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上海市中心插秧、种地……造800多个花园,一线城市奇观!

一条 ,他们花5年在上海造了120个花园,提醒每个过路人慢下来生活 #改造 #社区 #花园 #设计 #创意视频号每天一条独家原创视频横版全屏视频请见文末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市中心收玉米、插秧,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同济大学的老师刘悦来带着团队,5年,在上海造了120个这样的社区花园,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

此外,还有超过700个迷你版的花园,都是与居民一起造出来的。一个小社区花园,就是家门口的一片自然。对于生活在钢筋水泥中匆匆忙忙的城市人来说,能感触到自然带来的一份柔软,太解压了,是这个城市很大的善意,还能满足小朋友的自然教育。

一条跟随刘悦来,探访了五个大大小小的花园。他们有个目标:2040年之前,要在上海造2040个社区花园。撰文   叶荔  责编   陈子文小程序,

一条 , 交易担保 , 他的画充满诗意、治愈浮躁,点击选购 小程序

创智农园开园时间:2016年坐标:杨浦区两小区之间特色:上海第一个开放街区中的社区花园

梅园开园时间:2017年坐标:徐汇区居民小区内特色:有专门照顾到残疾人出行体验的自然区域

火车菜园开园时间:2016年7月坐标:宝山区淞沪铁路旁特色:以朴门永续的环保可持续思路,做成五块植被区

生境花园开园时间:2019年坐标:长宁区居民小区内特色:自然生态主导的小园子,考虑到了动植物的“衣食住行”

三航小区花园开园时间:2017年坐标:浦东新区居民小区内特色:在花园建设同时设计了人车错峰慢行步道

红梅小区花园坐标:嘉定区居民小区内特色:结合小区居民晾晒难的问题,重新规划设计了单杠和晾衣杆结合

庄行社区花园开园时间:2020年7月坐标:奉贤区新城特色:有专为不同年龄段儿童设计的自然游乐场,也有为老年人设计的疗愈花园

创智农园改造前后对比在市中心马路边摘果子 第一次抵达位于杨浦区的创智农园,我们有些惊讶。花园就在大马路边,没有大门,没有入口,走到街边哪一处,都可以进入。植物长得茂盛而有个性,与修建齐整的绿地完全不同。这个园子在2016年7月1日正式开园。此前,因为地下有一根污水合流管道,这块三亩多的地已经荒废多年。

顶着大太阳,刘悦来细致地跟我们介绍每一处植物的来由……北边的片区有不少农作物,玉米、果树,还有一块专门留给新手体验的“一米菜园”,居民可以来认养。南边更混搭,有公共种植区,有可食的香草类,比如紫苏、薄荷,还有池塘和树荫,是特意为了照顾到小动物的饮水清洁等问题。

水田区也很抢眼。每年的插秧、水稻收割活动,颇受大小朋友欢迎。刘悦来还记得第一年大家在一起收水稻,一个小朋友割了稻谷、剁了稻草人之后,还写了两首诗,纪念发生这一切美妙事情的小园子。很多家长看到也忍不住效仿,用打油诗、五言七言的方式,开始和诗。“深夜十点半,一群人在那儿写诗,大概这就是自然的力量吧。”

南区还有一片专门做的诗经花园,高高低低地栽种了30种《诗经》中出现过的植物,很多现代人已经陌生了,比如“蒹葭苍苍”的茅草,“采薇采薇”讲的救荒野豌豆,参差的荇菜。

也有一片专门留给“荒野求生”植物,它们在别处不受待见。“你们是不是会觉得,怎么这么乱?”刘悦来抢先猜到了我们的困惑。看起来的乱,其实是一种更自然的状态。比如很多斜岔出来的野生植物,往往还是本土的蜜蜂、蝴蝶甚至刺猬的食源植物,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刘悦来(中)刘悦来是山东人,90年代初期在上海同济大学读城市规划,后来转向风景园林,毕业之后就进了设计院。后来又回到同济读研、读博,博士研究方向是景观的管理跟社会治理的关系。“类似这样的公共地块叫做隙地,”他认为这些废弃地有非常高的改造价值。尤其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要找到一片地来实现花园理想,其实是很难的。至今,刘悦来和团队“四叶草堂”已经改造了120处这样的隙地,做成社区花园,24小时✕365天开放给市民。大的一两千平方米,小的几十平方米。有的在两个街区之间,有的在工厂跟住宅区之间,很多处于一种两不管的状态。这样的空间一旦被激活,反而会成为区域的中心地带。

