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议】老虎的野化与野猪的家养||朱爱民
作者:朱爱民
2009年秋天,有幸去了一趟哈尔滨。这是我在机关30多年、当了10年科级小吏之后,第一次享受专职的旅游。在哈尔滨,我们去了太阳岛;到了松花江边;看了李兆麟将军的塑像;特别是去了东北虎野生动物园参观,大开了眼界。
我生活在小城市,平常几次稀奇看到的老虎,都是关在动物园里的笼子里。老虎在民间、在传统文学中又叫“大虫”,《水浒传》中亡在武松手中的“吊颈白额大虫”更是让人们对老虎畏惧三分、避之千里。但动物园里的老虎,是有雄性,已无威风。可能外国人不理解的“纸老虎”概念,中国人说的“病老虎”模样,就是指老虎的这时候状态。因此,当我们看到野生动物园的老虎三三两两,有的泡在水池中,有的躺卧在阴凉处,即使有一只老虎跑到汽车旁,獠起一泡尿,沾得游客一脸,我们也笑呵呵。毕竟这一次老虎是自由身,人却在“笼子”中,让它野了一回。但老虎的这种生存状态仍不算野外,只能是“一代杂交”,处于人工饲养与野外生存之间。动物园的讲解员介绍说,动物园原来在山区的小城市,由于经费紧张才搬来大城市,想靠参观的收入来补老虎的餐饮费。但由于大量繁殖的成功,老虎数量猛增,现在已有1000余只,每只老虎每个月要喂大量的肉食,“供需”矛盾还是又突了出来。朋友拿出几十块钱,买了一只鸡,准备抛向散养区,以一观猛虎扑鸡的壮美场面。谁知鸡还在半空中,几只饿虎即一跃而起,争而食之。
于是,我想起了在央视节目看到的一个故事:也是东北的,一位农民想饲养野猪致富。人家养野猪的方法是都买一只野公猪回来,与十来头家养母猪交配,产下杂交的仔猪,育肥出售。这位农民的养猪的流程与他人是一样的,但其中的关节却与人不一样,很有趣味。他是跑到森林的半腰处,盖了十来间猪圈,带上十来头母猪和一头家养公猪在那儿饲养。先在每个猪圈里喂几天,让每个母猪熟悉自己的“宿舍”,过几天改在栏子里喂养,让母猪认清“家”的标志,再过几天,就“玩忽职守”,不喂食了,公母猪结伴而逃。客官,不要慌。一头猪也没丢,傍晚时分,农民的致富伙伴全回来了。原来,农民摸透了家猪的特性:已对人们的饲养有依赖性;野外觅食能力不强;食欲的生物钟会致使它按时回巢。再过一阵,农民发现家公猪身上有伤,他知道是被野公猪咬伤的。“财神”来了,接着,农民朋友发现母猪有孕了,就处理了公猪。他得到的是一窝一窝纯正的第一代杂交野猪。这位农民的做法,不但省去了野公猪的购买、饲养费用,更是保证了野猪仔的纯正“血统”和野性。
跳开老虎的野化与野猪的家化之话题,许多事物之间都有相当引人深思的现象。比如,一个有着2000余年的古镇,我们想修复、恢复古镇的面貌,但是,有些领导不是从恢复古镇的精髓出发,而是提出了建“AAAAA”级景区的过激口号,让人心情看似激动却大惑不解。就让人感到像老虎进城市一样,不扎实。又如农村发展大棚蔬菜生产,政府极力推荐铁质筋骨的塑料大棚,而这种铁管的价格是比用细毛竹弯育成拱形的价格相比,可能贵了许多。让人弄不清的是农民这时还未掌握技术、未获利之前,是应该做低成本的棚子,就像那位养猪农民一样,寻找一条廉价成本的路子,还是先架政府认为统一、好看的洋棚子?确实是需要答案的两难命题。
这样的事,在你我身边比比皆是。在当今社会,对错与否,叫你无法评论和判断。
作者简介
朱爱民,男,1958年生,少年时曾住水门桥南,在人民小学,淮阴中学读书。后迁居王营,曾下放,当兵。后在淮阴区工作。研究地方党史、军史、文化史。
▼▼▼
【随感】等红灯时所见
【随议】雨后钟声
淮人虑地又絮叨
爹爹和爷爷,谁对谁错?
姑娘一词,几个意思?
护短、滚蛋与急逗
韵味悠长的淮阴话
你会说淮阴话中的这几个字吗?
淮阴县与清江市及清江浦
我在海南参加过“南繁”
我的小学和老师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