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推介】齐鲁联客在京华 ——记自强不息的楹联家王庆新先生

钟爱楹联,业绩显著,王庆新也获得了许多荣誉。启功大师题赠“对联书法捷才”,欧阳中石先生赐他艺名“齐鲁联客”,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央视网对王庆新先生作了半个小时的专访,题目给予他很高的评价——把文人的良心交给时代。
中俄边境呼伦贝尔草原的大道上,一辆黑色轿车穿越晨曦,正向两千公里之外的北京飞驰。车上的主人是一位高位截瘫、带着轮椅的古稀老人。他要连续乘车十七个小时,赶回北京主持一次征联评审会。
此人是谁?
——他便是首届“全国联坛十秀”、为楹联事业奋斗半个世纪的王庆新先生。从1960年代少年时期,他开始痴迷楹联艺术,半个多世纪创作对联3900余副,格律诗词1100余首,出版对联集、对联评话、对联辞典、书法对联等专著达31部,主编、执编楹联期刊100余期、丛书70余本。总计出版达3700万字。如今他七旬又三,是一位高残人,但仍在轮椅上孜孜不倦地为楹联事业奔波着,忙碌着,不曾稍息。
这位老人的爱联生涯得从其少年时代说起。
王庆新出身于孔孟之乡的一个文化家庭,幼承庭训,喜爱楹联。一本不像样的抄本记下了全村各家大门所贴的春联,还有搜集到的民间对联故事。“文革”时楹联书籍几乎被扫荡一空,为搜集资料,他到附近十几个村“淘宝”,最远处曾骑自行车到百里外的曲阜借来梁章钜的《楹联丛话》。
中学毕业后回农村,白天下地劳动,晚上在破旧的土房内孤灯独对。夏天蚊虫肆虐,他便用水湿透上衣、双腿插入水桶内,一熬就是大半夜。第二天照常下地劳动。在传统文化萧条的特殊历史时期,他却把《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千金裘》《龙文鞭影》等蒙书,还有王力的《汉语诗律学》以及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诗韵新编》搞到手,如饥似渴地汲取精华。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年,山东省党报《大众日报》农村版,春节前刊发新春联,王庆新创作的十副对联全部入选。“一岁春光重属鼠;千家新业更称牛”;“九天澍雨滋新野;万里长天集瑞云”,等等。后来王庆新《古今神童才女妙对》一书及儿童剧本《量肥记》的出版,引起县里的重视。求才若渴的县委书记提议,将只是初中毕业、农民身份、年已29岁的王庆新破格任用,转为公职人员。
王庆新在县直五个部门工作18个年头,先后当了四个部门的头头。他总能忙里偷闲,学习和创作对联。办公室与宿舍只一墙之隔,有时加班晚了,便在办公室沙发上凑合过夜。至他被借调进京,先后在业余时间里完成了《天下趣联三百笑》《时情哲趣集》等七本诗联书籍及《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的编纂出版。他因此被县里评定为“拔尖人才”,并当选为中国楹联学会三代会代表,被评为首届“全国联坛十秀”人物。
此时的中国楹联学会,则正处在初创不久的困难阶段,连向会员寄发信函、刊物都困难。老会长马萧萧在浙江召开的“三代会”上认识了不惑之年的王庆新,便有意让其赴京担任学会秘书长。经再三思考后向嘉祥县委发出“关于借调王庆新担任中国楹联学会秘书长”的商函。这封函件被批准后送到王庆新手中,犹如一池春水荡漾了他平静的心绪:答应进京吧,要割舍公务员优越的条件和仕途前程,更要舍弃温馨的家庭;不答应进京吧,实难抛弃为楹联事业执着奋斗的夙愿。经过多天的激烈思想斗争,最后横下一条心:选择进京。
一个陌生人来到北京,那可不是好混的。无固定人员、无住处、无资金的“三无” 状态的中国楹联学会的担子,犹如一架铁桁重重地压在王庆新的肩上。学会办公处借了徐州商人旅店的一间屋子,会员档案堆在床下,开会要挤在人家床上,这令王庆新一颗火热的心顿时冰凉。而他自己连一分钱的报酬都没有。于是便自费以每月80元钱租间地下室,并在人民日报事业发展局谋求了一份工作,先自养其身,然后再想方设法为学会创收,力求尽早改变学会困窘的局面。
为鞭策自己在楹联学会务实敬业,王庆新写下这副对联:
休将实事作虚事;
须信人间非梦间。
提醒自己要干实事、不搞花架子。
在中国楹联学会工作三年,凭着他不凡的协调能力,先后向澳门友人化缘,解决了办公场所所需的资金,然后与会长联络湖北黄梅出资,召开了中国楹联学会四代会。相继 联络山东曲阜,联办了“创建中国楹联第一城海内外征联”,与四川沱牌酒厂联合,举办了“沱牌杯”国庆五十周年征联等几个大型征联活动。获得了几笔资金,学会的经济状况和办公状况很快得到改善。
