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士兵兵变要军饷,崇祯却认为这些人无耻,怪不得明朝会灭亡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是世间永恒不变的定律,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朝代的更替,才有了亡国之君的悲惨,比如崇祯皇帝便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当李自成率领大军浩浩荡荡而来,并且成功攻陷了北京的时候,崇祯确定了自己已然没有了退路,于是选择了自缢于煤山。
显然的,崇祯的结局是可悲的,也是令人惋惜的,但是事实上,有果才有因,崇祯皇帝之所以会获得这样的下场,与其平时的行为有所关系,比如他对待辽东问题的态度便令人无法理解。
辽东地区在崇祯时期成为非常敏感的存在,崇祯皇帝一开始指派袁崇焕担任宁远地区的主要负责人,并且给了他200多万的军饷,可谓是非常慷慨。但是可惜的是,崇祯皇帝后来为袁崇焕所戏弄,所以选择了杀死对方,也使得辽东问题进一步恶化。
其实,早在袁崇焕被派遣到辽东之前,宁远地区就已经处于比较尴尬的局面,当地的士兵们被拖欠了半年的军饷,甚至就连巡抚毕自肃都被人抓了起来。面对这个局面,崇祯皇帝的态度也非常好笑,他只拿出了五万两银子就想息事宁人,并且认为不解决的话可以进行血腥镇压。
当然,袁崇焕上台的时候,由于军饷比较多,所以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但是当袁崇焕被杀的时候,宁远地区的士兵就再一次陷入了困顿之中,甚至出现了吃草皮的局面,说明了他们依然活不下去了。
如此可怕的局面,自然会引起士兵的逆反心理,所以他们想要反抗政府,反抗崇祯皇帝。崇祯皇帝面对此情此情,没有一点怜悯之心,甚至还不断辱骂这些士兵,认为他们没有道德,是吸血鬼。
显然的,从这件事情不难看出,崇祯皇帝的失败大概是有原因的。一个政权的建立和维持,在于民心,在于自己手下军队的能力,此时崇祯皇帝的民心已然有所流失,而在这样关键的时候,他却放弃了对自己最为重要的军队。这样的行为,不就是想要将国家推上不归路吗?
光看事情的表面,人们都是要骂崇祯皇帝的,但是事实上,崇祯皇帝的这个行为,也是有原因的。根据历史统计,崇祯皇帝对于辽东地区军饷的开支大概达到了五六百万左右,而整个大明王朝的军费其实也就只有这么多。关键是这个时候,崇祯皇帝还需要解决农民军的问题,没有办法将所有的军费都用在辽东地区。
此外,崇祯每年的国家收入也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在这样的局面下,崇祯皇帝自然是拿不出钱的,而辽东地区的士兵无法体会他内心的烦躁和焦虑,甚至火上浇油,自然会引起他的不满,并最终加深了两方的矛盾。而这样的矛盾,也让原本便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明朝的处境更加艰难。
当然了, 以上的推论也不过是从《明朝小史》等一些史料记载中参考而来的,至于崇祯皇帝是否真的认为这些哗变的士兵无耻,宁远地区的士兵是否真的会饿的吃草皮,我想还得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之后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不过关于崇祯与袁崇焕、洪承畴等名将的“爱恨情仇”,各位读者倒是可以去看一下“文字鬼才”马伯庸写的《明朝的皇帝》,关于这些,在他的书中都有写到。
马伯庸从明代的一系列罕见民间档案文书里挖掘出许多尘封已久的故事,在书中,我们能看到朴实的百姓诉求,狡黠的民间智慧、微妙的官场均衡之术,作者对历史的解析非常独到,情节也比较吸引人,读起来意犹未尽,总之,本书写得很有意思,从一种不同的视角去解读明朝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一下!
由于不同平台上,书的价格经常变动,因此我多放了几个链接,大家可以选择最便宜的链接购买:
参考资料:《明史》
关注【无风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