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二十一)

第二十课 方剂学基础


因为是基础理论,所以只讲基本的概论、概述。

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二、常用的治法

三、方剂的基本结构

四、剂型

方:矩也;

剂:齐也,按规矩调理整齐;(《扁鹊见蔡桓公》中的“火剂汤”)

方剂: 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成原则,妥善配伍

而成,是辨证论治的主要工具之一。

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

立法是组方的指导原则

方剂是立法的具体体现

“方即是法”

例:

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台溥白,脉浮紧

辨证——风寒表实证

治则—— “其在表者,汗而发之” “寒者热之”

治法——辛温解表法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功用〉

处方——麻黄汤

二、常用治法

程钟龄 .《医学心悟》:“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八 法

汗法 吐法 下法 和法 清法 温法 消法 补法

(东汉张仲景之前只有汗法、吐法、下法,《扁鹊仓公列传》和《黄帝内经》里只有这三法,比较峻猛,金元四大家里张子和是代表人物。)

汗法

即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通过人体的架架 汗出,使在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素问 . 至真要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代表方剂:麻黄汤、桂枝汤

吐法

通过呕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毒物等从口中吐出。

《素问 . 至真要大论》:“其在高者,引而越之”

(吐法最损伤正气,《伤寒论》里的“瓜蒂散”)

下法

是通过荡涤肠胃,泻出肠中积滞、积水、衃(pēi)血,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瘀血,痰结、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种冶疗方法。

《素问 . 至真要大论》:“其在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

(病邪在肠胃以下,代表方剂:承气汤)

和法

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祛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最温和的一种方法)

和解:是专治邪在半表半里的一种方法。

调和:脏腑、表里、气血、虚实、上下、阴阳、寒热

清法

是通过清热泻火,以清泻火热之邪,适用于里热证的一种治法。

《素问 . 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治寒以热”

代表方剂:栀子豉汤、白虎汤

温法

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表邪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适用于脏腑、经络因寒邪为病的一种治法。

《素问 . 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治寒以热”

代表方剂:四逆汤、附子汤、干姜甘草汤

消法

是通过消食导滞和消坚散结作用,对气、血、 痰、食、水、虫等积聚而成之有形之结,使之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

《素问 . 至真要大论》:

《素问 . 至真要大论》:“坚者削之”“结者散之”

补法

通过滋养、补益人体气、血、阴、阳,适用于某一脏腑或气血阴阳之一,或全部虚弱的一种治法。

《素问 . 三部九候论》 “虚则补之”

《素问 . 至真要大论》 “损者益之”

《素问 . 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归脾汤

《医学心悟》:

“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

三、方剂的基本结构

“君、臣、佐、使”组成基本结构的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

《素问 . 至真要大论》

l

后世医家对此讨论颇多:

金 . 张元素:“力大者为君”。

金.李东垣:“主病之为君,… …兼见何病,则使佐使药分治之,此制方之要也”。

“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佐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 则可以御邪除病矣。”

:即方中针对主病或主症起主要作用的药物,为一方中的核心。

:有两种意义

①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②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约物。

:其意有三

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

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十枣汤中的十个枣)

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

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亦可理解为在治纯寒证时,于热剂中少加寒品, 以免热性上升,不肯下降,如加胆汁童便于热药中,引入肝肾之类;治纯热证时,于寒剂中少加热药,以行散之,以免凝闭郁遏之患,如左金丸之用吴茱萸。又如为避免病势格拒,寒药热服,

热药寒服,亦反佐之意也。

使

:有两个含义

①调和诸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如麻黄汤中的甘草;

②引经药,即引药直达病所的药物。如八正散中的灯心草。

常用引经药举例:

l

大阳经:羌活、藁本 太阴经:苍术

l

阳明经:白芷、葛根 少阴经:细辛

l

少阳经:柴胡、黄芩 厥阴经:川穹、青皮

l

载药上行:桔梗(升陷汤) 引药下行:牛膝(阴虚火旺牙疼的药方中)

君、臣、佐、使运用须知:

1.

