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石刻《广武将军碑》赏析。(附李松临帖示范视频,收藏!)

梅溪草堂

重點關注文字、書法、國畫、美學、歷史、音樂等領域的知識,同時開闢美文欣賞、健康生活等欄目。成為廣大朋友喜愛的學習交流平臺。
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广武将军碑》,全称《广武将军阴产碑》。前秦建元年四年(368年)建立。隶书。尖首平顶,高174厘米、宽73厘米、厚14厘米。碑石四面刻字,碑阳17行,碑阴及两侧刻部将姓名,碑阴上部单独一列15行,下部17行,有界格。碑额刻有“立界山石祠”五字。因过去许多人只看见碑正文内第一行有“广武将军”,于是约定俗成,便称之为“广武将军阴产碑”。碑久佚,至清乾隆年间曾出土,嘉庆初又佚,1918年于陕西白水仲目镇寒崇祠发现,1972年入藏西安碑林,碑字多漫漶,残损严重,《金石萃编》《西安碑林全集》《西安碑林名碑书法艺术赏析》均有著录。

此碑原是1500年前在陕西白水宜君地域与胡人共立的界碑,内容除有碑主的姓氏外,同时反映有前秦时关中渭北疆域的划分、官职的设置、部族的分布以及碑主所统辖的吏民数目等,这些都是反映前秦历史的重要资料。

就现有研究资料来看,前秦时期石刻仅存《邓太尉祠碑》和《广武将军碑》,此二石一前一后,均陈列于西安碑林第三展室东侧。

《广武将军碑》的书体基本还在隶书的范畴,尽管其有向楷书体趋进的态势,但从其意态来揣摩,无论是线条质感、形态,还是结字所采取的手法,更多的是承袭篆隶的意味。书体的转折圆绕处,可见篆法的沉雄深厚之笔。

  

《广武将军碑》书法艺术:

第一,古朴稚拙,天趣浑成。字体大小斜正,变化自由,拙中见巧,巧中寓拙,方正中求峻峭,古朴中见稚气,庄严中有奇崛之美。经千年风雨剥蚀,石刻更加显得古朴稚拙,天趣浑成。

第二,书写自由,不拘一格。全碑虽有界格,但许多字却触格或盈格,仍使人有空灵之感。充分展示出书写者的高超水平。

第三,线条高古,行草笔意。此碑线条圆浑,高古厚重,同时书写快速流畅,带有行草笔意,使人既感到高古浑朴,又空灵轻盈。故而当今许多书家争相临习。

第四,历代对《广武将军碑》评价颇高。康有为曾为一初拓本跋文曰:“北碑近新出土以此为古雅第一。《关中金石志》名为广武将军则非也,乃广武将军曾孙产耳。惟碑为苻秦建元年四年去王右军兰亭仅十二年,故字多隶体,实开灵庙碑之先渊茂且过之,应与好大王碑并驱争先。此拓有碑额,碑阴尤为完美,碑阴字似流沙坠简,古逸更异,吾拟名此碑曰《苻秦建元年四年阴产碑》。此碑在陕西亦为关中楷隶冠。”于右任先生将此碑列于陕西“三绝”碑之一,并写《纪广武将军碑》颂赞纪述:“广武碑何处,彭衙认苏痕。地当仓圣庙,石在史官村。部大官难考,夫蒙城尚存。军中偏有暇,稽古送黄昏。”

前秦(351-394年),也称苻秦,与东晋并列存在,是中国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虽为氐族,却非常重视汉文化,因重用汉人王猛为相治理国家,其间所刻《广武将军碑》,上承汉隶之平正大气,下启北魏之古拙生动,是魏晋书风的代表作,因碑文漫漶、残损,虽不被太多游客重视,但却是书法家不可忽视的名碑法帖。

现代书法名家李松临《广武将军碑》示范:

您转发朋友圈或点一个“在看”

就是对梅溪草堂最好的鼓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