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让步检验”带来的沉思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让步检验”的小故事。

我们先来构思一下这样三个场景。

1

在第一个场景里,你是一位普通的患儿母亲。

这天夜里,你发现孩子发烧了,还不断咳嗽,流涕,这是孩子第一次发烧,你心想坏了,一定是昨天孩子奶奶出去遛弯忘给孩子戴帽子,大冬天的冻感冒了,怎么办,叫孩子爸去买退烧药吧!

孩爸急忙穿衣服出了门。这时孩子奶奶闻讯赶来,急忙用棉被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小孩感冒发烧是常事,出点汗就退烧了,没事的。”你也不知怎么办才好,只能等孩爸回来,孩子只是不断地哭闹,如果他会说话,你真想听听他会说什么。

孩爸回来后你赶紧给孩子喂了药,然后每隔个十分钟你就要量一次体温,直到体温慢慢降下来,你才松了口气,回头发现孩爸和奶奶已经睡了,你给孩子掖了掖被子,也顾不上别的,太困了!

你心想,感冒光吃退烧药肯定不行,明早一定要去医院看看,睡梦中你被孩子的哭闹吵醒了好几回,一边哄他一边担心他,这个夜晚,你相当的疲惫不堪。

清晨,一家人早早来到了当地最好的儿童医院,花了好几十块钱挂了个专家号,等了半个多小时终于看上了,专家拿听诊器听了听,又简单问了几句便给开了好几项检查叫化验化验血。

孩子奶奶有些不愿意:“我们孩子这么小孩还从来没打过针呢,那抽血那针头那么粗,不验不行么,你给开点好药,多贵都行!“

专家没说什么,专家旁边有个年轻的大夫叫你们去旁边解释了半天,说什么用药方向什么不良反应你也听不懂,但还是觉得化验化验吧,听大夫的,奶奶被孩爸说了几句也不作声了。

出来后你发现医院好大,交完钱去抽血,还要像银行叫号一样排队,抱着孩子你感觉腰和胳膊都好疼,孩子生病真是全家遭罪。

孩爸翻了翻手上的单子:“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肺炎四项,心肌酶,流感抗体检测,这都是什么呀,好陌生!”

孩子奶奶忍不住嘀咕:“大医院大夫都这样,好几百块钱够开多少药,化验血就能好啊,开一堆,开的多有提成呗!”

你也不知道说什么,心想只要对孩子好就行,花钱遭罪都不怕的!

终于轮到你们了,那个窗口的护士摸了好半天孩子的血管也没下针,孩子奶奶急了:”你这么点小岁数能能扎上啊,我们孩子可没扎过针啊,不行找个岁数大点的吧!”

那个护士又摸了半天,扎了孩子的脚,一针下去见回血了,你松了口气,可出了几滴又不出了,护士不断地往上扎扎往下扎扎,孩子哭的特别凶,你握着孩子脚脖不让他乱动,还要抱着他保证他别摔着。

听着奶奶说:“就说你扎不上,你非得扎,赶紧找个岁数大的来!”那个护士默不作声,扎了半天终于采够了,好几管血,为娘的好心疼啊!

你一边哄孩子一边止不住地想哭,好在护士告诉两个小时出结果,出了结果找专家开了药好赶紧回家吧,你可不想孩子再打针了。

医院里没地方消停呆着,你们一家人来来回回把大厅绕了好几遍,终于等到了两个小时,你来到检验单自助打印机,却只打印出三张报告单,奇怪,明明护士告诉有四张的。

你来到窗口询问,却被告知,还要给孩子采一管血,什么?还要给孩子采血?为什么啊?

护士说:“可能是采血不畅造成的,里面的检验师告诉再采一管血,要不然结果不能报。”

“那别的管怎么出结果了,结果准吗?”

“别的管跟血常规管原理不一样,别的结果是准的,没问题。”

“不采这个行不行啊,孩子太小了,刚才就扎了好半天,要再扎那么长时间孩子太难受了!”