社会学教授于海在创智农园做社区分享一开始没有经验,大家只是埋头做园艺。后面慢慢地在里面插秧,种红薯,种棉花……居民看到了,便来加入各种收获果实的活动。“来了就加个微信,建个群,已经有超过500场活动在这里发生。”刘悦来补充,里面有对儿童的自然教育,也有社区营造沙龙。有时候,周边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的老师也会带学生来创智农园上课办讲座,旁边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兄弟,打扫卫生的阿姨,工具一放就进去听了。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一个社区营造的策源地。

下一步,教会居民自己造花园  一个下着雨的初秋周末,刘悦来就和一群孩子,以及他们的年轻父母,一起从头开始,做又一个新的花园。发起人凝子是个上班族。今年,她第一次从媒体上看到关于四叶草堂的报道后,惊喜地发现自家附近就有一个社区花园,立马报名参加培训。现在她利用周末组织花社活动,花社成员已经有近30位。筹建花园的资金一部分来自街道微基建,另一部分则是居民自筹。小小花园,是刘悦来参与的几百个居民自己主导造的小花园的其中一个。

四叶草堂团队在创智农园的每周例会

刘悦来经常在园子里分享经验“刘老师,来给我们做个花园吧。”四年前,每每接到这样的电话,刘悦来就犯难。团队人手实在不多,想帮忙又帮不上,很是焦虑。由此,他想到光自己动手不够,要培训更多居民的技术,“授人以渔”,来开展社区花园营造。团队探讨出一套“多元共治社区花园”的机制。原理是:1)四叶草堂作为第三方社会组织,举办社区规划师工作坊,将专业的技能转化为居民能听得懂的语言,让每位居民都有为社区提案的能力,四叶草堂的成员各自有负责的片区。2)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介入,包括相关政策的支持。3)街道加入合作,来发布招募,邀请对社区公共事务热情的居民,共同组建社区花园专项小组,来做花园样本。迷你社区花园1时间:2021年坐标:东明路街道金色雅筑小区

迷你社区花园2时间:2021年坐标:东明路街道

现在,除了两位联合创始人魏闽和范浩阳以外,团队成员约30人,90后、景观专业海归背景的年轻人不在少数。陆陆续续,以每年约20个的频率在上海各区建造社区花园。从小朋友到中青年人,到退休居民,都能动手在家门口造花园。他们找到的荒地、废弃地,各不相同,最后花园的呈现样貌,也都带着居民各自的独特个性。你很难说,谁比谁的更美一点。唯一共同点,花园不是个人所有,一定是开放的,共享给所有人的。

2021社区花园节现场城市给年轻人的最大善意  2021年4月,上海社区花园系列案例,在“三联人文城市奖”中被评选为“社区营造奖”。刘悦来的领奖词很动情:“疫情当中,当所有公园、剧院等公共空间都关闭的时候,社区花园是开放的……我们改造的都是小的,小小的空间联结了人和自然,也联结了人与人……”

在创智农园的每周公共导览,有从参与者晋升成讲解员的志愿者;有主动把同事拉到园子里来一场“自然团建”的白领;还有年轻父母带着孩子穿过大半个上海赶过来,大人可以感受田园农忙,孩子则在自然空间里跟新认识的小伙伴一道堆沙砌路。更多的是大学路附近两个新老小区的居民,遛狗遛娃的时候,还可以摘几片薄荷回家。

上海社区花园地图,可点击大图看细节“一个远处的大公园,马上就把人均绿化面积提升——但这样的数字不是重点。最重要的,还是每个人的家门口。”刘悦来的团队有一个小目标,希望在2040年之前在上海能够建设2040个社区花园,差不多能覆盖上海70%的社区。