君药不可缺,药味少,用量大。(不是方中绝对用量,是指其作为君药时要比作为臣、佐、使药时用量要大。)

2

,臣佐使药不必具备,且一药可兼多职。

3

,药味较多的大方,或由多个基础方剂组成的“复方”,分析时只需按其组成方药的功用归类,分清主次即可。

l

张仲景最小的方子一味药 (甘草汤)

l

君臣佐使严格法度: 以桂枝汤为例

l

桂枝去桂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新加汤,小建中汤,桂枝加大黄汤

l

中药的效果:1 + 1 > 3 (不同性味的配对组合)

四、剂 型

中药并不是都是苦的,归脾汤好喝,小建中汤——里面加饴糖特别好喝,饴糖对小孩健脾胃特别好。

中药剂型,不光有汤药,还有丸、散、膏、丹等剂型。

汤剂 ,“汤者荡也”

优点: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可灵活加减,照顾全面。

缺点:耗费药材,不易携带,不便大生产,某些成份不易煎出,某些成份易于挥发,不便服用 (口感不佳),亦不便保存。

散剂,“散者散也”

分内服外用两类。

内服有煎散和细末口服两种方式。

优点

:制作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材,便于服用携带。

缺点

:口感较差,不便增减。

丸剂,“丸者缓也”

优点

:节省药材,药效吸收较慢但药效持久,适合久服缓治,便于服用、保存及携带,同时,亦宜于药力峻猛、有较剧毒性以及芳香类易挥发药物应用。

缺点

:不便于加减变化。

《黄帝内经》治法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己。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素问 · 移精变气论》

(黄帝问:我听说上古时候治疗疾病,都是使人转移情志,强壮体力来抵抗邪气,都是通过祝由术来实现。而现在治疗疾病,医师都会使用毒药来内服,用针灸砭石来外治,有的治愈了有的没有治愈,这是为何?)

主要一是医生的水平下降了,还有一个是现在的人心病太多了,心病大于身体上的疾病。“心病还须心药医”,恢复古人“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状态。

(0)

相关推荐

  • 刘渡舟:伤寒论方证概述(上篇)

    <伤寒论>为公元三世纪初东汉末年医学大师张仲景所著,是一部实用价值较高的古典医籍,它既有理论又密切结合临床实际,理法方药兼备,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并从此开辟了汤液治病的广阔途径. ...

  • 『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之止痛方剂类 1. 麻黄汤《伤寒论》

    『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之止痛方剂类 1. 麻黄汤《伤寒论》

  • 桂枝汤是群方之首(肖春宏老师)

    ​桂枝汤是群方之首,应用范围广,可用于治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儿科之病.为什么桂枝汤能治各科疾病?虽然各科疾病不同,但是各科疾病有着共同的病机和主脉症,病机都营卫失调,主脉症都是脉浮缓,自汗,恶寒, ...

  •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十一)

    第十课   藏象--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 心与肺 气与血的关系. 生理: 肺主气,吸入清气,生成宗气,助心行血. 心主血脉,推动血行,有利于肺气输布. 病理: 肺气虚,宗气生成减 ...

  •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纯干货!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善诊者,按脉察色,先别阴阳. 中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之间相对立,依存互根不分离,消长转化 ...

  • 【中医】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总结版

    八月阅读排行榜 [西医]解剖学大图版 [中医]国家级名老中医名方精选 [中医]中医金句100条 [中医]中医治病法则120条 [中医]十二时辰养生表[内附口诀] [中医]傅青主女科方解歌诀总结版 [中 ...

  •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善诊者,按脉察色,先别阴阳. 中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之间相对立,依存互根不分离,消长转化 ...

  •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中医精髓全在这里)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善诊者,按脉察色,先别阴阳. 中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之间相对立,依存互根不分离,消长转化 ...

  •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纯干货)

    中医学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基本内容 阴阳之间相对立,依存互根不分离,消长转化并发展,阴平阳秘为目的.人身阴阳为生理,阴平阳秘为和气.调理阴阳救偏弊,虚实寒热定根基. 五行:金.木.水.火. ...

  •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十五)

    第十四课 精气血津液神 精气学说:(古代的一种哲学观念,认为精气一体)认为精与气是同一物质:<周易·系辞上>认为宇宙万物由精气构成.<管子·心术下>认为精即精微的.能够运动变化 ...

  •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十三)

    第12课--病因1 病因的分类: 一.六淫 二.疠气 三.七情内伤 四.饮食失宜 五.劳逸失度 六.病理产物性病因 <黄帝内经>以阴阳为总纲对病因进行分类,将病因和发病部位结合起来.如&l ...

  •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一)

    第一部分   绪论 一.为什么要开这门课? 身病 < 心病 看破.放下.自在 学习的最终目的? 没有"笨学生"只有"差老师" 二.什么是中医? 中医就是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