随着职务的变动,王庆新由秘书长改任为副会长,这使他心头的压力缓纾了许多。但他却又在思考另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在中国楹联学会任职的实践,使他看到大多联人、诗人不善书画,而书画家又大多不懂诗词对联;社会上流行的对联又是老、旧、俗、劣。出于联人的历史责任,王庆新先生决心缓解这种状况,他要成立一个中国楹联学会旗下的集多维艺术于一体的综艺团体。
2004年6月,王庆新终于等来了一个机会,即国家工商总局同意创办各级经营性的书画院,在中国文联原主席周巍峙先生提议鼓励下,成立公益性的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提出了“诗联书画,一体同春”的办院理念,实施了“三免费”的办院方针,创办了《华夏诗联书画》院刊,向所有入院者免费赠刊,一时加盟者蜂拥而至。针对社会上春联古、旧、俗、劣的现状,连续12年开展全国性的“春联吐故纳新”活动。每年征集精选高质量的新春联2000副,印刷3000册向全国免费发送。孟繁锦会长曾亲笔写信予以鼓励。仅此一项,即投资36万元。这些资金都是王庆新从书法收入和化缘凑集来的。
书画院自兴办至今已达十七个年头,共发展盟友6500余名,出版院刊97期,共印22万册全部免费向盟友发送。总计投资三百余万元,这些都是王庆新的血汗所得。创办的中国诗联书画出版社,为盟友出书100余种。同时举办“东方太阳城杯”等十余次大型活动,使书画院得到长足发展。王庆新的公益事业得到国家民政部的重视,他也当选为公益委员会常委。
王庆新自来中国楹联学会工作,至今已经二十五个年头。其间的楹联创作、编辑出版工作成果卓著。参加庆香港回归大征联,以“情系回归线;心催倒计时”的短联一举夺冠。题朱熹“集经纶史册大成,勋名百代;继孔孟颜曾而后,理学一人”被誉为是最精到的对联。为临沂奇光眼镜公司的嵌名广告联“奇添两眼明,辩清正路;光显一层亮,认准好人”被誉为难以超越之句。对维吾尔族科学家吾守尔·斯拉木的七言嵌名联将六个字全部嵌入,即“吾侪拉尔同华国,斯木当前不守株”,切题和用典均很到位。主要执编了570万字的《中国楹联大典》,主编了中国楹联史上第一部对联理论辞典——《中国当代联坛千家论典》等五部辞书。与赵金光合著、王庆新执笔的《喜庆对联三千副》由金盾出版社出版后再版25次,总印次突破30万册。编著的《实用喜庆对联精选》获中国出版协会金牌奖,并被中宣部列为向全国农村图书室推荐书目。为促进楹联艺术与多媒体融合,王庆新留心20年搜集资料,以三年之功写成了35集、117万字的电视剧本《苏东坡兄妹传奇》,将对联、诗词等相关国学知识九百余件有机融入剧本之中。经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之后,在社会上产生很好的影响。
为使自己的对联与书法完美结合,王庆新苦练书法,其书法水平达到与对联双美的境界,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接纳为会员,出版书法专集三部,并在广州、济宁、北京举办过个展。其书法字体被国家版权局评定为“牌匾体”。书法石刻以及对联和诗词留迹于全国二百余处名胜景点。
写到这里,文中的主人翁王庆新似乎是一位不知疲倦的铁人。可外界哪里知道,就在十四年前,一场车祸致他二级高残,如今已是年逾古稀的残疾人,许多作品都是在轮椅上完成的。为了补充公益办院的经费不足,交流楹联、书法艺术,他的小车12年行程52万公里,先后驻足全国四百余个县市区。他每每忍受着常人都难以承受的辛劳与痛苦,一年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全国各地奔波着。老友王铁成先生发现王庆新心律严重不正常,甚至以八十岁高龄之身亲去北京协和医院为王庆新挂号,使他安装了心脏起搏器。王庆新并非不知惜命,原来他看到自己重伤的身体每况愈下,按照他的规划,尚有许多事要做。
钟爱楹联,业绩显著,王庆新也获得了许多荣誉。启功大师题赠“对联书法捷才”,欧阳中石先生赐他艺名“齐鲁联客”,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央视网对王庆新先生作了半个小时的专访,题目给予他很高的评价——把文人的良心交给时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