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研究】走进上新方村:下方何氏期望做一份属于自己的宗谱
走进上新方村:下方何氏期望做一份属于自己的宗谱
我到上新方村到过好多次,都是朋友开着车从这里匆匆而过。只是觉得这个村很大,有一条梅溪穿村而过。
这次是由何建平开着车子,从石渠向左拐,才来到上新方村的。
上新方村看上去十分富裕,鳞次栉比的现代楼房拔地而起,一幢幢矗立在梅溪两边,煞是好看。
上新方村位于香溪镇政府驻地东北4000米。原是上新方乡政府所在地。地属丘陵,区域面积1平方公里,耕地1220亩,山地850亩。辖上新方、姓赵、三官形、下方、喇叭口(高畈)、沙塘下6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467户,1437人。以种植业为主,蚕桑、茶叶、柑橘为特色产业。有慈姑庵、上新方大厅、三官大帝殿遗址等古迹。
上新方自然村为村民委员会驻地。据《章氏宗谱》载,宋代章姓佑四公择地而居,见此位于梅溪之北,平原旷野,可容万家,遂定居于此,新建住宅上新房,后“房”改“方”,故名上新方。
姓赵自然村为清代兰溪县城姓赵后裔迁居于此,故名姓赵。姓赵始祖为赵抃。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
景祐元年(1034年),赵抃登进士第,除武安军节度推官。历知崇安、海陵、江原三县,通判泗州。至和元年(1054年),召为殿中侍御史。嘉祐元年(1056年),出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旋改益州。召为右司谏,因论事出知虔州。宋英宗即位后,除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治平元年(1064年),以龙图阁直学士再知成都。
宋神宗即位后,召为知谏院,旋即擢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后历知杭州、青州、成都、越州,复徙杭州。元丰二年(1079),以太子少保致仕。
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
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始迁祖为赵景文,字子彬,行五八,南宋时由衢州赴兰溪县任主簿,人满留居城南凤林。
三官形自然村以三官大帝殿遗址得名。
高畈自然村,俗名喇叭口,因与坑边村高畈重名,故正名喇叭口。已经与上新方自然村连村。
沙塘下自然村以沙塘水库下的村庄而得名。
我们这次去的地方叫上新方行政村下方自然村。我们不知去的道路,便由何葵在上新方村的朋友带路,来到了离开上新方自然村大约2里路的地方。这个村村名叫下方。有何姓居住于此。
我们来到村中,通过上新方村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60开外的何建忠老人,他包我们逮到了他的堂哥哥家。他堂哥哥80多岁,精神矍铄,他们兄弟俩见到我们何氏宗亲联谊会的同志的到来,很是热情。他们说,是爷爷何应照从黄岩迁到这儿来的。至于黄岩的哪个村,他们一概不知。何应照生了他们父亲辈兄弟五人。老大叫何济炳,现在子孙共有17人,老二叫何济香,现在子孙仅有1人,老三何济贤,现在子孙有16人,老四何济南,现在子孙有4人,最小的老五何济福,现在子孙有6人。从何应照迁到下方村,到目前为止,何氏家族繁衍生息近6代,人口发展到44人之多。全家族以务农为业,只有20多岁的何浩健,大学毕业后,跟随义乌的表姐到了非洲国家做生意,成为下方何氏第一人。
认祖归宗,是中国公民对根的留恋,下方何氏师范希望能做一份何氏的宗谱,以留给他们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