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省编作业本里看见的读写转换障碍解决《剃头大师》

教学启示备忘录

昨天断断续续看了“2021年浙江省中小学作业改革推进现场会”直播。开场部分没看着,学习了科大讯飞AI研究院王士进“智慧作业助力精准教学和减负增效。”这事儿有道理,但是我们基本上不受益。因为有课,后面三个内容也没看着,《记金华的双龙洞》看着了末尾部分的沙龙。余琴老师在讲述作业本使用时,例举了“老物件”内容时并作了展示,说到能在宁波的一所农村完小看到推进作业本的希望。我很遗憾没能看到全程的执教以及沙龙前半程,倒是有空课“被”仔细地学习了杭州学军小学范浔维老师《复式统计表》,听得饶有兴致,仿佛回到了自己读小学,回到学习知识的那个时代,但是那时候没有这么美的板书,也没这么美的数学老师,更没有这样细致具体的学习过程。下班时间开着每月不多的流量,“听”数学专家谈如何让作业成为作品,也听得津津有味。主持人斯苗儿老师是个杀手,句句入心,令人佩服。临进小区时,想着“作品”这个词挺不错,数学老师都让作业成为作品了,看到教研员展示的数学作品,恰恰出色地运用了美术、语文的素养来实现。想了想,语文有没有脚踏数学素养发展语文能力的呢?其实数学好的孩子,作文一般能够写得有条理,数学逻辑和语言表达逻辑是共通的,数学好的孩子还能更好地理解阅读过程中的叙述逻辑。我想,学习的确是相通的,数学老师“让作业成为作品”的态度值得自己学习。于是,想到了昨天课间对省编作业本第19课《剃头大师》第5题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一题作业的讨论。作业本展示了课文的3个段落,提出了害人精指的是谁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去年执教的班级作学业测评时,是有孩子写了“小沙”“表弟”这样的答案的,当时尤为意外,但是除了告知正确答案外,也不知道如何引导孩子读懂谁才是害人精。当然,答案是没有再出错,出现这样认知偏差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心里非常纠结,并开始质疑是不是自己的业务能力下降了。当然,也在朋友口中听到过这样的自我质疑,相信大家也有同感。这一小题,需要孩子用关键词句摘录的方法找到这样称呼老剃头师傅的原因。设计了第①段、第②段、第③段的三个小框。这三个小框是讨论的关键。有老师认为原因是:①老师傅耳朵不好,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头摆布。②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让小沙吃尽苦头。③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但是三个框内是从①②③段设计的三个方框。因此,答案应该是:①老师傅耳朵不好,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头摆布。②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剃头跟受刑一样。③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这道题目出现差别的关键是编者的示例中举了个例子,并且从三个段落三个框来看,只能在第三个框写上“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我们再回到文本来看: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而且,他有一把磨得锃亮的剃刀,所以,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头摆布。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你想想,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每次剃完头,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给“害人精”。基于“而且、这还不算、最让”这几个关键词的理解,我们看到的叙述逻辑是清晰可见的。这和范浔维老师在《复式统计表》一课中,让学生层层剥离发现学理,理解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意义一样,向学生梯度展现,有效理解,并且是基于问题解决的。而且……这还不算……最让……。这三个关键词是阐述逻辑的基本,和“我做了一个小实验”中给孩子“先、接着……”的顺序逻辑支架是相同意义的。所以,我认为第①段“老师傅耳朵不好,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老头摆布。”的示例是不太规范的。(如有错误,请留言批评。)它可以没有,但如果必须要给三年级孩子一个示例(支架),必须符合学材的特点。我的修改的示例应该是这样的:第①段:老师傅耳朵不好,还拿着一把锃亮的剃刀,小沙只得规规矩矩由他摆布。还应当引导孩子理解“这还不算”的并列关系,同时还要引导孩子发现段落关键句,发现“你想想”的总结。参考答案如下:第②段:一会儿痛一会儿痒,跟受刑一样。引导孩子理解“最让”中的最,是比较与另外几样还要更令小沙纠结的,还用上了耿耿于怀这个词语。第③段: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基于昨天这样的思考,今天课堂教学的过程重点关注了学材内容中的语言逻辑关系点,期待对理解作业要求能够起一定的作用。当然,也不是为了作业作得对,希望孩子能够理解文本过程中,具有对阅读过程,具有对内在叙述逻辑关键词的细节关注。生成读写转换障碍的解决,在阅读中理解“写长、写清楚、写通顺”等等写作概念,既生成“做对作业考得好”的语文素养,也能生成从阅读中发现积累并生成思考的读写转换习惯,这样生成思维作品,才是更好的孩子。以上思考,如有错误,请留言批评帮我剃个头,万分感谢!

感谢参与今天的读写转换小课堂。 再见!

END载上孩子,骑上课本,共同自由前行!满载收获,载满心情,看尽繁华盛景!学习路上,一二酸楚,笔录百味心情!翻翻过往,咀嚼回忆,人生无处不赢!

随卞说说,不求质量,随想随记!欢迎分享!欢迎批评!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思维导图草根研究者;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方式;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