形成一种成熟的字体与时代的背景息息相关,纵向和横向的都要研究与学习,这为书法的学习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到日后风格的形成。
尺寸:180×96cm
释文:王铎草书诗卷
深秋仍逆旅,每饭在家山,斸药堪治病,翻经可闭关。鸟嫌行客躁,云爱故吾闲,流水多情甚,相窥为解颜。
细经微初入,幽幽疏亦稀,虚潭留幻色,闇谷发清机。人淡听松去,僧闲洗药归,莫窥灵景外,漠漠一鸥飞。
记得欲题处,潇然众壑音,绿云开旷荡,履斗据高深。异鸟寻灵木,贞华就古岑,樵青催客兴,余绿远沉沉。
旷莽田庐少,晦蒙短草枯。离家忧弟子,到驿见鼪鼯。世乱人多智,涂危日欲晡。坤维饶盗成,屡屡冀西榆。
他有敏锐的觉察力,也是有先天的自觉。
纵观杨雯兄对各书体学习的取舍是取其神似,忽略其形。这里不是完全忽略其“形”,而是不斤斤计较于“形”,着力在其“意”上下功夫,意到笔到。观他习隶书就感觉到,取法高古,上承篆构、涉秦、汉简牍之意,一派天真无邪、简约古淡、质朴大方之感。
行书取法甚广,有二王一脉,到唐、宋、元、明、清书家均有取法,包括碑派的墓志等,但更多的还是宋以前的取法,如集王字圣教序、颜真卿、苏东坡、米芾为主,对二王的高古散淡、颜真卿的宽博庄重、苏东坡的石压蛤蟆、米芾的振迅天真,把握的极其到位,不伤其质,不离其神。
尺寸:138×69cm
草书的学习与创作是杨雯兄的重头戏,前面几种书体的涉列是为他丰富草书的创作语言而作铺垫的。在用笔上呈现出多提少按,中锋用笔,线条轻快,弹性十足,重处线条扎实、厚重,意到为止,枯笔处颇有用心,枯中见润,与细线条形成强烈的对比,虚实相生,长与短、大与小、斜与正、宽与窄、浓与淡等等,皆能看出他制造矛盾与解决矛盾的能力。
相信杨雯兄在不断的学习与探索当中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语言,为你祝福!
佳 作 欣 赏
尺寸:180×126cm
释文:王铎诗一首《入黄盖峰后山》
记得欲题处,潇然众壑音,绿云开旷荡,履斗据高深。异鸟寻灵木,贞华就古岑,樵青催客兴,余绿远沉沉。
尺寸:180×126cm
释文:白石老人题画诗
下笔怜公太苦辛,古今空绝别无人。
修来清静华严佛,尚有尘缘未了因。
绝后空前释阿长,一生得力隐清湘。
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
当时众意如能合,此日大名何独尊。
即论墨光天莫测,忽然轻雾忽乌云。
尺寸:138×34cm
释文:对联
举头望明月,倚树听流泉。
尺寸:120×30cm
释文:诗一首
鬼杖寻碑去,城南日往还。水沉千福寺,云掩五台山。
洗涤摩崖上,徘徊造像间。愁来且乘兴,得失两开颜。
尺寸:180×66cm
释文:白居易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