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后普遍亲情淡漠,作为他们的父母,该提早规划养老了

前几天看到大姨在朋友圈连发了好几条一样的内容:

“亲们,可以看到我发的朋友圈吗?”

“我又发了一条,亲朋好友们可以看见吗?”

类似这样的内容,连续发了五六条。

有一个亲戚给她回复说:

“不用再发了,我们都能看到的。你到底是想说什么呢?”

大姨回复道:

“哦,我还以为我手机坏了,我女儿说我发的朋友圈,她看不到。

所以我就试试,看看大家能不能看到。

看来不是我手机的问题。”

我一看就马上明白了:

大姨的女儿之所以说看不见她朋友圈,八成是把朋友圈设置为“不看她”。

这样一设置,大姨不论发什么,都不会出现在她女儿朋友圈的time-line里了。

年轻人屏蔽父母,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不过,一般来说,是年轻人不让父母看自己的朋友圈,而不是反过来不看父母的朋友圈啊。

出于好奇我点进大姨的朋友圈,想看看她都发些什么。

看了一圈下来,大姨的朋友圈内容分为以下三个大类别:

1,养生,健康类的视频和段子(“你还在XX吗?小心有毒!”那种震惊体)

2,劝女孩子赶紧结婚,生孩子的鸡汤文(看标题就想把作者打一顿的程度)

3,讲述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冲突,最后往往以歌颂父母结尾的土味小短剧(正能量,你懂得)

说实话,在年轻人看来这些视频或者文章,都是类似搞笑一般的存在,是会被土味区up主拿来当素材编段子的。

但是这些内容却有真实认可的受众,部分长辈们,他们是真心觉得这样的内容非常好,好到必须分享朋友圈,其主要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孩子也看看,顺便受受教育。

然而这样的朋友圈,哪怕仅仅是标题,就足以引起年轻人的反感,更不要说给他们灌输里面的具体内容了。

意识到女儿看不见朋友圈是因为屏蔽,大姨又默默地分享了一个朋友圈,标题是:

“现在的九零后,亲情真淡漠!做父母的,该为自己做做打算了!不要再傻傻付出!孩子不领情!”

看完这个故事,你是否也有类似的感受呢?

你觉得九零后是亲情淡漠的一代吗?

现在有一个概念叫做“断亲一族”,说的就是在部分九零后身上出现的现象。

断亲一族的具体表现为:

1,高中毕业之后,因为读大学、外出工作等原因,远离家乡,不跟父母和其他的亲戚住在一起;

2,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跟家人见面,而且在家期间不愿出去串门,宁愿自己在家待着;

3,比起和自己平辈的亲戚兄弟姊妹,更愿意跟自己的朋友、同学待在一起;

4,自己一人在外地时,很少主动跟父母联系,联系也仅限于打个电话,电话内容通常是报喜不报忧。

5,朋友圈屏蔽了父母和亲戚,父母很难知道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6,在外地生活和工作一段时间之后,通常会决定在外地落户,成家立业,从此故乡就是他乡;

7,随着年龄增长,跟父母开始疏远,很少跟父母交心。

为什么在部分九零后身上,会出现以上亲情淡漠的现象呢?

原因有三。

第一,九零后多为独生子女,也没经历过匮乏,所以养成了不依赖别人的习惯。

老一辈大多家里都有几名亲兄弟姊妹,他们也经历过匮乏,一家人要很团结才能生存下来。

而九零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到孩子一个人身上,更是从未体会过资源的短缺。

又因为从小一个人长大,不理解几个子女在同一屋檐下,同吃一锅饭的深厚情感,对亲情之类的就越发麻木了。

再说现在社会进步,科技发达,普通人生活中大多数事情,靠自己就能完成,跟以前那种人情时代,一大家子必须互帮互助才能活下去的生存逻辑是迥然不同的。

第二,九零后是见多识广的一代,长大后眼界开阔,不愿囿于各方面都很贫乏的故乡。

小编有个九零后同事,老家在西北一个小城镇,那个镇子上只有两条比较宽的马路,有一个被当地人称为“百货商场”的地方。

同事来大城市读书上学之后才知道:

原来自己从小认为是“百货商场”的地方,在大城市最多就是一个农贸市场的规模。

后面他就越来越少回家了,工作三年之后,在他工作的城市买房落户,跟家乡彻底地做了切割。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有些从小地方走出来的年轻人,他其实内心对家乡并没有太多的依恋,因为家乡给他的回忆只有贫乏和无趣。

而这种感受又会迁移到对亲戚和父母身上,就比如这个九零后同事曾经说过,觉得老家的亲戚们整天纠结于鸡毛蒜皮的事情,非常无聊,懒得跟他们来往。

第三,九零后厌倦了从小被父母拿来当做攀比的工具。

因为九零后通常都是一家一个孩子,那么这唯一的孩子,是否优秀,是否听话,是否孝顺就成了父母们攀比的重心。

从小九零后们就一直承受着“别人家孩子”得比较带来的恐惧,等到自己能够财务独立的之后,自然不愿再成为这样用来比较的工具,所以也就不用再跟亲戚有过多的来往了。

讨论

你觉得九零后是亲情淡漠的一代吗?

现在你跟亲戚还经常走动吗?

欢迎评论区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