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祁:九日置酒

宋祁

(宋代词人)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九日置酒①

〔宋〕宋祁

秋晚佳晨重物华②,高台复帐驻鸣笳③。

遨欢任落风前帽④,促饮争吹酒上花⑤。

溪态澄明初雨毕⑥,日痕清淡不成霞⑦。

白头太守真愚甚⑧,满插茱萸望辟邪⑨。

(《全宋诗》第4册)

注释:

① 九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置酒:安排酒宴。

② 重:看重,重视。 物华:自然景物。

③ 复帐:双重的帷帐。 驻:驻留。 鸣笳(jiā):泛指奏乐。笳,胡笳,乐器名,汉时流行于西域一带,初卷芦叶吹之,与乐器相和,后以竹为之。

④ 任落风前帽:此处用孟嘉事。《晋书·孟嘉传》记载:孟嘉为桓温参军,颇得器重。九月九日,桓温摆宴龙山,僚佐毕集。有风至,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孟嘉没有察觉。桓温“命孙盛作文嘲嘉”。

⑤ 促饮:催人饮酒。 酒上花:指菊花。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

⑥ 溪态:犹溪流。

⑦ 日痕:日光。

⑧ 白头太守:作者自指。

⑨ 满插茱萸:古代九月九日重阳节有佩带茱萸以祛邪避灾的习俗。茱萸,植物名,生于川谷,其味香烈。

【评析】

宋祁(998—1061),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1024)进士及第,历任龙图阁学士、史馆修撰、翰林学士等职。诗文多奇字,与其兄宋庠合称“二宋”。因其《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又有“红杏尚书”之称。曾与欧阳修共同编修《新唐书》。

这首诗通过描写重阳清早设帐宴客的情景,营造出了轻松、欢快的节日气氛,表达出诗人坦荡豁达的性格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诗的首联写景,起笔“秋”字交代时令,“晨”字点明时间。“佳”“重”二字,表达出诗人对晚秋美好晨景的喜爱和留恋。首句起兴,良辰美景只是背景,为引出下文的高台畅饮做准备。一大早,就在高台上搭建起帷帐准备酒席,还奏乐,如此热闹的场面所为何事呢?诗人时任知州(习称太守),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每逢重阳,官府都要搭建高台、架席篷、摆宴乐而与民同乐。

颔联承上,写宴席进行中的场景,形象鲜明。“遨欢”“促饮”二语,道出了高朋满座、觥筹交错的盛况。“任落”“争吹”两词相辅相成,“促”与“争”将宾主相得的气氛推至高潮。

颈联一转,以景语出之,写登山所见。诗人把酒临风,游目骋怀。经过一番秋雨洗刷之后,天宇澄净,秋容清淡,上下天光,一片清明。此二句境界开阔,气象恢宏,这与诗人积极处世的态度不无关系。

尾联幽默诙谐,乃诗人自画像,形神俱出。“愚甚”二字,表面自嘲,实则矜持。“白头太守”,不仅刻画了诗人与众不同的外貌,更表明了他的身份。结句之“满插”,为夸张用法,亦是旷达之语,而茱萸辟邪之说,又充满了生活情趣。

近人陈衍在《宋诗精华录》中说:“九日登高,不作感慨语,似只有此诗。”可谓精彩之论。

【知识链接】

重阳节的起源与习俗

慧 楠

2019年10月7日是重阳节。重阳节与端午节、中秋节一样,是中国的民间传统节日。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个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又因为日与月都是九,所以也叫“重九”。在民俗观念中,因为“九”在数字中是最大的,而且“九九”与“久久”同音,因此它也有天长地久、健康长久的寓意。在这一天,民间有晒秋、登高、赏菊、插茱萸、敬老等民俗活动。

以九月九日为节,始见于汉代。《西京杂记》中记汉代宫中风俗云:“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为扶风人段儒妻,又说在宫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菊华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华酒。”又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载: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初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花酒。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登高、饮菊花酒、佩茱萸等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目的是祈求避除灾祸。

到了唐代,重阳节被定为官方节日。佩“辟邪翁”茱萸的习俗此时很盛行。像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亦有《九日蓝田崔氏庄》诗作:“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在过节的时间上,唐代的重阳节可提前到九月初八或推迟至九月初十,假期是两天或三天,如《岁时杂记》载:“都城重九后一日宴赏,号'小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诗曰:“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宋代,皇宫中习惯以八日代九日,举行赏菊和赏灯宴。近代,江苏常熟等地还保留着过“小重阳”的习俗,只是各地时间不一样了。

与重阳节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文人陶渊明了,有学者认为他的名字已成为重阳节的代表、象征和符号。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因此人们每每以“九日”代指重阳。菊和酒是重阳节的重要节物,加之陶渊明对这两样东西的推崇,使它们时常出现在后世有关重阳节的诗文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重阳节也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向欢宴祈寿演变,因此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1989年,重阳节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中国有着悠久的孝文化,“百善孝为先”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重阳节这一天里,人们趁着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带着老人登高旅游,也是一种尽孝的方式。

还需指出的是,重阳的节期与寒露、霜降节气相近,天气寒凉,有些身体虚弱的老人身体开始出现不适,或者旧病复发。季节转换给人们带来最为敏感的体感变化,巨大的温差引起人们生理上的不舒服,此时,人们希望能够身体健康、没有疾痛,因此需要锻炼身体、滋补调养,而登高就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而茱萸是一种草药,有驱虫、驱风邪的作用,所以人们佩戴茱萸来适应自然气候的变化,这也是“天人合一”的一种表现。

总之,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重阳节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认识和尊重,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情怀。2008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