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的反噬:不“杀生”,却被“砍刀”反杀才知道疼

类似300元的房间卖老客户380元的大数据“杀熟”的行为接连不断!不仅发生于在线旅游预订平台和打车软件,还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通讯套餐、电影订票、网络购物中。

浏览手机、使用APP,是移动互联时代的生活习惯。当移动互联升级到人工智能时代,形形色色的大数据平台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成为市场逐利的工具。

大数据“杀熟”,在经济学有个专有名词——价格歧视,同一产品以不同价格出售给不同消费者的情况,获取所有的消费者剩余。

因此商家和平台费尽心机,搜集用户的各项数据,找到每人对每件商品的“最高承受价格”。看人下菜碟,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你报之以元宝,平台报之以砍刀,一旦消费者发现自己被宰的后,大骂企业无良外,就会和平台斗智斗勇!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大数据杀熟是技术走了歪路,呼吁法律制裁。国家也出台《规定》,#禁止利用大数据分析杀熟#!

杀熟,是门槛最低最粗糙最容易被识破的一种!商家运用大数据杀熟,无异于杀鸡取卵,只是暂时性红利,当消费者的隐私意识逐渐崛起,当业内竞争加剧,当监管更加严格,也就意味着,红利要到头了!

但很多“不杀生”的平台不被“砍刀”伤到都不知道疼!不明白杀熟一时爽,而最后“杀”光熟客的刀,会对向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