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案中的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立过什么功?
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太子过世,朱元璋立其孙朱允炆为继承者。之后,朱元璋便开始了屠戮功臣的大扫除行动。
为帮助朱允炆扫除障碍,朱元璋将屠刀指向了他为朱标精心培养的武人集团。而首当其冲的,便是当时的凉国公蓝玉。
蓝玉,捕鱼海荡平北元朝廷,立下不世功勋,但却因纵容部下夜扣喜峰关等行为,而被朱元璋所不喜,将原本要册封的梁国公的“梁”字改为了“凉”,并在御赐的铁劵之上,令人刻下了这件事情。
蓝玉虽然作了如此出格的事情,但是朱元璋却没有怪罪,只是改了他的封号。这是因为当时朱标还在世,朱元璋相信他培养的继承人朱标,能够驾驭住这个娇纵跋扈的蓝玉。
终于,朱标过世后,于洪武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告蓝玉谋反,敲响了“蓝玉案”的丧钟。据《明史》记载,这一洪武大案,牵连一万五千人,其中更有一公、十三侯、二伯受到株连。
蓝贼为乱,谋泄,族诛者万五千人。凡列名《逆臣录》者,一公、十三侯、二伯。
这之中,一公自然就是凉国公蓝玉;而十三候分别为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永平侯谢成、宜宁侯曹泰、会宁侯张温、怀远侯曹兴、西凉侯濮兴、支平侯韩勋、全宁侯孙恪、沈阳侯察罕;二伯则为徽先伯桑敬、东莞伯何荣。
如果,蓝玉之案,就像后世学者所分析的那样,只是来自朱元璋的单纯构陷,那么被株连的这些人,都有什么才能,使得朱元璋如此忌惮,要在杀蓝玉时,一并把这些人铲除?
这件事,我们就从曹震、张翼、张温、陈桓、朱寿、曹兴六侯说起。至于为何从这六人说起,那是因为,这六人在《明史》中,与蓝玉等写在一起,合为一传。
《明史》记载中,锦衣卫为朱元璋递上的那份狱辞,上写着:“玉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为变。”
曹震,濠州人。是最早加入朱元璋阵营的老人。在战场上,凭借战功一路累升,终于在洪武十二年,以征西番的功劳被封景川侯,禄二千石。
这是一个爱好打仗的主,他从蓝玉征云南,在来定云南后,依然请旨要打容美、散毛诸洞蛮及丁番朵甘、思曩日诸族。为安抚云南各部,曹震的请诏,被朱元璋果断放弃了,令他治理地方政务。
虽然曹震爱行军打仗,但是,他治理地方政务也着实是一把能手,蜀地在他的经营下,诸所规画,并极周祥,蜀人德之。
张翼,临淮人。跟随他的父亲张聚入军起,便因骁勇善战,以副千户嗣父职。跟从蓝玉出征云南,克普定、曲靖。取鹤庆、丽江,剿七百房山寨。终于他凭战功,于洪武十七年封为鹤庆侯。总之,在战场上,那也是个狠角色。
张温,自渡江北征后,从大军收中原,克陕西,后留守兰州。在与元将扩廓侦大军的兵临城下时,乘幕击之,勇挫其锐。并在对方围城数重的情况下,敛兵固守,使敌久攻不能下。后跟随傅友德伐蜀,也是立下许多战功。于洪武十二年,封为会宁候。这,也是个猛人。
陈桓,濠州人。早年间,跟从除达等将克滁州、和州;战龙江、彭蠡;收淮东、浙西;平中原;从云南……于洪武十七年封为普定侯,其战场经验那是异常的丰富。
朱寿,收常州,克武昌,平定苏、湖,转战南北,于洪武二十年封舳舻侯,这也是位依靠军功累积,成就王侯将相的人,
曹兴,从平武昌,取平江,克苏九畴山寨,从沐英讨洮州,降朵甘酋,荣升怀远侯,治理山西军务,也是个人中龙凤。
单单从《明史》上记录的这六位王侯,便可以看出,明初的武将有多厉害。
这些战功卓绝的人,如果合起伙来造反,在缺乏绝世战将的情况下,老朱有理由相信,他的儿子们是弄不过这些外姓王侯的,更别提他那从未经历过战场的皇孙朱允炆了。
蓝玉这位新一代的超级将才一死,这些依靠战功的王侯作起乱来,必然会将大明好不容易稳固下的江山推向混乱。而那时候,冯胜、傅友德等老将在失去当年的锐气后,是没有一个人可以快速平定叛乱的。
因此,老朱只能要么不做,做就做绝。把这些可能发生的事情,都消灭于萌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