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丨掌握好皴法,所有的山石你都能画好
皴法是表现各种石质纹络的主要手段;是中国画特有的绘画技巧和符号化的形式语言;它既具象,又抽象;它可以表现具象的山川地貌,画家也可以通过它表现自己特有的审美取向和精神气质;也是国画区别其他画种表现自然景观的主要特征之一。
皴法大体可分为:披麻皴、斧劈皴、云头皴、雨点皴、米点皴、解锁皴、牛毛皴、折带皴、鬼脸皴、乱柴皴、梯田皴、石卵皴、骷髅皴、荷叶皴、磐头皴等。
◆ ◆ ◆
披麻皴
披麻皴——是中国山水画皴法的主要方法之一,王维、董巨是其画法的鼻祖,也是历代文人画所常用的画法。此法在表现江南丘陵山峦有其独到之处,元代黄公望,清代四王多用此法。
其画法要领:多用“中”、“偏”锋(笔含水份要少),行笔时用笔肚走出飞白来,尽量做到空灵透气,笔笔清晰,切忌粘黏。此皴最宜与矾头皴相配合。
·披麻皴 五代 董源
·披麻皴 五代 巨然
·披麻皴 五代 巨然
·披麻皴 元黄公望
·披麻皴 清 王时敏
◆ ◆ ◆
斧劈皴
斧劈皴——是中国山水画皴法的主要方法之一,五代卫贤已初见苗端,成熟盛行于宋代。李成、李唐是其画法的大师,南宋时期的马远、夏硅也是其画法的杰出代表,明代的唐寅又有所变化和发展。斧劈皴法有利于表现北方大山大水的大国气度。
此画法的要领:中锋勾勒外轮廓线,侧峰皴擦渲染,也有高手在勾勒轮廓线时,与皴法巧妙结合,虚实相兼,变化多端。用此法切记:外轮廓线不能太“实”;要反复皴染,层层透气;必须与渲染相结合(不至于太“干”太“燥”),在强化阳刚的同时,要画得润泽;建议最好用绢和熟宣纸来表现。
有人认为此法阳刚有余而韵味不足,其实不然,还是没有充分掌握其要领。
·斧劈皴 宋李唐
李唐的斧劈皴行笔较短,有人称之为:“小斧劈皴”,在用干笔画皴法的同时,多用染法渲染层次,层次变化丰富,厚重,质感强。他在运用皴法时不用“点法”,他的斧劈皴法更加纯粹。
·斧劈皴 宋 李唐(待考)
·斧劈皴 宋 马远
·斧劈皴 宋 马远
·斧劈皴 宋 马麟
◆ ◆ ◆
米点皴
米点皴———始于北宋“米氏”父子,是中国山水画常用皴法之一。“米点皴法”有人细分为“大米点”“小米点”,在此我们统称之为米点皴法。
宋以后宣纸的出现特别适于“米点皴法”表现江南雨后朦胧的雾气和雨中滋润的山川,士大夫文人玩赏笔墨又多了一种重要手段。
其画法的特点:用淡墨画出山形,沿山形皴出层次后,横笔排点。在用“米点皴”时,笔含水分不可太多,要干湿相间,否则就会缺乏力度。
·米点皴 宋 米友仁
·米点皴 元 王蒙
·米点皴 元 高克恭
高克恭是“二米”最忠实的继承者,他的造型似乎更接近“大米”。
·米点皴 明 董其昌
董其昌在继承米点皴法基本画法的基础上,加上披麻皴和折带皴及其他皴法,丰富了米点皴的画法,使米点皴更具表现力。
·米点皴 明 董其昌
·米点皴 清 石涛
·米点皴 清 王原祁
·米点皴 齐白石
◆ ◆ ◆
云头皴
云头皴--是中国山水画常用皴法之一,一代宗师郭熙是其画法的开创者,北宋、南宋盛行一时。此法主要表现黄河流域的丘陵山川,着重表现北方山水气势峥嵘、浑厚仓健之貌。郭熙用此画法创作出许多伟大作品,如:《早春图》、《关山春雪图》、《幽谷图》等。
其画法要领:画峰顶轮廓线时,中锋行笔,笔锋要有变化,不可仅用中锋画轮廓线,要找草书的提按绞转的感觉。且多数地方不可一次画完,要反复描摹。
渲染时,一定要重点突出,不可平均施力,层次变化多,黑白变化明显。
·云头皴 宋 郭熙
·云头皴 宋 郭熙
·云头皴 宋 王诜
王诜的云头皴法重皴法染法,同时也加入了李成的一些皴法。用笔的功力就稍显得弱了,重点强调不够突出,对比也不强烈,画得较“灰”。
·云头皴 元 唐棣
唐棣是宋代以后运用此法的又一高手,画法酷似郭熙,但其用笔相对细碎,不如郭熙整体。
·云头皴 元 朱德润
运用此皴法时,朱德润刻画的重点是石头的顶部,运笔较短促,随意性强,写意味道浓。而郭熙是把石头底部画重,有很强的质感和体积。
·云头皴 清 石涛
·云头皴 陆俨少
陆严少的云头皴法是王蒙的画法,重笔墨不重质感,变化较多,富有创造力。
·云头皴 陆俨少
五代以前,在表现山石时已经出现了皴法,发展到宋代各种皴法日臻成熟,又经元、明、清不断完善。不同时期、不同画派、不同画家在运用以上绘画技法时也各有特点,各有变化。
有的先勾后皴;有的皴、擦、点、染一气呵成。因此在学习各种技法时不能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否则就会缺乏变化,呆板不生动。
其他人还看
059:懂了宋画,你就了解了国画的半壁江山
174:上善若水,水在国画中的千种妙用!
162:除了白描?你知道没骨么?(多图)
回复完整数字获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