“嗯,这个呢,确实孩子太小了血管不好,我们一定尽力给孩子采血,我觉得这个项目既然大夫开了,还是有必要检查一下的,我们实在是不好意思。”

等不及了,一大上午已经过去了,你下定决心就让孩子再挨一针,一针要还是不行就不扎了。

一家人又来到了采血窗口,可是第二次采血也没有那么顺利,甚至还没有第一顺利,就出了几滴,孩子脚就鼓大包了,他哭的特别大声,你的心都要碎了,你问护士怎么样,护士摇摇头说根本不能用。

怎么办,采还是不采?

“采个末梢血吧!”这时,屋子里来了一位穿着白大褂大夫模样的人对护士说。

“末梢血?可是大夫开的是静脉血,不行我再扎一针试试吧。“

“大夫那,还是我跟他说吧!”那个穿着白大褂的人说。

孩子奶奶忍不住了“啥是末梢血?准么?”

“末梢血就是在手指头上扎一针,取大概一滴血就够了。”

“那咋不早说呢,遭这么多罪。”奶奶似乎有什么想法,但是也没多说,还是让孩子在手指头上又扎了一针。

大夫告诉我们10分钟后取结果,拿到结果后你终于放下了心,折腾了一小天,这个病终于看上了,在家人强烈的要求下,专家给你们开了药,并告诉三天后复诊,你看着一家人满脸疲惫的样子,心想终于可以回家了,孩子还好没有什么大病,还是来医院放心。

出来的路上孩子奶奶拿着化验单看个不停,她可能还是心疼孩子,这么一堆数字让孩子扎了三针,也不知道值得不值得。

突然,孩子奶奶疾步往回走,你不知道怎么回事跟着叫她,她快速来到了检验科窗口,怒气冲冲地说:“花了那么多钱,遭了那么多罪,为什么静脉血标本有微凝集?为什么结果仅供参考?”

奶奶不依不饶非要说个明白,你也不懂想听个明白,刚才那个穿白大褂的大夫出来将各种可能原因详细解释之后,你还是不太懂,但是你愿意选择相信他,可是奶奶仍是不满意地上楼把检验科投诉了。

你折腾了一天也累了,管也管不了那么多,就回到车里抱着孩子等奶奶和孩爸回来。

最后,以检验科主任出来道歉,并把血常规的钱退掉,他们才从医院出来。

这一天,对于你来讲,真是特别难过的一天。

2

再构思一下第二个场景,在这个场景里,你是那个采血护士。

你来到这家儿童医院,走上采血室护士的岗位已经两年多了,正常情况下,如果没有特别不好的血管,你很喜欢这种一针见血,针针见血的感觉,特别有成就感,你觉得救死扶伤的功劳簿上永远也少不了护理人的付出。

可是今天不巧,这个患儿血管真的特别不好,你摸来摸去,找了好几处静脉大血管,可是不理想,你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偏偏患儿家长用特别不信任的目光看着你,你更紧张了。

找老护士扎吧,不能总找人家,这血管也没达到一点不敢下针的地步,不找吧,还真是不太自信,大夫开了这么多管,要是采不到10ml肯定不行。

就在那一两分钟的时间里,你想了好多,最终还是决定试一试,硬着头皮试一试吧!

不好,回血不畅,扎浅了,再探探,还好血管没破,怎么还是就这么点血,是不是针头贴血管壁上了,再探探,探了一会儿你终于抓到了那一瞬间的特殊的落空感,好了,扎上了!

等血采够了,你完全不记得患儿家长都说过什么,只记得声音很大,自己满头大汗,也心疼这么小的宝宝,这一关终于过去了,你舒了一口气,暗自发誓,一定要好好练习,努力锻炼自己的采血技术,不要让今天这样的场景再发生!

可是你看见李大夫朝你走来的时候,心态都炸了,完了,肯定是有凝集了,要不然就是溶血了,还得再采,果然不出你所料,你只能默默等待患儿和家属的到来。

更遗憾的是,在超强的压力下,你又一次失手了,血管被你扎破了,这下家属更不愿意了,其实你更着急,更怪自己学艺不精,一遍一遍地回想刚才采血的过程,要是再浅点就好了,可是怎么办呢,只能硬着头皮安抚家属,奢望他们再给一次机会。

这时,还好李大夫看到这个过程,让你采了末梢血,虽然大夫开的是静脉血,但是李大夫有办法,又得麻烦李大夫了,他还得跟开单大夫解释,你真是觉得无地自容。

你以为事情可以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家属又去投诉办投诉了,这下主任会不会很生气,你更气自己,一切都是因为你扎针没扎好,连累了李大夫,也连累了整个检验科,是你工作没做好。

