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之前没有棉被,古人是如何过冬的?他们的智慧让人叹服

每当到了冬天,大家就会感到无比的烦恼。因为即使穿得再多,依旧感觉寒风刺骨。因此,一些人最大的愿望便是躺在家里,舒舒服服地看电视。而即使在家里,南北方家庭的温差也很大。套用一句网友的话就是,南方过冬,基本靠抖。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南方的小伙伴也不至于这般凄惨。虽然没有暖气,但是空调的诞生,足以陪伴他们走出寒冷的冬季。而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在宋朝之前,我国甚至都没有棉被。那古人又是如何过冬的呢?小编今天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下。
《宋史》记载:“宋元之间始传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可见,棉花种子是在宋元之际才由外邦传入,在此之前,中国老百姓并没有见过棉花,更别谈使用棉被。而在棉花刚传入中国时,也只是作为观赏之用,直到后来人们发现了它的价值,才开始大规模种植。中国老百姓才能穿得上棉衣,盖得上棉被。那之前,古人如何过冬的呢?
首先,有其他替代品保暖。对于富贵人家来说,虽然没有棉被,但他们可以使用皮草。古代也没有保护野生动物一说,猎户在捕捉到野兽后,便会将其皮毛剥下,拿去卖钱。富贵人家不缺的就是钱,他们买来动物的皮毛制成毯子、被子,冬天可以舒舒服服地过冬。如《论语》中就曾说过:“狐貉之厚以居”,意思是狐貉皮毛很厚,可以拿来做垫子。
那穷人怎么办呢?穷人也有穷人的办法。他们买不起丝绸,用不起皮毛,但他们可以用稻草、柳絮、芦苇花等植物来填充被胆。虽然保暖效果不如棉花,但总比没有强。当然,也有人使用破布来当被子。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就曾说道:“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可见当时一贫如洗的杜甫就是用的破布制成的被子,因为常年使用,所以盖起来又冷又硬,像铁一样。
其次,使用烤炉。上面说的办法,不管是用动物皮毛制成的被子,还是用破布、柳絮制成的被子,都只是能起到局部保暖的功效。但人不可能一直躺在被子里吧?所以还需要将整个家里的温度给升起来。而这时候,烤炉就起到了重要作用。有钱人家里使用的是上等木炭,用完之后家里不仅保暖,而且不会污染空气。普通百姓用的则是下等木炭或柴火,只要够勤快,柴火是不缺的。而一些人为了晚上睡觉时暖和点,通常会靠近烤炉睡觉。
最后,用暖手炉。在很多影视剧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富家公子,或者王公大臣在冬季时手里会捧着一个香炉似的东西,这个就是暖手炉。暖手炉又称怀炉,样式轻巧,在零下40度的寒冷地带也可正常使用,就如同今天的“暖宝宝”。对于御寒保暖,具有非常大的功效。这种东西,平常普通百姓也能用得起。无非就是样式与保暖效果的差别罢了!所以说,即使没有棉被,古人也能平稳地度过冬天!
来源:送历史个救生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