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经方剂
转自:泥巴匠的博客
今读黄师《伤寒悬解》,在桂枝汤方下有“铢两升斗考”一章:
《汉书·律历志》:
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
权者,铢两斤钧石也,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而五权谨也。
一千二百黍为一龠,重今之一钱七分。合龠为合,今之三钱四分也。十合为升,今之三两四钱也。一龠重十二铢,今之一钱七分也。两之为两,今之三钱四分也。
清代一钱为今之3.7克,根据黄师考证,经方之一两为3.4钱即今之12.65克,虽然与真实的15.625克有差别,但不大,究其原因可能是秬黍绝种,黄师用其它品种的黍来称量的。此法简单易行,虽不太准,但不会差太多,为何千百年来的医家都不去称量一下,而是人云亦云“古之一两,今之一钱”,后来更是直接换算为3克!81年考古出土的汉代“权”以铁的事实证明,古之一两为今之15.625克,至今快三十年了,而我们的药典还是按3克。经方剂量被减至原方的五分之一,由量变到质变,经方还算是经方吗?
山西老中医李可老先生60年代中期对习用的经方剂量产生怀疑,每遇重危急症,用四逆汤加大剂量,使现代西医院宣布死刑的100多例心衰濒死病人全部起死回生,李老把此方定名为“破格救心汤”。其实按真实的经方剂量,李老并没有“破格”。故汉代“权”出土后,李老写下了“恢复仲景用药特色,攻克世界医学难题”一文,希望能引起中医界的反思与沉思。(见《李可老中医危急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可喜的是,有很多前辈后学已经意识到这一点。
道医学子阳光在其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ukaisu)中贴出了他学医用经方原方治病的案例,都是一剂或两剂而愈,他甚至实践出“经方一字不可擅改”。
我等初学中医即能知道经方之真实剂量,就能读到黄师之书,就有象阳光先生等这样的先学者给指引,真是万幸也!
===================
“古之一两,今之一钱”出自李时珍;
把明清时的一钱换算作3克是这样来的,一斤为十六两,一两为十钱,
按1斤=500克,1钱=500÷16÷10=3.125≈3克。
其实明清的1斤=595克,1钱=595÷16÷10=3.72克。
(1929年推行计量改革,将旧制595g一斤改为500g一市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