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角度探索先心病与偏头痛
先心病与偏头痛均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难题。先心病是一种出生时就存在的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偏头痛是全球第二位致失能性疾病,在15-49岁年龄组,偏头痛是致终身残疾的首要原因;约三分之一的偏头痛发作伴有先兆。
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是治疗先心病的首选方法,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新发偏头痛或原有偏头痛症状加重的情况,因此越来越多的神经科和心内科医生开始关注先心病与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中是否有关联。
从我院数据库中筛选出606例先心病住院病例[筛选的关键词是“先天性心脏病(CHD)”“卵圆孔未闭(PFO)”“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通过偏头痛筛查量表、问诊及ICHD-3β诊断标准进行筛查,最终共入选441例患者进行随访和问卷调查,分析先心病患者接受封堵术前后的偏头痛情况。我们研究显示,大多数术前头痛患者可以从封堵术中获益。
先心病与偏头痛之间的关系: 在先心病患者中的偏头痛共患率较高,反之亦然 。本研究摒弃以往的研究设计,从先心病患者着眼,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探究二者间的联系。有多篇临床及系统综述研究显示偏头痛与PFO或其他先心病高度共患,尤其是在有先兆的年轻女性中;但同时也有研究显示二者之间的联系很微弱,不足以形成因果联系。
介入封堵术治疗偏头痛必要性和意义:我们的研究结果同之前发表的一些临床研究类似,但也有几个相关的RCT研究,结果并不相同。因此,作为先心病治疗的首选方法——介入封堵术,用于偏头痛治疗仍存争议。
右向左分流的患者(RLS)(包括PFO和ASD)新发头痛比例高:提示较大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与先心病患者中新发头痛相关。封堵装置越大、局部炎症产生的可能性、新血栓形成和脱落的风险越大,这可能会引发偏头痛。国内几项研究及临床实践显示,对术后新发头痛的先心病患者(PFO、ASD),术后加强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可减少或改善头痛。因此,医生不应过分追求缺损的完全闭合而选择更大的封堵装置,应尽可能选择与缺损大小匹配的封堵器。
总之,本研究是中国第一个大样本调查先心病患者封堵手术前后偏头痛发生情况的研究,评估了缺损封堵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为偏头痛和先心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本研究是观察性研究设计,因此不能建立二者之前明确的因果关系。
基于本研究结果,我们也暂不能推荐缺损封堵术作为偏头痛的常规治疗方法,目前还缺乏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这种方法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
来源:天坛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于生元教授 报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