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溪灯会

 甘溪灯会

龙灯又称龙舞,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俗舞蹈。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龙的崇拜。板凳龙又称梅竹灯, 是起源于江浙地区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在集体所有制以前普遍存在于我国南方各省市的年度盛大活动。这一元宵节习俗至今已几个世纪。这一种舞龙舞蹈,相传源于汉代,由"舞龙求雨"的宗教活动演变而来。相传,在很久以前,遇上了大旱,东海的一条水龙不顾一切跃出水面,下了一场大雨,但水龙由于违反了天条,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人们把龙体放在板凳上,并把它连接起来(人们称之为"板凳龙"),人们不分昼夜地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来,舞"板凳龙"的习俗也由此产生。龙舞还有"干龙"、"湿龙"之分,"干龙"多为娱乐,"湿龙" 则为求雨。"龙"到之处,百姓必泼水助威,舞者一身透湿。

甘溪村清明灯系桥灯。1928年开始迎过龙灯,延续三年。活动于清明前后三天。活动路线是自村里大厅出发至白露殿后,回村坊里巡游。甘溪桥灯活动艺术性较强,表演出色,尤其是花灯的制作,别具一格,颇受到赞赏。

社溪村元宵灯,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每年正月十四举行,直至1963年停止活动,樟木雕刻的龙头于1966年当作“迷信品”烧毁。上世纪八十年代恢复。

社溪迎龙灯的程序是:元宵节前三日,头首者聚会议事,筹备资金,安排人员、路线。正月十四一清早,龙头出位,把龙头抬出放在姓何祠堂门口。十二时许,接桥灯板,叫接灯,先迎白灯,即花灯里不点蜡烛,按规定线路迎一遍。下午七时左右,开始迎红灯,即花灯里点上蜡烛,龙头前乐队吹奏,一人手持钢叉带队指挥,以钢叉声数为号,先在村上巡游,遇到有祭祀供品的农户即停龙受祭,接着到永隆庙,又到关王殿,至斗山脚盘灯毕,在下王山拆灯,一年一度的蝇灯到此告竣。

社溪元宵举行灯会,为板凳龙。用竹木彩色花纸制扎,以木板作底,板长4——5尺,把彩灯笼扎在板上,灯笼临画,画上花鸟,写上诗联,灯笼里面点燃红蜡烛,每朝板上扎灯两盏,板头有活契相连,少的几十节,长的几百节,众人扛着在道路上迎舞,有时迎到广场上盘灯起舞,气势十分壮观。龙头大多数用樟木雕刻,龙眼与口舌活动摇转,远看形象逼真,深受群众欢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