园艺爱好者们的聚会同时,社区花园正在更多的城市拓展。 在北京,中央美院的侯晓蕾教授带领学生在胡同里建微花园。自上而下,深圳从2019年开始,由城管局牵头做社区共建花园,每年能做120个,到2021年底就会有240个花园。成都的社治委(也是全国第一个专门发展社区治理的委员会)正在起草文件,在全市推广社区花园。在南宁,刘悦来团队正在帮当地城市更新部门做老友花园,预计到明年,会有1000个迷你老友花园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老旧小区。

带我们逛园子的时候,刘悦来会时不时停下来,摘下一片叶子请我们尝尝,掏出手机记录一种叫萝藦的野生植物,纪念它今年结的第一颗果实。一转头,他已经淹没在齐人高的草丛中,不忘探出头来提醒我们,“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种亲自然的基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焕发出来。”而当下城市里的街边绿化,很多就是两棵冬青树一种,人也无法进入,人很难享受到城市的馈赠,更“感知不到城市里自然的脉动”。

在社区花园玩耍的那几天,我们也的确如刘悦来提醒的那样,观察到了雨后蘑菇冒出来,看到各色蜜蜂蝴蝶,撞见喝水的鸟,听到蛙鸣,甚至看到黄鼬蹿过。在长宁区生境花园,还发现了萤火虫。“通过社区花园也好,通过公共空间的这种改善也好,尤其是为这个城市做出贡献的匆忙的年轻人,能够获得片刻的安静,能解压,感触到一种非常柔软的部分,这就是这个城市很大的善意了。”

“一米菜园”体验社区花园实战Tips 2018年底,刘悦来和四叶草堂团队把三年多的社区花园营造经验和心得,浓缩成一本名为《社区花园实践手册》的小书,从认识社区花园入手,手把手教读者参与营造实践,还配了很多插图,接地气地传输专业知识。以下是我们从刘悦来团队收集到的一些社区花园实战精选,特别适合刚刚对花园营造萌发兴趣的新手。花园营造四步骤最简单直接的参与,就是从发现社区中的一块荒地开始。无论是长期没有人管的,还是堆满垃圾的,简单加以清理改善,撒把种子,做个分苗,相当于从改变一处身边的小公共空间开始。如果能保证自己的投入时间和精力,那么可以规划出这样四个步骤:第一步先选址,确保自己想种的植物适合场地。第二步,是景观上的小设计。可作简单划分,可食植物区、观赏花草区、果树区等。为了保证各个季节的观赏性,常绿植物要占到40%以上。以及内部要不要有条小路,园子能不能进去,要不要有小栏杆围一下,需不需要一个小池塘?……

第三步,是营建。这时候就可以发动周边居民来一起参与了,可以树一些告示邀请大家。种植可以选择籽播、移栽;景观小品也都可以自行制作,既解决成本问题,也更加低碳。第四步,就是后续养护。考虑到提供专业支持的团队会很重视设计环节,那样建造的小花园,物种与空间环境适合,后续不需要太大的养护成本。在上海推荐/不推荐种植在上海做社区花园,首选推荐做一个香草类的园子,面积不大也有很多选择。比如迷迭香,在上海长得就很好,还有鼠尾草、罗勒、薄荷、艾草等。这些植物大家一方面喜闻乐见,也比较好打理,还可以产出东西来食用。另外,像小的朝天椒、豌豆、花生、水果番茄、蓝莓这些果实类的也蛮受欢迎。还有特别推荐生姜,长出来的苗像竹子,很多人还不太认识,到时候挖出来也蛮好吃。

有两种情况不推荐的,一是经济类作物不宜过多。因为社区花园还是属于公共空间,不是个人自留地,容易在邻里间引起“占地为王”的误解。还有一些观赏性强但不适合本地,比如薰衣草,在上海露天环境种植,一般过一年就衰败了,很难撑到第二季。因为上海太潮湿了,而薰衣草生长适宜的环境,需要温度更低一点,更干燥一点。部分素材由四叶草堂提供点击观看横版全屏视频

▼小程序,

一条 , 交易担保 , 日用之美,今日良品推荐 小程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