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 | 溪山独钓 万壑松风
徽宗时,画院经常举行命题考试,以考察画者的技艺和巧思,所出题目往往是一句意味隽永的诗词,如”深山藏古寺“,”踏花归来马蹄香“等。
这一天,画院又要举行考试,而且徽宗要亲自主持。画师们早早来到画院,准备铺陈纸墨,一展才艺。
当考官缓缓打开由徽宗用瘦金体书写的考题卷轴时,”竹锁桥边卖酒家“七个字便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大家看着这个题目,都犯起难来,竹林、小桥、酒家固然好画,但一个”锁“字又该如何表达呢?
开始作画后,有的画师写出丛丛绿竹,枝叶婆娑,好不生气;有的画师界画小桥,极尽精雅;有的画师画危楼一座,其间有当垆卖酒的店家,觥筹交错的饮者,好不热闹;有的画师眉头紧锁,正在细细体味画题中的真意。
只见其中一位画者,神情淡雅,举止若素,他先画出一泓溪水,曲曲绕绕,或隐或藏。再在小溪上画出一座卧桥,然后在桥边写就郁郁葱葱的一片竹林,在竹林深处,有一酒帘迎风招展。全画意笔了了,境界顿生,巧妙地体现了”锁“字的意味。
徽宗看后,对这幅画大加赞赏,认为这幅画最能体现他的艺术旨趣,即虚实相生,意在象外。这位画家就是李唐,这也是他一生中度过的最为惬意的一段时光。
万壑松风图 南宋 李唐
这幅画是李唐在北宋画院时所作,图绘岗峦郁盘,峭壁如削,岩瀑飞洒,素云映空,绿崖苍松,窈窕深邃,万里烟翠,满幅风声。此幅是台北故宫署有年款的北宋巨迹,正是李唐南渡临安前的带有北方风格的山水,从中可以看出范宽对其的影响。
李唐出生在现在的河南孟州,字晞古,早年家贫,以卖画为生,这幅《观梅读书图》正是他这一时期生活的写照:
观梅读书图 南宋 李唐
画中梅树枝干虬劲,枯藤缠绕,花朵灼灼,沐雪绽放,梅树下有一士子正在观梅读书。整幅画,梅树居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昭示着画者不惧艰险,奋发图强的操守。
李唐学画,初以荆浩、范宽为宗,这幅《摹范宽溪山独钓图》就是其中的代表:
摹范宽溪山独钓图 南宋 李唐
画中远山迢递,云蒸霞蔚,画家用雨点皴、斧劈皴画出层峦叠嶂,万岩千壑的山势,岸边的松树下有一孤独的隐者正在垂钓。
李唐学习古人,但不拘泥于古人,他深入生活,画了一些表现底层人民生活的作品,《炙艾图》就是其中的代表:
炙艾图 南宋 李唐
图中描绘了古代郎中用艾炙治病的场景。一瘦弱老人裸露上身,张大嘴巴似痛苦地喊叫,其背上有二处燃着的艾草,身后郎中躬腰施炙,表情严肃。
李唐还擅长画牛,如《牧牛图》,这件作品既充满了童趣,又反映了当时的生活。
牧牛图 南宋 李唐
靖康之变是宋代国运的转折点,也是李唐人生的转折点,面对家国的沦陷,花甲之年的李唐决定追随高宗前往临安,以避战祸。一路上他目睹了昔日繁华的北宋故地在异族统治下饿殍遍野,生灵涂炭的凄惨景象,好不悲凉。
在太行山一带,李唐遇到了一伙强盗,当众盗扯开他的行李准备大发横财时,却发现层层破布包裹之中的竟然是数管画笔,几块颜料而已,众盗大失所望,作鸟兽散。只有一人因为也好丹青,便留了下来,这个人就是萧照,在李唐的指导下,南宋画坛的一颗新星正在徐徐升起。
像辛弃疾,岳飞等人一样,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临安之后的李唐,也是一位坚定的北伐支持者,为此他画了多幅表现收复失地,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的作品,如《采薇图》,《晋文公复国图》,《文姬归汉图》等。
采薇图 南宋 李唐
《采薇图》是借伯夷叔齐不是周粟的故事来表现自己不与异族为伍,不与投降派同流的坚贞品格。图中伯夷、叔齐对坐在悬崖峭壁间的一块坡地上,伯夷双手抱膝,目光炯然,显得坚定沉着;叔齐则上身前倾,表示愿意相随。伯夷、叔齐均面容清癯,身体瘦弱,肉体上由于生活在野外和以野菜充饥而受到极大的折磨,但是在精神上却丝毫没有被困苦压倒。
在收复故土无望之后,李唐寄情山水,画了很多渔隐题材的作品,如《清溪渔隐图》,《秋林观泉图》,《濠梁秋水图》,《江山小景图》等。
清溪渔隐图 南宋 李唐
图绘钱塘一带山区的雨后景色,重笔浓覆,坡泥湿翠,近处的山石用大斧劈皴画成,是李唐的特色。
濠梁秋水图 南宋 李唐
图绘安徽凤阳县濠水、濮水一带的风光。数株茂密的大树占据了主要画面。树用夹叶法,淡赭设色,透露出浓浓秋意。大石用斧劈皴,勾勒劲健,结构谨严,苍劲凌厉,颇见质感。李唐对秋水的刻画尤见功力,并使山石的刚硬和水波的柔和形成鲜明对比。整个画面显示出一副浓郁的深秋景象。
江山小景图 南宋 李唐
画面右起是宽阔的水面,几只帆船鼓帆前行,江岸平缓地向后延伸,渐次高起,山石渐多,林木葱郁,小径幽幽隐现于山间,山坡平缓处有房舍屋宇隐现于林木间;左行山势愈加高峻峭拔,最终停留在画面边缘。高山之间,栈道依山而筑,山庄别墅,僧舍道观隐现于山腰间;山间飞流泉,下聚成潭,小舟泛于水上。画面右上是远山野渡,山水清旷,环境安详静谧,构成了一幅清幽自然的田园风景画卷。
李唐活了八十多岁,他的一生处在两宋交替之际,他既目睹了北宋的煊赫太平,也经历了金人南下,生灵涂炭的纷扰乱世;他渴望收复故土,又不与投降派同流;他开创了斧劈皴的画法,居于南宋四家之首;他的一生如独钓溪山的隐者绝世出尘,如千岩万壑之上的松风响彻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