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的百年史》【历史】:读千卷书之第101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激荡的百年史》【历史】:读千卷书之第101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今天分享第七本民族历史和性格方面的著作:《激荡的百年史》。

本书记录了日本从明治维新起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100年间的波折起伏。作者吉田茂以一位政治家的视角阐述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崛起、战败后低谷,再到战后重建的历史。

一、明治天皇《五条誓文》。1860年(万延元年),为了交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的批准书,就在日本大使乘坐美国军舰赴美之时,胜海舟等人乘坐250吨级的咸临丸成功横渡太平洋。这是日本人首次驾驶轮船中途没有经停地横渡太平洋。日本人在早些时候还没有见过轮船,从开始学习航海术到横渡太平洋仅仅用了几年时间。但是,日本为了提高国人的士气,决定勇敢地尝试横渡太平洋。并在同船的美国海军的帮助下完成了此次尝试。

进取态度体现在明治天皇的《五条誓文》声明书中: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须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

四、破旧来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二、为什么日本主动吸纳外来文明?他们当中有的像大隈重信那样担任官职,有的像涩泽荣一那样创办实业,还有的像福泽谕吉那样从事教育事业培养人才。这些人都主张大胆引进西方的技术和制度。他们都是武士出身,没有从事经济活动的经验,然而这对从事新型经济活动反而有益。因为新型经济活动所需的才能是冒险精神和探索精神,只有那些未被旧传统束缚自我的昔日武士们才能大胆地尝试新事物。

日本人之所以对外国抱有这种态度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在日本附近没有大国威胁,只有一个遥远的,能带来文明的中国。古代中国拥有世界上极为先进的文明,向中国学习对日本来说是莫大的恩惠。然而,出于古代交通手段的限制,日本虽然与中国相隔不远,中国却无法统治日本。日本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形成了对外国文明毫无戒心、主动吸纳的性格。

三、明治精神,始于天皇,终于天皇。著名小说家夏目漱石曾这样写道:“在盛夏时节,明治天皇驾崩了。那时,我似乎觉得明治的精神,始于天皇,也终于天皇。”随着明治天皇的驾崩,以冒险精神和激发国民活力为特征的明治奠基事业也画上了句号,艰苦的转型期开始了。

关东大地震和随后发生的火灾烧毁了大半个东京,古老的东京受到了灭顶之灾。东京和横滨共有十万人遇难,刚落成不久的浅草十二楼被轻易震塌,许多其他建筑也遭到了损坏。日本政府向美英借款一亿两千五百万美元,成功复兴东京,使东京面貌一新。

1929年(昭和四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它使日本的出口急剧减少。例如,丝绸的出口从1925年的8.5亿日元减少到了3.42亿日元。丝绸出口占日本总出口的35%,多数日本农民以此为生,因此他们受到的打击是最严重的。日本的领导者和国民勇敢地面对了如此巨大的经济危机。他们为了开拓新市场,走访了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和欧洲,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0)

相关推荐