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人书俱老时,重临王羲之草书! 2024-05-08 02:34:06 赵孟頫人书俱老时,重临王羲之草书! 收藏新视界 赵孟頫学习王羲之最多,对于王羲之的名作《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多次临习,比如《兰亭序》流传的墨迹版本就好几个,《十七帖》也有很多,临习完整本的墨迹则仅见台北故宫的这一套。落款时间在延祐三年,六十三岁,也是晚年功成名就之时了。 元赵文敏公临十七帖 唐代孙过庭在其所撰《书谱》中写道“察之者尚精”,就是说观察一定要精细。一般地说,初学者应该把“读”和“临”这两个环节同步起来。临什么,读什么。可按临写的顺序,先点画后结构地对所要临习的字逐个“相面”,从组成字的基本“细胞”看起。先看点画的形态、走向、质感和轻重,然后再看每个点画起笔、运笔、收笔的过程。沈尹默先生在其所著的《书法论丛》中,谈到对起笔的观察时说:把身边携带着的米老七帖照片,时时把玩。对于帖中“惜无索靖真迹,观其下笔处”一语,若有领悟。就是他不说用笔,而说下笔,这一'下’字,很有分寸。非如此,笔锋就不能够中;非如此,牵丝就不容易对头,笔势往来就不合。明白了这个道理,去着手随意遍临历代名家法书,细心地求其所同,发现了所同者,恰恰是下笔皆如此,这就是中锋。不可不从同,其他皆不妨存异。沈老读帖的经验之谈,仔细琢磨起来很有味道。在读帖时,还可以把点画比较着看。比如在一个字中,相同的点画是如何处理的,不同的点画在虚实、粗细上,到底有多大的差异,要进行比较、分析。字中的某一个点和某一画的粗细,常常有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差异,看得不细,就会将本来粗细反差很大的点画忽略,那么临写起来也必然点画不分,学得“像”这一关就过不去。在观察结构时,首先分清哪一画是这个字的主笔,点画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位置,是如何衔接、呼应的,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观其字的各部分关系,看清疏密与停匀观其字的整体,看清正侧与大小比例观其笔墨神采,领悟字的精神气势观其章法布局,认清各字的位置摆布观其落款钤印,部位是否妥当由以上“五观”可知,读帖、临帖,精思细研,是十分必要的。所有的书事都在于用笔,核心就是把笔控锋的上下左右轻重缓急。还有肥瘦筋骨得势与失势等。汉字表情达意,准确简洁,十分讲究“优化组合”,还要“顾全大局”,讲究“避让”。根据组合需要,有疏有密,有长有短,有松有紧,有粗有细,有大有小,有宽有窄,有方有扁……这种组合,汉代书家蔡邕说:“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赞 (0) 相关推荐 赵孟頫人书俱老时, 重临王羲之草书 赵孟頫学习王羲之最多,对于王羲之的名作<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多次临习,比如<兰亭序>流传的墨迹版本就好几个,<十七帖>也有很多,临 ... 王羲之草书《裹鮓帖》赵孟頫临本三种 王羲之草书<裹鮓帖>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 ... 高清|赵孟頫人书俱老时,重临王羲之草书 赵孟頫学习王羲之最多,对于王羲之的名作<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多次临习,比如<兰亭序>流传的墨迹版本就好几个,<十七帖>也有很多,临习 ... 赵孟頫人书俱老时,重临王羲之草书 赵孟頫学习王羲之最多,对于王羲之的名作<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多次临习,比如<兰亭序>流传的墨迹版本就好几个,<十七帖>也有很多,临习 ... 赵孟頫人书俱老时,重临王羲之草书 赵孟頫学习王羲之最多,对于王羲之的名作<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多次临习,比如<兰亭序>流传的墨迹版本就好几个,<十七帖>也有很多,临习 ... 赵孟頫63岁的楷书大作!达到人书俱老之境,惊艳700多年! 楷书,又被称为"正书",因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所以有了楷书的称谓,这种书体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 在书法史上,将楷书写到出神入化.超凡入圣的人有四位,就是人们 ... 文徵明89岁时的一幅字,此作真是“人书俱老”,可惜流传到美国 在书法界一直流传着一句话"人书惧老",是指书法写到了一定的火候,书法家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成熟,而他的书法艺术也随着书法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获得了足够的经验,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 ... 63岁的赵孟頫临《十七帖》,人书俱老 63岁的赵孟頫临<十七帖>,人书俱老 赵孟頫学习王羲之最多,对于王羲之的名作<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多次临习,比如<兰亭序>流传的墨迹 ... 达到“人书俱老”之境,赵孟頫63岁的楷书大作,惊艳人间700多年! 楷书,又被称为"正书",因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所以有了楷书的称谓,这种书体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在书法史上,将楷书写到出神入化.超凡入圣的人有四位,就是人们常 ... 赵孟頫的楷书大作,已入人书俱老之境,惊艳700多年! 楷书,又被称为"正书",因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所以有了楷书的称谓,这种书体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 在书法史上,将楷书写到出神入化.超凡入圣的人有四位,就是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