这一天,对于你来讲,真是特别难过的一天。

3

再构思一下第三个场景,在这个场景里,你是那个常规室当班的李大夫。

你是个小小的检验师,对工作认真负责,把最准确的结果告知临床医生,是你一直以来的追求。

这天,你像往常一样加着血常规标本,审核时发现一个1岁患儿的血小板计数为67×10^9/L,经验告诉你,标本可能存在微凝集,很有可能是采血不畅造成的,而患儿真实的血小板计数很有可能是正常的。

于是,你把标本从机器上取下来上下颠倒着看,果然有微凝集的颗粒附着在采血管壁上。你又涂片来看,在显微镜下看到了部分血小板聚集。

会不会是冷凝集或是EDTA依赖性凝集呢?应该不会,但也得排除一下。你把标本放在水浴箱里温浴,继续看片,如果是EDTA依赖性假性降低,计数值应该不会这么高,镜下也没有发现这样的大片聚集,同样,温度也并没有改变什么,基本可以确定是标本存在微凝集了。

结合患儿的年龄,你猜了个大概,可是报告还是要发的,总不能直接改成正常吧,还是要再采一管复查的,万一是你没有考虑到的情况呢,你这样想于是也告诉了采血室护士了,唉,没办法,虽然基本已经预测了结局,但也得麻烦护士在前线跟患者家属沟通啊,直接改结果,作为一个检验师,你做不到。

但是第二次采血没有采到,你隔着玻璃目睹了整个过程,你心想,不如采个末梢血吧,这样两个结果结合一下,反正再采一管的主要目的也是排除一下血小板的问题。

你走出去这样告诉了护士,你想当然地认为,这样大家都好,护士解脱了,患儿也不用再受罪了,至于临床医生那,你跟他做好解释,在化验单上备注好,相信他会理解的,这样也不会耽误患儿治疗。

末梢血的结果如你所料,并没有问题,白细胞红细胞等项目按毛细血管血和静脉血差异来看,也没有什么大的出入,所以你按照经验修改了静脉血的值,给临床医生打了电话做了解释,并在化验单上备注好:“静脉血标本存在微凝集,患儿采血困难,血小板值由末梢血结果估算所得,结果仅供参考。”便将报告发了出去。

这样,你以为万事大吉了,没想到,因为这句话,患儿家属直接把检验科投诉了,你真是有苦难言,难道换到下一次,你一定要要求再采一管血复查么?

这一天,对于你来讲,真是特别难过的一天。

在这个故事中,患儿家属有错么?护士有错么?检验师有错么?她们在整个过程中都在为对方考虑,却造成了最后三方都非常难过的结果。

“让步检验”真的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么?这样的情况是属于“让步检验”呢,还是属于不合格标本呢?遇到这种情况,应不应该检测呢,又应该怎样发报告呢,发还是不发呢?

“让步检验”是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考虑接受的情况,对于难获得的标本或是危重患者的标本,即使不合格,也还是要进行的检验,常见的有小儿等特殊人群采样困难者,创伤性大出血风险较高,脑脊液标本,处于抢救期的危急症患者(DIC期)等。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位脑卒中患者,医生会因为他吃了饭、没有空腹、血清乳糜而拒绝检验吗?一位因车祸失血过多而休克的患者,医生会因为标本没有采够量而拒绝检验吗?

不会,医生不会,检验师同样不会,检验师面对每一个患者的标本都是煞费苦心,除非采血量和抗凝剂严重不符合要求,否则都是有多少用多少,同时积极与临床医生沟通,以不影响患者治疗为第一前提,做临床最需要的检测项目,如果因为标本量严重不足或比例失调,那么这个检验已经没有意义了,也谈不上让步与否了。

“让步检验”其实在实际检验工作中非常常见,甚至每天都在发生。当然,在做这类标本之前,一定要先向临床医生详细说明,并在检验报告单上注明标本情况,结果仅供参考等,否则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最后,理论和实际总是有差别的,应了那一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没错,但至少我们应该知道,当发生了这一切,应该怎么做。

如果你是故事里的家属,护士和检验师,你又会怎么做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